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布哈林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布哈林1888—1938Nikolai Ivanovich Bukharin

苏联政治家和理论家。生于莫斯科的小学教员家庭。19年加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曾就学于莫斯科大学经济系。数次被捕。1911年从流放地逃往国外,继续从事革命活动,为《真理报》等报刊撰稿。1916年任纽约俄文报纸《新世界》编辑。1917年二月革命后回国,当选为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和社会民主工党(布)中央委员。十月革命后历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共产国际执委会委员和主席团委员,并主编《真理报》十二年。1918年春,自称“左派共产主义者”,反对苏俄同德国签订《布列斯特和约》,受到列宁的严厉批评。列宁逝世后,先是站在斯大林一边,参加反对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的斗争,后与斯大林意见不合,认为工农联盟处在破裂的边缘,主张放慢工业发展速度,推迟农业集体化,因而同李可夫等一起受到批判,被指责为“右派机会主义反党集团”,1929年被撤消党内职务。1934—1937年间任苏联《消息报》主编。1937年被开除出党。1938年3月15日被以叛国罪判处死刑。主要著作有《关于无产阶级的任务和策略的提纲》、《共产主义ABC》、《过渡时期的经济》、《马克思主义的列宁》、《国际形势和共产国际的任务》(1926年)等。近年来,国际学术界对有关布哈林的一系列问题正在进行重新研究和讨论。

布哈林

苏联理论家。1888年10月10日生。1906年加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1908年起担任党的莫斯科委员会委员。1909年至1911年曾3次被捕和流放,后流亡国外。1917年回国,参与领导莫斯科起义。在党的六大上当选为中央委员,并主编《真理报》。1919年3月党的八大后任政治局候补委员。1924年6月任政治局委员。1919年至1929年任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主席团委员、政治书记处书记,主持共产国际工作。1928年在农业集体化问题上与斯大林发生分歧,遭到批判。1937年2月以“反党活动”罪名被开除苏共中央委员会,并开除出党,随后被捕。1938年3月14日以“叛国罪”处死。1981年2月4日正式平反,6月21日恢复党籍。

布哈林

布哈林1888—1938Buhalin, Бахарин

联共(布) 中央政治局委员和《直理报》主编,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1888年10月9日生于莫斯科。1906年加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1907年入莫斯科大学法律系经济学专业学习。1908—1911年任党的莫斯科委员会委员。其间多次被捕。1911年从流放地逃往德国,后辗转流亡奥地利、瑞士、瑞典、挪威、美国等国。在国外参加工人运动,开始著述活动。1917年二月革命后回国, 任莫斯科苏维埃执行委员会委员、党的莫斯科委员会委员、《社会民主党人报》和《斯巴达克》杂志编辑。在1917年党的第六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同年10月任莫斯科军事革命委员会委员,参与领导莫斯科武装起义。1917年12月起长期任《真理报》主编。1918年初, 反对签订布列斯特和约, 反对实行国家资本主义,是“左派共产主义者”集团的领袖。1919年3月当选为党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同年共产国际成立后,任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委员和主席团委员。在1920—1921年工会问题争论期间领导“缓冲派”。1921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后, 他是新经济政策理论的阐述者和捍卫者。1924年当选为党中央政治局委员。1926年起负责主持共产国际工作。20年代末期,在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上和斯大林发生了意见分歧。1929年被作为“右倾派别集团”的首领受到批判。同年4月被撤销《真理报》主编职务;7月被解除在共产国际担任的全部领导职务;11 月被开除出党中央政治局。在1930年党的第十六次代表大会上继续遭到批判,保留了中央委员委员职务。1931年起任苏联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主席团委员。1934年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 被任命为《消息报》主编。1935年参加宪法起草工作, 是1936年宪法的主要起草人之一。1937年2月被捕; 3月被开除出党。1938年3月 13日,被苏联最高法院军事审判庭以莫须有的从事恐怖、间谍和破坏活动罪判处死刑, 15日被处决。1988年2月,苏联最高法院宣布为布哈林平反。同年5月10日,苏联科学院主席团决定恢复布哈林苏联科学院院士称号。同年7月9日,苏共中央政治局宣布恢复布哈林党籍。主要著作有:《世界经济与帝国主义》、《共产主义ABC》、《过渡时期经济学》、《一个经济学家的札记》等。

