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巴金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巴金1904—原籍浙江嘉兴,生于四川成都。 巴金
巴金
巴金1904——原名李堯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1904年(清光緒三十年) 生。幼年就讀於家鄉私塾。後入成都外語專門學校、東南大學附中補習班學習。1927年到法國巴黎留學,1928年回國。編輯《文學叢刊》,從事文學創作。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投入抗日救亡運動。1934年11月,赴日本學習日文。次年8月回國,在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編輯叢書。1947年以後,主要從事編譯、編輯、校對工作。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全國文聯委員,全國文學工作者協會常務委員,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中國作協上海分會主席,上海市第五届政協副主席,第五届人大常務委員等職。後爲全國文聯副主席,中國作協主席,第五届全國人大常務委員,中國筆會會長。1985年5月,被美國文學藝術研究院授予名譽外國院士稱號。作品有 《滅亡》、《新生》、《家》、《春》、《秋》、《火》、《春天裏的秋天》、《復仇集》、《生之懺悔》、《長生塔》、《英雄的故事》、《保衛和平的人們》、《友誼集》等。翻譯作品有《倫理學》、《處女地》、《往事與随想》等。 巴金 巴金1904—2005文学家、翻译家。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笔名王文慧等。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兴。五四时期受新思潮影响,与友人创办刊物,反对封建主义。1920年参加青年团体均社。1923年,到上海、南京等地寻友求学,后曾译克鲁泡特金的《面包与自由》等。1927年去法国,与无政府主义者高德曼有交往,译有克鲁泡特金的《伦理学的起源和发展》等。1928年在巴黎完成处女作长篇小说《灭亡》。1933年发表代表作《家》。这部小说无情地抨击封建旧制度、旧文化的罪恶,赞美了勇于反抗旧势力的青年一代。1935年任文化生活出版社总编辑,主编《文学丛刊》《译文丛书》《文化生活丛刊》等。编辑出版过百余种有影响的文学作品,支持和培育了大批文学作者。抗战爆发后,他在大后方极其困难的条件下,继续从事文学活动。著有长篇小说《灭亡》、《新生》、“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火》(共三部)、《憩园》、《寒夜》、《第四病室》,中篇小说《砂丁》《萌芽》(后改名《雪》),短篇小说集《光明集》《复仇集》《电椅集》《将军集》《长生塔》等,散文集《旅途通讯》《海行杂记》;另有译作多种。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全国文联副主席、作协主席、《收获》主编。曾两次赴抗美援朝前线采访,五次访苏,将其见闻编成散文集《友谊集》《保卫和平的人们》和短篇小说集《英雄的故事》等。晚年译赫尔岑《往事与随想》,写作散文集《随想录》(五集)。有《巴金全集》《巴金散文选》《巴金六十年文选》。 ☚ 艾芜 丁玲 ☛ 巴金 巴金1904.11.25—原名李尧棠。字芾甘。曾用名黎德瑞。笔名有佩竿、鸣希、王文慧、欧阳镜蓉等。祖籍浙江嘉兴,生于四川重庆。出身于一个世代官宦的封建大家庭,从小目睹家庭内外下层劳动人民的种种苦难,引发了不满现实、同情人民的感情。幼读家塾,以后先后入成都青年会英文补习学校、成都外国语专门学校读书。五四运动后,接受新文学思潮的影响,形成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同时也接受了克鲁泡特金、巴枯宁等无政府主义思想,参加半月社、均社等组织。1922年7月在上海《时事新报·文学旬刊》发表新诗《被虐(待)者底哭声》十二首,这是他最早发表的文学作品。为追求光明、争取个性解放,1923年5月与三哥李尧林离家到上海,入东南大学附属高中补习班。其间参加进步社会活动,发表论文、译文等,并出版《五一运动史》。1927年赴巴黎学习,研究法国革命历史,并翻译了高德曼的《易卜生的四大社会剧》、克鲁泡特金的《面包略取》、托洛茨基的《托尔斯泰论》等著作。1928年12月回到上海。