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帝京景物略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帝京景物略

帝京景物略

明地方志。刘侗、于奕正合撰。八卷。主要记述北京城郊景物、园林寺观、陵墓祠宇、名胜古迹、山川桥堤、草木虫鱼等,兼及人物故事。文笔峭刻、幽深,是晚明竟陵派代表作之一。此书原刻于明代;又有清纪昀刻本,亦八卷,但经过纪氏删削、考订、注释,不同于原本。有1957年古典文学出版社排印本、1963年北京出版社本。1980年又由北京古籍出版社重印。

☚ 野获编   陶庵梦忆 ☛

帝京景物略

笔记。明刘侗(约1594—约1637)、于奕正撰。八卷。侗字同人,号格庵,湖北麻城人。崇祯七年(1634)进士,外放南直隶(今江苏)吴县知县,未到任,卒于途中。奕正初名继鲁,字司直,宛平(今北京)人。崇祯初年秀才,喜结交,好游名山。七年至九年(1634—1636)游览江南,回南京后病逝,年四十岁。二人结识于北京,多相互切磋北京的风土故事,于氏访察资料,刘氏属文,于崇祯七年(1634)成是编。分城北、城东、城南、西城、西山、畿辅名迹等八篇,凡一百二十九条,十七万一千余字。描述北京风土景物,后附与所述有关的诗歌、杂咏、碑刻等。所记详于园林寺观、陵墓祠宇、名胜古迹、山川桥堤,亦及人物故事、风习节令、草木虫鱼等。因所述系经实地访察、反复推敲而成,故反映了明末北京山川、人物、园林、风俗等实际情况。其记香山寺、卧佛寺婆罗树及明代私家园林,特为详尽细致。余记庙市中的宣德炉、成窖、宣青、漆器、笺纸等,亦有裨明代手工业工艺研究。作者观察深入,描绘细腻,且文笔简洁,时有造语冷隽之佳境,故文学价值颇高。初刻于崇祯八年(1635)。美国国会图书馆与北京大学图书馆皆藏有明崇祯刻本,各八册,均善本。一九五七年,古典文学出版社据纪昀删订本排印出版,纪本删去全部附诗及部分文章,并增有注释。一九六三年,北京出版社据崇祯八年版刻本标点出版,无删节。

帝京景物略

城镇志。明刘侗(1593—1637)、于弈正(1596—1636)撰。八卷。侗字同人,号格庵,湖北麻城人。崇祯进士,官至知县;奕正初名继鲁,字司直,宛平(今北京)人。崇祯秀才。二人曾合撰《南京景物略》。为续补《燕史》、《宛署杂记》、《长安客话》、《长安可游记》诸书,广征旧史,穷搜见闻,于崇祯八年(1635)成书。正文约二十二万字。按城池方位内外依次记叙,西山分上下,殿以“畿辅名宦”。冠二序与略例。计一百三十余目。内容以北京名胜园林为主,如写北京寺观之首的香山寺和香山,详记其名胜古迹和四季景观。他如卧佛寺婆罗树、李园、米园情况,记叙细腻。对明代北京人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记载尤详。是研究北京历史和游览的重要资料。有1980年北京古籍出版社据明崇祯八年(1635)刻本标注铅印本。张次溪《〈帝京景物略〉的著者和它的版本》(载《北京史论文集》第二辑)可供参考。

帝京景物略

帝京景物略

古代城市地理名著。明刘侗、于奕正撰。刘侗为湖北麻城人,于奕正为宛平 (今北京) 人。二人久居北京,同喜游览,在对北京城内外诸景物进行实地访查及广泛搜寻有关诗文的基础上写成此书。全书共八卷,分述城北内外、城东内外、城南内外、西城内外、西山及畿辅地区山川、园林、寺庙和风俗人情等一百二十九目。每一景物后附以历代游诗。对研究明末北京历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此书初刻于明崇祯八年(1635年),后多次有删节本刊刻,而以清时纪昀删订本最为流行(删去全部附诗及个别篇目)。1963年北京出版社据崇祯八年本标点出版。

