字词 | 常任侠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常任侠1904—安徽颍上人 常任侠颍上男儿豪情多——记诗人、美术史学家常任侠教授 邹 霆 北疆1983年1期 常任侠
常任侠1904——筆名李青、牧原、常征,安徽穎上人,1904年 (清光绪三十年)生。10歲入私塾。1922年入南京美術專科學校。1928年入南京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並組織中央大學劇社,演出名劇《茶花女》等。1931年任中央大學高中部主任,與汪銘竹等组織土星筆會,出版《詩帆》月刊、詩集《毋忘草》,劇曲集《祝梁怨》。1935年春,入日本東京,帝國文學部大學院,研究東方藝術史。翌年回國,與田漢等组織中国舞臺協會。1937年至長沙與田漢等编輯《抗戰日報》。次年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第三廳中校主任。周恩來秘書。1939年在重慶中英庚款董事會藝術考古研究院任研究員,與宗白華等组織中國藝術史學會。任常務理事。1942年任國立藝術專科學校教授,並與傅抱石等编輯《學術雜誌》。次年赴昆明任東方語言專科學校教授兼教務長;同年參加中國民主同盟,與聞一多等组織中國文藝界抗敵協會雲南分會,出版詩集《蒙古調》。1945年赴印度,任泰戈爾大學教授。1949年6月回國,任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圖書馆主任; 同年加入中國作協、中國曲協、中國民間文學研究會,翌年加入中國美協。1959年8月,任全國僑聯委員,民盟中央委員,民盟北京市委常委。著有《東方藝術叢談》、《漢畫藝術研究》、《中國古典藝術》、《東南亞美術發展史》、《絲綢之路與西域文化藝術》、《中國舞蹈史》、《中國木偶皮影藝術史》、《中國書法研究》、《漢唐之間西域樂舞百戲東渐史》、《民俗藝術考古論集》等。譯有《日本繪畫史》、出版有舊體詩集《紅莲花》、新詩集《春草集》等。 常任侠 常任侠1904.1.31—字季青。笔名有常征、牧原、翟端等。安徽颖上人。1922年入南京美术专科学校,并开始在校刊上发表诗歌、散文。1927年组织学生军参加北伐。1928年入金陵大学文学院,并在该校学报和《文艺月刊》发表诗歌、评论等。1933年在花牌楼出版诗集《毋忘草》。1934年与汪铭竹、程千帆等人在南京组织土星笔会,创办《诗帆》月刊。1935年2月由土星笔会出版诗集《毋忘草》。同年春赴日,入东京帝国大学研究东方艺术史。次年回国任教于南京,并与田汉、洪深等组织中国舞台协会。1937年在长沙与田汉、廖沫沙等合编《抗战日报》。1938年在武汉军委政治部第三厅任周恩来秘书。并与张曙等人开展诗歌朗诵活动,与冼星海合写歌剧《亚细亚之黎明》。1939年12月由重庆独立出版社出版诗集《收获期》,列入“中国诗艺社丛书”。此后在重庆从事中国艺术史研究工作。1942年任国立艺专教授,并与傅抱石等人合编《学术杂志》。1943年赴昆明任东方语言专科学校教授。曾与魏荒弩组织百合诗社。又与闻一多、吕剑、张光年等人组织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云南分会。其间在重庆《抗战文艺》、《诗丛》、《中国诗艺》、《文艺青年》、《文艺先锋》、《文学修养》、《文艺月刊·战时特刊》、《新华日报》、《新蜀报·蜀道》、《大公报》、昆明《枫林文艺》等报刊发表大量作品,有诗歌《中国空军歌歌词》、《人民是觉醒了》、《保育苦难的孩子》、《冬天的树》、《安昌浩礼赞》、《胜利的史迹》(长诗)、论文《论诗的朗诵与朗诵的诗》、《抗战四年来的诗创作》等。又出版诗集《蒙古调》(1944年)。1945年赴印度任国际大学教授。1949年春回国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其作品还有:旧体诗集《红莲花》,新诗集《春草集》,以及《东方艺术丛谈》(1956年)、《中国古典艺术》(1954年)、《中国舞蹈史》、《中国木偶皮影艺术史》、《印度与东南亚美术发展史》等艺术论著10余种。 ☚ 梅英 野谷 ☛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