翌年初,在《小说月报》连载中篇小说《灭亡》,引起文坛的瞩目,从此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同年加入上海世界语学会,曾任该会执行委员(理事)。又参加无政府主义者创办的自由书店的编辑工作。1931年春,在上海《时报》连载长篇小说《激流》(后改名为《家》)。这是巴金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描写一个正在崩溃中的封建大家庭的悲欢离合的故事,藉以表达他对封建制度的愤恨,对牺牲在黑暗社会下的青年男女的同情,歌颂了“五四”时期知识青年的觉醒及其抗争,揭示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作品结构庞大周密,情节波澜起伏,描写细腻,对比强烈,感情炽热,语言清丽,特别是众多各具性格特征的人物形象的成功的塑造,不仅使小说成为新文学史上的一块丰碑,而且在广大读者中也激起巨大的反响,建国前后共出过近五十版。1933年8月,开始与鲁迅交往,曾被鲁迅誉为“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1934年赴日本,翌年8月回国。1936年与靳以创办《文季月刊》,并主持文化生活出版社,编辑出版《文化生活丛刊》。抗战爆发后,参加《呐喊》(后改为《烽火》)、《救亡日报》等报刊编辑,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以及桂林分会理事、附逆文化人调查委员会委员等。抗战胜利后与进步文化界人士致力于反内战、争自由的活动。建国前的文学著述成绩颇丰,主要有:中长篇小说《灭亡》(1929年)、《死去的太阳》(1931年)、《雾》(1931年)、《海底梦》(1932年)、《春天里的秋天》(1932年)、《沙丁》 (1933年)、《雨》(1933年)、《家》(1933年)、《萌芽》(1933年)、《新生》(1933年)、《雪》(1935年)、《电》(1935年)、《爱情的三部曲》(1936年)、《春》(1938年)、《秋》(1940年)、《利娜》(1940年)、《火》(第一部,1940年)、《火》(第二部,1941年)、《憩园》(1944年)、《火》(第三部,1945年)、《第四病室》(1946年)、《寒夜》(1947年),短篇小说集《复仇》(1931年)、《光明》(1932年)、《电椅》(1933年)、《抹布》(1933年)、《将军》(1934年)、《沉默》(1934年)、《神·鬼·人》(1935年)、《沉落》(1936年)、《发的故事》(1936年)、《长生塔》(1937年)、《雷》(1937年)、《还魂草》(1942年)、《小人小事》(1943年),还有许多散文集和译著。建国后,历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作协上海分会主席。现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1949年后主要从事短篇小说和散文创作,曾出版短篇小说集《猪与鸡》(1959年)、《英雄的故事》(1953年)、《坚强战士》(1957年)、《明珠和玉姬》(1957年)、《李大海》(1961年),以及散文集和译著五、六十种。作于建国前的许多小说,或重版,或汇编为文集、选集再版,拥有广大的读者群。巴金在数十年的文学生涯中,创作、翻译了近八百万字的作品,为中国现代文学事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 曼">尹 ![]() 巴金 巴金(生平经历、小说创作及其他文学活动参阅小说卷)他的散文集有《海行》(上海新中国书局,1932年12月,上海开明书店,1935年11月改题《海行杂记》)、《旅途随笔》(上海生活书店,1934年8月)、《巴金自传》(上海第一出版社,1934年11月)、《点滴》(上海开明书店,1935年4月)、《生之忏悔》(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3月)、《忆》(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1936年7月)、《短简》(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1937年3月)、《控诉》(上海烽火社,1937年11月)、《梦与醉》(上海开明书店,1938年9月)、《感想》(重庆烽火社,1939年7月)、《黑土》(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1939年10月)、《无题》(桂林文化生活出版社、1941年6月)、《龙、虎、狗》(重庆文化生活出版社,1942年1月)、《废园外》(重庆烽火社,1942年6月)、《旅途杂记》(上海万叶书店,1946年4月)、《怀念》(上海开明书店,1947年8月)、《静夜的悲剧》(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1948年9月)。建国后出版的有:《纳粹杀人工厂——奥斯威辛》(平明出版社,1951年3月)、《我们会见了彭德怀司令员》(人民文学出版社,1953年3月)、《随想录》(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香港分店,1979年12月)、《巴金六十年文选》(上海文艺出版社1987年1月)等二十余种。以上包括特写、随笔、杂文和创作回忆录,共四十多本散文集。巴金的散文创作贯穿他六十年文学生涯的始终,跨越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历史时期,他足迹遍全中国,早年两度出国,建国后经常参与对外文化交流,其散文创作内容纪录了六十年来中国历史伟大变革的时代风云,反映了广阔而多方面的生活;其散文创作有记叙文、抒情文、杂感随笔、游记、传记、回忆录、通讯、报告、序跋、散文诗等等;在散文创作上,巴金主真主情,坚持“把心交给读者”的原则,纯熟运用一切散文体裁和一切散文表达方式,散文创作风格丰富多样,但总是以明快而流畅、纯朴而清丽的笔调,倾吐着满腔的爱国、爱民、爱真理的激情,抒写着他对社会人生的探索和思考,总是以真感人,以情动人,构成其散文的基本艺术风格,在中国散文史上独树一帜。巴金晚年写的五本《随想录》,显示了这位经历了波澜壮阔一生的伟大作家,以一位深刻思想家和文学家的姿态出现,散文中作家那严峻的自我解剖,总是和他对那在曲折坎坷中艰难前进的当代历史的广阔而深沉的反思紧密结合在一起,展示了这位睿智而深沉的作家的伟大情怀,在国内外产生很大影响。 ☚ 尹庚 以今 ☛ 巴金1904—现代著名作家。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1920年考入成都外语专门学校。1927年至1928年旅居巴黎,翻译克鲁泡特金的《伦理学的起源和发展》(上卷),接触了一些无政府主义者,著处女作长篇小说《灭亡》(1929年,开明书店)。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积极参加救亡运动。著有长篇小说《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火》三部;(1940年至1945年,开明书店)《激流三部曲》是其早期的代表作,特别是《家》,通过对一个大官僚地主家庭生活内幕的描写,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与腐朽,控诉了旧礼教、旧势力的罪恶,歌颂了五四时期知识青年的觉醒及与封建势力的斗争。建国后,先后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等。著有《新声集》(1959年)、《保卫和平的人们》(1960年)、《友谊集》(1960年)、《赞歌集》(1960年)、《巴金近作》(1978年)等,1986年出版五集本《随想录》,对自己的一生予以了冷静而无情的反思,具有十分重要的伦理价值。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有《巴金文集》14卷,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有作者自选的10卷本《巴金选集》。人民文学出版社自1986年起出版《巴金全集》。巴金的伦理思想散见于他的文学作品之中,其主流是人道主义和爱国主义。早年,追随着整个中国思想界寻求民主科学、救国救民的进步思潮,他树立了自己的人道主义人生观。1927年,他在赴法邮船上写道:“忠实地生活,正当地奋斗,爱那需要爱的,恨那摧残爱的,我的上帝只有一个,就是人类,为了他们准备献出我的一切……”(《海行杂记·两封信》)。这种人类至上的思想,贯穿了巴金的一生。同时他对于人道主义也不乏现实的阶级的思考。他说:“我们不要忘记了许多以人道主义自命的人,常常假借着人道的名义来维持着现社会。” (《一封公开的信》)“对于那些失了抵抗力的工人必欲一切杀尽,这便是资产阶级的人道主义。”(同上)“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巴金更以其深刻的人生体验深化了他对人道主义的认识。他说,资产阶级曾用人道主义反对宗教、封建的统治,用人权反对神权和主权,我们是不是要反资产阶级之道而行之,用兽道主义反对人道主义呢?