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稱“巒”,單稱“嶞”。狹長的山。《詩·周頌·般》:“嶞山喬嶽,允猶翕河。”毛傳:“嶞山,山之嶞嶞小者也。”陸德明釋文:“字又作嶞。”《爾雅·釋山》:“巒山,嶞。”郭璞注:“謂山形狹長者,𠛼州謂之巒。”《説文·山部》“嶞”段玉裁注:“嶞嶞,狹長之皃。”《文選·左思〈蜀都賦〉》:“岡巒糺紛,觸石吐雲。”劉逵注:“山長而狹也。”清·顧炎武《霍山》詩:“豈忘帝王朝,時陟高山嶞。”按,《爾雅·釋山》一讀作:“巒,山嶞。”邢昺疏:“此言山嶞者,謂山形狹長。”是山嶞亦猶嶞。清·錢謙益《三月七日發灊口抵祥符寺》詩:“山嶞谷襲水見底,灘聲半出烟嵐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