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崇化书坊街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崇化书坊街

中国古代书业中心之一。位于福建省建阳县城西南45km的崇化坊。从宋初到明末历时680余年,建阳县崇化坊的书坊业持续繁荣,明代尤为兴旺,有书坊、书肆100余家(还有其他行业数百家),号称“图书之府”。全坊约3万人口,教育发达,识字人口占的比重较大,为书籍的刊刻和推销提供了廉价劳动力。建阳地处闽北武夷山区,盛产梨木、枣木,刊刻书版可就地取材,成本低廉;此地又盛产竹纸,质薄而韧,色黄而光,吸水性强,经入潢制成椒纸,芳香气味经久不衰,防虫蠹,是古代雕版印书的理想用纸,价格较苏浙等地便宜50%。“自五代离乱,江北士大夫、豪商巨贾,多逃避于此。”从宋到明,建阳一带社会安定,水陆交通方便。优越的客观条件,为书坊业的兴旺发达奠定了基础。当代作家路工曾于1962年5月到建阳书坊乡考察:“明代这里的书业非常繁盛,书坊有四五千户。”此户数可能包括整个书坊乡的住户。许多户并不直接经营图书,而是凭祖传的刻书技术“以刀为锄,以版为田”,代书坊刻版、刷印、装订或推销书籍。周围农户“亦农亦工”,临时受雇于书坊。书坊街的正面门楼称书林门,上书横额“邹鲁渊源”,气势非凡。书林门外有“接官亭”,设有宽阔的马道坪,供外地书商放马。书林门内是一条笔直大道,两旁书坊林立,“比屋皆鬻书籍,天下客商贩者如织,每月以一、六集。”每月逢一、逢六共6个集日,在这里形成以批发为主的图书集市。书坊街的主要服务对象是来自外地的图书贩运商。他们从这里批进图书,运回本地,转批给书肆、书摊。此外,也不乏文人学者慕名前来访书,“四方博雅之儒,时时觅委宛而来。”距崇化书坊街5km多的麻沙镇,也云集数十家书坊,其刻本称麻沙本,驰名中外。崇化、麻沙和建阳县城各书坊的刻本,统称建本书。明代建本书约在1000种以上。从明初到嘉靖年间,仅崇化书坊街就出书451种。万历年间的藏书家胡应麟在《少室山房笔丛》一书中说,北京的书价最贵,“每一当吴中二”。他又对苏州、建阳、杭州的书价作了比较,“其值重吴(苏州)为最,其值轻闽(建阳)为最,越(杭州)皆次之。”可见建本书的价格最便宜,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据清代建阳人陈寿祺考证:“四部巨帙自吾乡锓板,以达四方,盖十之五六。”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3:1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