不!在十载“文革”中我看够了兽性的大发作!我不能不经常思考造反派怎样成为“吃人”的“虎狼”。人兽转化的道路就是披上“革命”外衣的封建主义的道路。“人兽转化的道路必须堵死!”(《无题集》)。早期巴金思想受过无政府主义的较大影响,对于克鲁泡特金互助、平等、自我牺牲精神的人性说颇为欣赏。然而,爱国主义却一直是他的更强大的精神支柱。无政府主义也是为他的爱国主义服务的。他的作品中贯穿着中国人民反对封建统治,争取民主自由;反抗帝国主义的侵略压迫,争取民族独立的主题;洋溢着浓烈的爱国主义激情。建国后,他深情地写道:“我爱祖国正像每一个人爱自己的母亲一样。”(《我们伟大的祖国》)巴金倾其一生践履了他的爱国主义思想。 巴金1904~作家。原名李尧棠,字芾甘,成都人。1920年考入成都外国语学校,至本科毕业。这期间组织均社,办 《半月》 杂志。1923年离川,考入南京东南大学附中,毕业后到上海。1927年赴法勤工俭学,开始文学创作。1928年回国任 《文学季刊》 编委,文化生活出版社总编辑。1937年与茅盾创办 《烽火》,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1949年后历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主席,作协上海分会主席,上海市文联主席,《上海文学》、《收获》 主编。是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副主席。1982年获 “但丁国际奖章”。1928年发表处女作长篇小说 《灭亡》。著有长篇小说 《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 《家》、《春》、《秋》)、《火》 三部曲 (又称 《抗战三部曲》),中篇小说 《春天里的秋天》、《憩园》、《寒夜》,散文集 《随想录》,回忆录 《往事与随想》;译有长篇小说 《父与子》、《处女地》。 巴金小说家。四川成都人,1904年11月25日生。20世纪20年代初开始文学创作。1927年留学法国。1929年第1部长篇小说《灭亡》在《小说月报》上连载,成为进入文坛的奠基之作。1930~1933年创作完成《爱情的三部曲》(《雾》、《雨》、《电》)。1931~1940年完成《激流三部曲》(《家》、《春》、《秋》)。1938~1943年写成《火》三部曲(又名《抗战三部曲》)。此外还有多部中、长篇小说及短篇小说集、散文集、报告文学集、杂文集、随笔集等。在60年的创作生涯中,写下约500万字的著作。有《巴金文集》14卷本和《巴金选集》10卷本传世。1980年首倡建立中国现代文学馆,并捐赠巨款和3000余件珍藏的书刊、手稿、照片等。1982~1985年先后荣获意大利“但丁奖”、法国荣誉勋章、香港中文大学文学博士学位和美国文学艺术研究院名誉外籍院士称号。1981年和1984年两次被推选为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2005年10月17日逝世。 巴金 巴金1904—Ba Jin现代作家、翻译家。原名李尧棠,字芾甘。1904年11月25日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封建官僚地主的大家庭。 ☚ 茅盾 老舍 ☛ 巴金 巴金1904—Bajin现代著名作家。原名李尧棠,字芾甘。1904年11月25日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大官僚地主家庭。1920年考入成都外语专门学校,参加了反封建的进步刊物 《半月社》的活动。1923年到上海、南京求学。1927年去法国留学,钻研十八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的历史,翻译克鲁泡特金的《伦理学的起源和发展》(上卷), 接触了一些无政府主义者, 写出了处女作长篇小说 《灭亡》, 始用笔名巴金。1928年底回到上海,从事创作、翻译和社会活动。“九一八”事变后,他积极参加救亡运动。鲁迅曾称赞说:“巴金是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 《新生》、《爱情三部曲》( 《雾》、《雨》、《电》)、《激流三部曲》( 《家》、《春》、《秋》)以及 《火》和中篇小说 《憩园》、《寒夜》等。影响最大的《激流三部曲》是他的早期代表作,尤以《家》更为杰出。它通过一个大官僚地主家庭的生活内幕, 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与腐朽,控诉了旧礼教、旧势力的罪恶,歌颂了 “五四”初期知识青年的觉醒及对封建势力的斗争。此外还先后翻译了屠格涅夫的《父与子》、《处女地》等许多外国文学作品,共有译作50多种。新中国成立后,任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和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主席等职。1958年出版了《巴金文集》共14卷。1979年以来出版了新著《随想录》。由于他在文学上的贡献,获得1982年但丁国际奖。 ☚ 童第周 顾正红 ☛ 巴金 巴金现代著名作家。生于1904年,原名李尧棠,字芾甘,曾用笔名王文慧、欧阳镜蓉、余一、巴金等。四川成都人。巴金在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形成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1920年,巴金考入成都外国语专门学校学习,同时积极参加《半月》杂志和均社等文学社团的活动。1923年,巴金赴上海、南京等地求学,1927年,赴法国继续求学,并在旅途中写下了许多散文,后结集出版,称《海行杂记》。1928年9月,巴金在巴黎完成了长篇小说 《灭亡》的创作,这是巴金小说创作的处女作,也是巴金从事文学活动的开端,同年年底回国。1931年以后,巴金进入了文学创作的高产期,这期间他创作了大量的长、中、短篇小说,著名的 《激流三部曲》便是这一时期开始创作的。1934年秋天,巴金去日本求学,1935年回国以后,便在上海担任文化生活出版社的编辑,这期间编辑出版了 “文学丛刊”“文化生活丛书” “译文丛书”等介绍新文化、新思想的有价值的书刊杂志,同时还与靳以创办了《文季》月刊。抗日战争爆发以后,巴金担任《救亡日报》和《呐喊》杂志的编委,为抗战奔走于广州、上海、武汉、贵阳、重庆等地,积极参加抗日救亡的宣传活动,抗战胜利以后才回到上海。全国解放以后,巴金曾先后担任全国文联常务委员、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常务理事、副主席、主席,上海文联主席,作协上海分会主席,《收获》杂志主编等职。巴金在近半个多世纪的文学创作生涯中,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其中主要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有: 长篇小说 《激流三部曲》: 《家》、《春》、《秋》,《爱情三部曲》: 《雾》、《雨》、《电》,《寒夜》、《火》等;中篇小说《海底梦》、《春天里的秋天》、《憩园》、《第四病室》、《砂丁》等;短篇小说《复仇集》、《光明集》、《将军集》、《神 ·鬼·人》、《还魂草》等;散文、杂文、评论集《忆》、《点滴》、《废园外》、《龙·虎·狗》、《保卫和平的人们》、《友谊集》、《新声集》、《随想录》等。巴金的许多文学作品被翻译成许多国家的文字出版,在海外发行,并有许多作品被搬上舞台和银幕,在国内外产生巨大的影响。巴金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很大影响的作家,他为中国文学事业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是中外闻名的文学家。 ☚ 王统照 冯乃超 ☛ 巴金 巴金1904—现代小说家、散文家。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巴金系笔名。四川成都人。出生在一个封建官僚地主家庭。“五四”时期从《新青年》、《新潮》、《每周评论》、《少年中国》等刊物中接受科学与民主思想。1920年入成都外国语专门学校。参与组织青年团体“均社”,出版《半月》、《平民之声》等刊物。1922年7月发表了他最早的新诗《被虐待者的哭声》和散文《可爱的人》等。1923年到上海学习。1927年2月至法国留学。广泛研读有关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著作和启蒙思想家的著作。写下了他的第一部小说《灭亡》。1928年底回国,历任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平明出版社总编辑。从1930年起,又创作了《死去的太阳》、《新生》和“爱情三部曲”:《雾》、《雨》、《电》等中篇小说。1931年创作了长篇小说《家》。这是他的主要代表作,是中国现代文学名著之一。1934年任《文学季刊》、《水星》月刊编委。同年主编了《文学丛刊》、《文化生活丛刊》等,编选并出版了鲁迅、茅盾、郑振铎、曹禺等作家的优秀作品。抗战初期,在上海与茅盾主编《呐喊》。