☚ 托洛茨基   赫鲁晓夫 ☛

布哈林

布哈林1888—1938Buhalin, Николай Ивановйч Бу-харин

苏联共产党的著名理论家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成立的关键阶段的重要政治领导人。苏联《真理报》主编。出生于莫斯科一个小学教师家庭。1906年参加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尔什维克)。1907年进入莫斯科大学经济系学习。1908年至1911年担任俄国社会民主工党莫斯科委员会委员,曾数次被捕。1911年被流放,后秘密逃往德国,在境外与列宁相识。1912年至1914年侨居维也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被奥地利当局驱除出境,转赴瑞士,以后又到过瑞典、挪威、丹麦等国。1916年在纽约任俄文报纸《新世界》编辑,一直未停止过革命活动。1917年“二月革命”后回国,当选为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党中央委员。同年12月起长期担任《真理报》主编。1918年曾领导“左派共产主义者”反对列宁。1919年在俄共第八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政治局候补委员。1920年被选为共产国际执委会委员和主席团委员。1924年起被选为政治局委员。1925年任共产国际主席。1928至1929年因对国家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等问题持有异议而受到批判。1929年后被解除一切职务。1937年被开除出党,遭逮捕。1938年被判处死刑。布哈林在十月革命、巩固苏维埃政权和进行经济建设等方面曾起过重要作用,他在哲学、政治经济学、社会学、国际关系等学科的研究方面也做出了重大贡献。他的主要著作有:《帝国主义和世界经济》(1915)、《共产主义基本原理》(1921)、《历史唯物主义》1925)。

☚ 托洛茨基   斯大林 ☛

布哈林1888—1938Н.И.Бухарин

苏联经济学家。生于莫斯科。1907年入莫斯科大学学习经济学,同时从事革命活动。历任苏共中央委员、政治局委员等职务。早期批判边际效用论,阐明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本质;从世界经济结构的变化及发展趋势中,分析了帝国主义的经济特征及必然灭亡的命运;论证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相结合的重大意义;认为确定积累界限和投资界限有重大意义等观点。主要著作有《食利者的政治经济学》、《新经济政策和我们的任务》等。


布哈林

苏联共产党(布)的理论家,“左派共产主义者”集团的领袖。在哲学上系统地论述了马克思的历史观:1.对生产关系作了唯物主义的表述——人们在空间和时间中的劳动组合;2.对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两个概念作了区分;3.提出上层建筑“分类劳动”的定义;4.提出社会现象的物质化的理论,即文化不断凝聚为物的形式,这种“文化积累”的特殊过程是社会发展的一个基本规律。在1921年发表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社会学通俗教材》一书中提出,历史唯物主义就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是关于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的一般学说,是研究历史的方法。他认为整个辩证法可以归结为打破平衡和恢复平衡这样一个无限的过程。参见“历史”中的“布哈林”。


布哈林1888—1938Николай Иванович Бухарин

苏联政治活动家。布尔什维克党“最大的理论家”。1906年加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参加1905—1907年革命。数次被监禁、流放。后为《真理报》、《启蒙》杂志撰稿。1917年二月革命后被选为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党的莫斯科市委委员、党中央委员。主编《社会民主党人》报和《斯巴达克》杂志。十月革命后长期任《真理报》主编。1918年自称“左派共产主义者”。1924年起任俄共(布)中央政治局委员、苏联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1928—1929年,因对国家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有异议,被免职。1931年改任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委员、主席团委员。1934年起任《消息报》主编。1937年被开除出党。次年以“组织阴谋集团,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罪被处死刑。1988年2月4日,苏联最高法院宣布为他平反。一生著述颇丰。代表作有《世界经济和帝国主义》、《共产主义ABC》、《过度时期的经济》、《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等。参见“哲学”中的“布哈林”。

布哈林

布哈林1888—1938

苏联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经济学家。1906年参加俄国社会民主工党。1917年当选为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十月革命后,历任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委员、主席团委员,《真理报》主编等职。1918年自称“左派共产主义者”,反对签订《布列斯特和约》。1928—1929年,因对国家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持不同看法,同李可夫一起受到批判,被联共(布) 中央委员会免除《真理报》领导职务。7月共产国际撤销其主席团委员的职务。11月,被免除联共(布) 中央政治局委员职务。1937年被开除出党。1938年以 “叛国罪” 同李可夫等人一起被判处死刑。1988年春,苏共中央决定恢复布哈林党籍,苏联最高法院也为其平反。生前著有《世界经济和帝国主义》、《共产主义ABC》、《历史唯物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的列宁》等书。

