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物 > 醫藥類(上) > 木部 > 枝葉 > 槲若 槲若 húruò 亦稱“槲葉”。殼科植物槲樹之葉。卵形,如掌大。邊緣有齒裂。質柔韌。主治痔瘡血痢。唐·蘇敬等《新修本草·木部·槲若》:“槲若,味甘苦平,無毒,主痔止血,療血痢止渴。”宋·唐慎微《證類本草·木部·槲若》引《圖經》:“若,即葉也。與櫟相類。”王貺《簡要濟衆方》:“治吐血。槲葉不拘多少,搗末,每服二錢,小一盞,煎取五六分,和滓服。” 槲若药名。出《新修本草》。为槲叶之别名,详该条。 槲若hú ruò《本草纲目》果部第30卷槲若(8)。药名。 【性味】苦涩,平,无毒。 【功用主治】疗痔,活血,止渴,利小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