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噬细胞移动抑制试验
致敏淋巴细胞在接触相应抗原后,可以产生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和白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MIF和LIF),它是一种糖蛋白,不耐热,分子量为35,000~65,000,在体内能抑制进入靶细胞区域的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移动,使之在炎症或瘤体部位积聚,发挥局部吞噬等免疫作用。在体外,利用巨噬细胞,作为检测人的淋巴细胞是否能产生MIF的指示细胞,称为巨噬细胞移动抑制试验;利用被测者本身的白细胞作为LIF的抑制移动的指示细胞,称为白细胞移动抑制试验。本试验有直接法和间接法两种,前者是将待测淋巴细胞和指示细胞以及抗原一起培养,24h后直接观察结果。后者分两步完成,先将待测淋巴细胞与抗原一起培养48h,然后将培养的上清液取出,加入到指示细胞培养物中,再培养48h后,观察上清液中有无MIF存在。具体操作方法有毛细管法和琼脂平板法等。
❶毛细管法: 是将待测淋巴细胞与其他白细胞或豚鼠巨噬细胞(压缩后)装入一端封闭的毛细管内,加入培养液,经37℃ 24h培养后观察,可见巨噬细胞或白细胞自毛细管开口端向外移行,形成半圆形的移行圈。直接法测定是在培养液中加入一定浓度的相应抗原,可使细胞移行圈显著缩小。间接法测定则是在培养液中加入预先培养的上清液。通常用移动指数表示巨噬细胞或白细胞运动抑制的程度,其公式如下:

移动指数为1左右,表示机体的淋巴细胞不起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未产生MIF;若指数<1,表示机体对该抗原有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
❷琼脂平板法: 先将琼脂糖加培养液混合浇制平板,打孔。实验孔中加入待测细胞和抗原,对照孔中只加细胞不加抗原,经37℃ 24h培养后,在光镜下观察细胞移动圈的直径,计算出面积及移动指数。
移动抑制试验是一种体外检测机体对抗原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的方法,与体内皮肤迟发型变态反应相关性较好,多用于病毒、真菌和细菌感染如结核、麻风和布氏杆菌病等患者的免疫状态的测定。对于不宜在体内作皮内试验的抗原,如肿瘤抗原、移植抗原和自身免疫性疾病中某些组织抗原等,更为适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