出版了童话集《长生塔》、长篇小说《春》和散文集《控诉》等。后辗转广州、汉口、昆明、成都、重庆等地,写了小说《火》三部曲,又完成了《秋》和中篇小说《憩园》。抗战胜利后,创作了中篇小说《寒夜》和《第六病室》,控诉了在国民党统治下劳动大众和知识分子所受的战争和艰辛生活的煎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巴金历任全国文联副主席,全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主席,上海文联、作协主席,国际笔会中国中心主席,《文艺月报》、《收获》、《上海文学》等文艺杂志主编,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创作的作品有报告文学《我们会见了彭德怀司令员》、短篇小说《团圆》、散文集《华沙城的节日》、《友谊集》和《倾吐不尽的感情》等。他赴朝鲜前线访问。做为文化使者访问波兰、苏联、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日本和越南等国。出席保卫世界和平大会、亚洲作家大会等。在从事这些活动的同时,用笔来抒发对祖国的爱和对和平的向往。“文化大革命”期间,虽受残酷迫害,仍对党、对社会主义祖国充满信心,重译了屠格涅夫的《处女地》,着手翻译赫尔岑的《往事与随想》。1979年后多次率代表团出国访问,增进国际文化交流。1980年,巴金首倡建立中国现代文学馆,并捐巨款。随后出版的散文集《随想录》、《探索集》、《真话集》、《病中集》、《无题集》,表现了作者对祖国人民命运的深沉思索和作者的正直坦白,具有强烈的责任感的优秀品质。 ☚ 冯雪峰 夏衍 ☛ 巴金 巴金巴金 (1904— ),中国小说家、散文家、文学翻译家。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生于官僚地主家庭。 ☚ 小林多喜二 丁玲 ☛ 巴金 巴金1904~?现当代小说家、散文家。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封建官僚地主家庭。在“五四”运动的影响下,中学时就参加过反对封建军阀的斗争,并发表过宣传人道主义思想的文章。1927年初去法国留学。1928年创作了他的第一篇小说《灭亡》,塑造了敢于向恶势力抗争的青年知识分子形象,引起了强烈反响。1928年底回国后从事翻译和小说创作。1931年写成的第一部长篇《家》,通过一个封建大家族的没落分化,展示了宗法制度的罪恶及其必然崩溃的命运,成功地刻画了觉新、觉慧等众多的艺术典型,成为现代同类题材中影响最大和作者最有代表性的优秀作品,并与后来在抗日战争期间完成的续篇《春》和《秋》构成《激流三部曲》。在此前后,他还发表了由《雾》、《雨》、《电》构成的《爱情三部曲》及《砂丁》、《萌芽》、《春天里的秋天》等小说。这些作品以讴歌革命青年勇于献身的精神、或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暴行、或反映工人的苦难与斗争为基本内容。另外,还创作了《光明》、《电椅》、《神·鬼·人》等短篇小说集和《旅途随笔》、《忆》、《短简》等散文集。这一时期还参加了多种刊物的编辑工作,发现和培养了一批文学青年。在抗战爆发后的动荡岁月里,除完成《春》与《秋》的写作外,又创作了描写一群热血青年的抗日斗争生活及其心灵变化历程的长篇《火》三部曲(即《抗战三部曲》),以及反映国统区人民深重苦难的中篇《第四病室》等作品。另外还有多种短篇小说集和散文集。1947年出版的长篇《寒夜》,以抗战后期的重庆为背景,通过一个小职员的家庭悲剧,用含蓄深沉的笔调,描绘了国统区人民所经受的苦难,是他的又一部代表作。解放后,继续写有许多散文、特写、报告文学、随笔、回忆录和短篇小说。其中,以反映抗美援朝战场生活、歌颂志愿军战士美好心灵的通讯报告集《生活在英雄们的中间》和小说集《英雄的故事》以及晚年所写的《随想录》等影响最大。巴金享有很高的国际声誉,他的作品被译成近20种文字。1982年,他成为东方第一位荣获“但丁国际奖”的作家; 翌年又荣获法兰西共和国荣誉勋章。曾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主席等职。 ☚ 梁实秋 丁玲 ☛ 巴金1904~Ba Jinfamous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writer,his original name was Li Yaotang.Works: Cold Night,Family,Spring,Autumn,etc.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