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巨核细胞-血小板发生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巨核细胞-血小板发生

巨核细胞-血小板发生

巨核细胞-血小板发生是自造血干细胞经原、幼巨核细胞生成血小板的过程。成人巨核细胞仅存在于红骨髓,在啮齿类如鼠和兔,见于红骨髓和脾红髓。巨核细胞起源于多能造血干细胞,经定向多能造血干细胞、造血祖细胞,生成原巨核细胞、幼巨核细胞,发育成熟为巨核细胞,产生血小板(彩图2)。
原巨核细胞直径15~40μm,骨髓中含量极少。胞核巨大,圆或卵圆,染色质粗呈松网样,核仁2~3个。胞质强嗜碱性,不含特殊颗粒。幼巨核细胞较大,直径25~50μm。胞核常呈肾形,染色质变粗密,核仁开始消失。胞质增多,染蓝色或粉红,核周或胞质边缘有时出现细小颗粒。在骨髓中占巨核细胞系的0.01~10%。
巨核细胞是骨髓中最大的细胞,直径40~70μm,甚至达100μm,占骨髓有核细胞的0.01~0.3%。其胞核甚大,形状不规则或分叶,染色质粗密,成条索状排列,已无核仁。胞质丰富,含均匀散布的细小颗粒,称颗粒型巨核细胞。有些细胞的胞质颗粒成团聚集在胞质周边,随胞质一起断离脱落形成血小板,称为血小板型巨核细胞(彩图2)。电镜下,巨核细胞的胞质可分为三带:核周带、中间带和边缘带(见图)。核周带有高尔基复合体、粗面内质网及多核糖体等,这些均与蛋白质、单位膜和血小板颗粒的生成有关。中间带有丰富的滑面内质网,将胞质分隔成许多含血小板颗粒的小区,即将要生成的血小板。边缘带有颗粒、微丝和即将脱落的血小板。巨核细胞在发生过程中,虽有DNA复制,但核不分裂,故形成多倍体细胞。正常骨髓中,65%的巨核细胞是8倍体,25%是16倍体,最多可达64倍体。一般说,巨核细胞的胞核大小和胞质的多少与多倍体的倍数成正比,倍数越高,体积越大。

巨核细胞电镜模式图

1.核周带 2.胞核 3.粗面内质网 4.滑面内质网 5.由滑面内质网分隔的胞质小区 6.边缘带 7.中间带 8.即将脱落的胞质块 9.与细胞表面通连的滑面内质网腔 10.血小板


电镜研究证明,巨核细胞中滑面内质网膜彼此通连,形成管和泡,将胞质渐分隔成许多小区。每个小区的结构和体积与血小板相似,管和泡的膜融合形成血小板的界膜,后与内陷折入的胞膜接连,形成血小板的膜。每个小区与细胞脱离,释放到血流,成为血小板。
血小板发生的主要刺激因子为血小板生成素。此物质是一种多肽,生成部位不明。实验证明,外周血血小板数量显著减少时,血小板生成素含量增高,促使造血祖细胞增殖分化为巨核细胞,生成较多的血小板。反之,若给机体输入大量血小板,血小板生成素含量减低,导致巨核细胞体积缩小,功能减退。近年发现巨核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EG-CSF),在体外培养中能刺激巨核细胞增生发育。此物对温度敏感,加热时易被破坏,分子大,不被透析,与嗜酸性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并存。目前对两种因子间的关系不清楚,也未肯定MEG-CFS与血小板生成素间的关系。正常骨髓中,巨核细胞的数量约为1.6×107/kg(按体重计,下同),处于增生期的细胞约占一半。血小板的数量为15.1±3.8×109/kg,寿命约10天,更新率为每小时9.7×107/kg。
☚ 淋巴细胞发生   循环系统 ☛
00000931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2:2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