☚ 新经济政策   托洛茨基 ☛
布哈林

布哈林1888—1938

全名尼古拉·伊万诺维奇·布哈林,原苏联共产党的主要领导人之一、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真理报》主编。他还是一个领导苏联新闻工作多年、成绩卓著的新闻记者。1888年10月9日生于莫斯科一个小学教师家庭,5岁开始读书。早在中学四五年级的时候,就开始了写作活动,和同学们一起创办过杂志。在1906年加入布尔什维克党。1907年秋,布哈林考取莫斯科大学法律系,以更大的热情从事党的地下工作。5月23日,在莫斯科委员会开会时被捕,经保释出狱。1910年,他再次被捕。出狱后开始了职业革命家的生活。1912年,布哈林移居维也纳,除了在俄国侨民中搞党的工作外,还学习欧洲各国的语言,研究奥地利的工人运动,在维也纳大学研究政治经济学。于1914年写成《食利者的经济学》一书,1915年秋,又写成《帝国主义和世界经济》,分析帝国主义金融资本发展的趋势,阐述了帝国主义国家政权的实质。布哈林在颠沛流离中坚持进行理论研究,遍读维也纳图书馆和洛桑图书馆收藏的古典经济学家的著作,写出一系列论文和著作。在这里,他认识了列宁。列宁发现了他的宣传才能,邀他为在国外出版的《真理报》和《启蒙》杂志工作。不久,他先后同瑞典和挪威的革命者取得联系,参加过瑞典的《警钟报》和挪威的《阶级斗争》杂志的编辑工作。布哈林的文章还散见于其他欧洲国家激进社会党的机关报和机关刊物上。1916年10月,他转移到美国,在纽约负责俄文报纸《新世界报》的编辑工作。列宁称他是“一位学识卓越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在十月革命之前,布哈林应召返回俄国,参加革命的领导工作。在起义时期,他负责武装起义的机关报《莫斯科军事委员会消息报》的主编工作。在担任莫斯科市委委员时,主持《社会民主党人报》和《斯巴达克》杂志。在1917年7月举行的党的第六次代表大会上,他当选为中央委员,负责起草莫斯科军事革命委员会的各项法令、新闻、公报,参加莫斯科武装起义的领导工作。十月革命胜利后,被任命为苏联最有权威的苏共中央机关报《真理报》主编。
中间一度由于布哈林与列宁在对德订立布列斯特和约问题上发生分歧,他离开了《真理报》,但不久他同意列宁的主张,列宁又要他回到《真理报》。他在该报一直工作到1929年,他被派出国,担任共产国际的执委会委员。在《真理报》工作期间,他发表的社论和署名文章数百篇。30年代初,布哈林曾全力参加苏共中央政治局的工作。但是,由于在工农业建设等国内重大方针政策问题上与斯大林观点相左,被排斥于中央政治局之外,仅任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1936年,他被任命为苏联政府机关报《消息报》主编,仍然以极大的热情,努力把《消息报》办成一份人们喜闻乐见的报纸,并获得了成功,《消息报》成为苏联读者最受欢迎的报纸。
在农业集体化问题上,布哈林认为解决粮食问题固然要通过日益增长的集体化,实现农业生产的社会化,但是解决这个问题远不是以忽视劳动农民的个体经济为前提的,反对开展全盘集体化运动。在过渡时期的阶级斗争问题上,布哈林反对把阶级斗争作为推动过渡时期社会发展的动力,认为过渡时期的基本路线是阶级矛盾逐步缩小,最后消亡,但并不排斥阶级矛盾在一定发展时期内的尖锐化。因此,他要求对富农阶级继续执行限制其剥削的政策。斯大林在要求布哈林放弃他自己的意见的种种努力无效之后,指责布哈布组织“右倾派别集团”,反对国家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鼓吹阶级斗争熄灭论和富农和平长入社会主义,是要在苏联复辟资本主义。1929年4月,布哈林被撤销《真理报》主编的职务,同年7月,宣布撤销布哈林在共产国际内所担任的全部领导职务。1929年11月联共(布)中央作出《关于布哈林集团》的决议,把布哈林开除出党中央政治局,改任苏联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委员。1937年2月初,报纸上开始连续刊登要求审判“人民敌人”布哈林的报道。不久,他被指控组织“右派与托派联盟”阴谋集团,被开除出党。1938年3月5日,莫斯科宣布公开审讯“布哈林叛国案”,指控这个集团为外国从事间谍破坏活动,以恐怖行为摧毁苏联,分化苏联,推翻社会主义社会与国家秩序,在苏联恢复资本主义。布哈林否认自己曾从事“间谍活动”和“暗杀恐怖活动”。3月13日他被苏联最高法院军事审判庭判处死刑。1961年,布哈林的遗孀安娜·拉林娜以及他们的独生子尤尼·拉林到处奔走,并向苏共中央委员会申诉,要求为布哈林平反,恢复名誉。直到80年代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才为布哈林平反,恢复了他的名誉。

☚ 布尔加林   布雷德福 ☛
00007416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2: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