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崇兴寺双塔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古代名物 > 宗教類(上) > 聖迹寳塔部 > 名塔 > 崇興寺雙塔
崇興寺雙塔  chