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第一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第一Dìyī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据《风俗通》云: “其先齐诸田,徙园陵者多,故以次第为氏,有第一氏。” 第一dìyī同“弟一”。清厉静芗《事物异名录》卷二五引《清异录》:“伪唐赃臣褚仁规窃禄泰州,有为隐语诗曰:‘多求囊白昧苍苍,兼取人间~黄。’白黄隐金银字。”《词综》卷二一张炎《月下笛》词:“寒窗梦里,犹记经行旧时路。连昌约略无多柳,~是难听夜雨。”《水浒》第四七回:“这个正是祝朝奉第三子,唤做祝彪……弟兄三个只他有~了得!”《朴通事谚解》上:“咱男子汉,没马时怎么过?半步也行不得。马是~宝贝。”《六十种曲》第十一册明徐 第一伊州,乐曲名。《伊州》曲共有十叠,今选其中九叠,这里的 “歌第一”即第一叠。写妻子对出征久不归的丈夫的苦思。 “秋风明月独离居”,微凉的秋风吹着,清明的月光照着,一个久离丈夫的青年女子正独守空房。这就开门见山地写出了所处的凄凉寂寞的境界。 “荡子从戎十载余”,荡子,此指远行流荡忘返者。丈夫从军十年多,至今尚无家书。此以回忆手法交代丈夫的身世及从军之久。 “征人去日慇懃嘱”,“慇懃”,同 “殷勤”,热情而周到。此句进一步追溯出征人当年离家时,妻子对他的再三叮咛嘱咐。“慇懃”二字充分表现其心之殷切,丈夫出征时,妻子对他的留恋嘱咐自属人之常情。可见此句写得十分真实、入情入理。 “归雁来时数寄书”,是丈夫临别时,妻子嘱咐他的主要内容之一。雁,属游禽类,秋季南来,春则北去,故称候鸟。“归雁寄书”,相传鸿雁能传书。《汉书 ·苏武传》: “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此句言,当大雁归来时,要让它多带家书来。以此代指要多托人寄家信,以告诉在外边的生活情况,以免家人终日悬念不安。如今,既然追忆到当年临别时曾嘱咐丈夫多寄家书,正表明:丈夫在别后尚未曾寄来书信。又正表明:妻子对丈夫久出不归、又无书信的深切怀念与疑虑不安。作者以极其简短的语言表现了妻子复杂的思想感情与精神面貌。 第一这是 《敦煌歌辞总编》大曲中的一套。“阿曹婆”是格调名,其作用类似宋词的词牌。全套分三叠,每叠分上下两片,全叶平韵。上片句式为“七三七三”下片句式为 “七七七七三”。后两首各有残缺,故未录,此处只介绍第一首。任半塘先生评此套歌辞曰: “调是成熟之杂言,辞是借用之 ‘征妇怨’,均值注意。” ( 《敦煌歌辞总编》 1673页) 上片点明季节,以景带情。“咍”是方言,即笑的意思。江苏 《宝山县志》: “ ‘咍’ 音 ‘海’ 之平声,‘咍咍’,笑声。”《湖南通志》四一: “谓相调曰 ‘咍’。”此字虽为方言,但唐代诗人中也用此语,李白 《远别离》: “吴楚弄兵无剧孟,亚夫咍笑而徒劳。”首句写春风入户,牵启幽人的心扉;后两句写庭前的花儿含苞待放,更能触动孤栖者的愁肠。春天乃万象更新的季节,一切有生命的东西皆显示出勃勃生机,具有丰富的情感世界的人,尤其是那些丈夫远戍塞外,独处孤栖的少妇们不更会春情萌动吗?对丈夫的思盼,对爱情生活的渴望怎能不煎熬思妇们的心?所以中国很古以来就有“春女思”( 《淮南子·缪称训》)这一成语,可见人们对这种感情的深刻理解。还应体会,“春风入户”是由触觉感受到的,充分表现出思妇对自然征候的敏感。“半含咍”的花儿是由视觉看到的,也曲折地表现出思妇为排遣愁肠而“寻寻觅觅”想到自然中去寻求寄托的心态。那半开不开的花儿的样态既十分美丽,又有很深的象征意蕴。虽有良辰美景,无奈良人不在,奈何奈何!花儿可自然开放,而少妇却不能得到丈夫的温情,怎不感伤!抒情含蓄婉转,感情容量很大。 下片用赋的笔法,写出征妇相思的具体内容。“直为思君容貌改”,直白如话,具有民歌质朴通俗的特点。“征夫镇在陇西坏”的“坏”字,据任半塘先生说,当指窑洞,即 “穴山而居,亦求向阳”之义。实际上就是征妇想象丈夫戍守边防之所偏远荒陋,生活相当艰苦而已,不必拘泥。这时,思妇忽见庭院前落着一双喜鹊,这使她精神为之一振,眼前出现了希望之光。因为按照世俗的说法,喜鹊临门是有亲人将要归来的征兆,所以她马上想到,一定是 “在塞外”的夫君 “远征回”了,可见她对丈夫的思念是何等深切。但结果却怎样呢?“梦先来”三字含蓄地向读者交代出来。三字暗示出这位征妇空欢喜一场,等到的是个空虚,人并未归来,只能在梦中相见。情境无限凄楚。若稍加思索,还有一层意味。本是女子思极而梦见丈夫,却说丈夫先把梦送回来,抒情又增一层波澜,更增几分惆怅。 此首歌辞在内容上与唐诗中“征妇怨”的主题无多大差别,只是在语言风格上朴素直白,显示出民间歌谣的特点。 第一 第一dì yī(1)甚词。如云最,极。王观《木兰花令·柳》“铜驼陌上新正后,第一风流除是柳。勾牵春事不如梅,断送离人强似酒。”(1—261)张炎《月下笛·孤游万竹山中》:“寒窗梦里,犹记经行旧时路。连昌约略无多柳,第一是、难听夜雨。”(5—3472)连昌,唐宫名。宫中多植柳树。这里借指宋代故宫。(2)首先,最重要。向子諲《鹧鸪天·宣和己亥代人赠别》:“再三莫遣归期误,第一频教入梦来。”(2—970) ☚ 帝里 第一枝春 ☛ 第一ti213i21di213yi21用于叮嘱对方,犹千万,一定。唐载孚《广异记·刘清真》:“僧悉令闭目,戒云: ‘第一无窃视,败若大事,但觉至地,即当开目。若至山中,见大树,宜共庇之,树有药出,亦宜哺之。’”此叙老僧以法力远送诸人避祸,“第一无窃视”犹谓千万莫偷看。《敦煌曲校录·禅门十二时》: “正南午,人命犹如草头露。火急努力劝修福,第一莫贪自迷悟。”敦煌本《南阳和尚顿教解脱禅门直了性坛语》: “明镜可以鉴容,大乘经可以正心,第一莫疑。”宋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八《南泉普愿禅师》: “有一座主辞师。师问: ‘什么处去?’ 对云: ‘山下去。’ 师云: ‘第一不得谤王老师。’” 《醒世姻缘传》第二十九回: “注我该死于水,我第一不要过那桥,但是湖边、溪边、河边、井边,且把脚步做忌这几日。”宋子然《古汉语词义丛考》说: “ ‘第一’,这是四川方言在叮嘱对方时常用的一个副词,如: ‘这件事你第一莫告诉别人’,意思是 ‘你千万不要告诉别人’,又如 ‘明天你第一要早点来’,意思是‘明天你一定得早点来’。多用在表示禁止的句子中,放在 ‘莫’、‘不要’ 的前面; 但也有后面不跟否定词的。总之,‘第一’ 这个副词,能加强句子的祈使语气。”所言甚是。 第一de21lik23[tεliɂ](副)最 第一dêyīt副词,表示程度最高:~好dêyīt hǒ(最好) ![]() ![]() ![]() ![]() ![]() ![]() ![]() ![]() ![]() ![]() 第一dìyī❶ 〈数〉排列在最前面的:名列第一│第一把手│坐在第一排。 第一dìyī位置在最前面的;引申为最重要的。 地衣;第一◉ 地衣dìyī 名 低等生物的一类,是藻类与真菌的共生联合体。〈例〉~植物/ ~生长在地面、树皮或岩石上。 第一di-yi❶排在最前面的;最早的或先于其他的:~名|~个到校的是王老师|这是我国~支女子足球队。 第一dì yī❶排在最前边的:惟有我是~个要去的,又懒又笨,性子又不好,又没用。(六二·1475)这茗烟乃是宝玉~个得用的,且又年轻,不谙世事。(九·207) 序数 序数第(~五;~十) 另见:次数 名次 ☚ 名额 次数 ☛ 表示列举 表示列举如(~次;例~;比~;诸~;譬~) 哩(肉~) 啦 啊 ☚ 列举 列举不完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