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累托最优化条件论
指新福利经济学在帕累托最优化原理的基础上提出的实现资源配置最优化的必要条件的理论。帕累托最优化原理是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1906年在《政治经济学指南》一书中提出来的。这一原理认为,如果社会经济福利已经不能在不牺牲其他人的经济福利的条件下得到进一步的增进,这就标志着社会经济福利达到了最大化状态,即帕累托最优化状态。20世纪30年代末,卡尔多、希克斯、勒纳、伯格森等人进一步发挥了这一原理,认为福利经济学的中心课题不是平等,而是效率; 不是收入分配的均等化,而是资源配置的最优化。为此,他们将帕累托最优化原理运用到资源配置问题上,研究实现资源配置的必要条件,称为帕累托最优化条件。帕累托最优化条件主要有: (1) 交换最优化条件。亦称消费最优化条件。其内容是要求对任何两个消费者来说,任何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都相等。(2) 生产最优化条件。其内容是要求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对任何两个属于同一部门并生产同一种产品的生产者来说,任何两种投入品的边际技术替代率都相等。(3) 交换最优化条件与生产最优化条件的结合。亦称产品组成的最优化条件。其内容是要求对任何两个经济主体来说,任何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与这两种商品的产品转换率都相等。此外,还必须满足一个总条件,即不可能通过增加新产品或减少旧产品的办法来增加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的总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