☚ 类编长安志   日下旧闻 ☛
帝京景物略

帝京景物略

明代北京风土景物记。八卷。明刘侗、于奕正撰。刘侗(生卒年不详),字同人,号格庵。湖北麻城人。为诸生时,以才学见赏于督学。却因“文奇”被礼部奏参降,后又遭人嫉忌,在家乡郁郁不得志。崇祯三年(1630),北走京师捐监生,与于奕正相交游。六年,举顺天乡试。次年成进士。在京期间,广游京郊山水名胜。后外放为南直隶吴县(今江苏苏州)知县,赴任途经扬州,死于船上,年四十四,时当崇祯十年(1637)以后。著有《尤井崖诗》、《雉草》、《韬光三十二义》等。于奕正(1597—1636),初名继鲁,字司直。宛平(今北京)人。崇祯初年秀才。家颇富裕,喜交友朋、游览山水。崇祯七年(1634),与刘侗同至南京(今属江苏),复一人游历江南名胜。九年,病卒于南京旅舍。著有《天下金石志》、《朴草诗》等。《帝京景物略》的编写,由于奕正主要负责采集资料,刘侗主要负责撰写,另由周损协助删选有关诗歌。著述态度十分严谨,据刘侗自序称:凡“事有不典不经,侗不敢笔;辞有不达,奕正未尝辄许也。所未经过者,分往而必实之,出门各向,归相报也”。故书中所记,实乃作者多年实地考察查访之结晶。
全书按城北、城东、城南、西城、西山、畿辅等地区,对明代北京及京畿一带近一百三十处山水园林、寺庙佛塔、名胜古迹的建置沿革、传说掌故、地理景观和相关的风习节令一一作了记录。每述一景点,附历代有关题咏诗作若干。如“太学石鼓”条,既叙述了明国子监的建置过程、各项礼仪制度以及先秦以来历世相传的石鼓形制、鼓文剥漫存佚情况,又概述了唐宋学者研究石鼓的各种观点;“白云观”条叙述了金末全真教长春真人邱处机的事迹;“天主堂”、“利玛窦坟”两条谈耶稣会士利玛窦等人来华之事;“崇国寺”条附录了元顺帝至正十四年(1354)敕谕碑文。皆有关地方掌故,有的还可借以了解某些今已不存的景点(如香山寺等)。
其记地方风俗,一是详明,二是注重考其沿革。如“春场”条详记一年四季各节令习俗及摸钉儿、打鬼、摸虾儿、耍燕九、放河灯等各项民间活动,并采录了一些反映民俗的儿歌。“高梁桥”条生动地描述了清明时节都人踏青游览的盛况以及民间杂技扒竿、斤斗、筒子、马弹解数、烟火水嬉的具体表演。在“灯市”条中,则考证了我国元宵灯市起于初唐,唐玄宗时定制为三夜灯,至宋时,发展为五夜、六夜灯,明时为十日灯市的过程。此外,还详细记载了不少民间技艺或工艺情况。如“草桥”条记述当地居民种花卖花之事,从各种花的名目到种菊的农艺,皆有涉及。“胡家村”条从当地产蟋蟀,谈到蟋蟀的种类、习性、捉养之术,十分细致。“城隍庙市”条颇简洁地叙述了这一带市场之繁荣:“城隍庙市,月朔望、念五日,东弼教坊,西逮庙墀庑,列肆三里。图籍之曰古今,彝鼎之曰商周,匜镜之曰秦汉,书画之曰唐宋,珠宝、象、玉、珍错、绫锦之曰滇、粤、闽、楚、吴、越者集。”另则,对明代各时期流行的铜垆、瓷器、漆器、纸墨的制作、各类名目、鉴别方法,都作了论述,对了解明代的手工业技术,很有参考价值。
此书在文学上的价值也颇值得注意。书中收录了大量历代题咏诗歌,总数达一千多篇。文字也有可观处。故清代学者纪昀称《帝京景物略》,“其胚胎,则《世说新语》、《水经注》;其门径,则出入竟陵、公安;其序致冷隽,亦时复可观”。
初刊于明崇祯八年(1635),至明亡,前后翻刻三次。后人谈北京风土,如《帝京岁时纪胜》、《燕京岁时记》等对其多有引用。然其中考证,亦时有失误,朱彝尊《日下旧闻》曾有所驳正。清代较流行的有乾隆三十一年(1766)纪昀删订本,此本删去原书全部附诗、“李卓吾墓”条及“太学石鼓”、“首善书院”、“灯市”等条部分文字,并增入一些注释。1963年北京出版社据原刻全本点校出版。

☚ 南村辍耕录   蒙古源流 ☛
帝京景物略

帝京景物略

(明)刘侗、于奕正撰。8卷。作者两人结识于北京,于北京风土故事多所切磋,由于氏访察资料,刘氏执笔成书。分城北、城东、城南、西城、西山、畿辅名迹等8篇,共129条。记北京城内、城郊的风土景物,附以诗歌、杂咏、碑刻。有北京出版社1963年标点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0年重印。

☚ 十六国疆域志   方舆胜览 ☛
00006160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8:4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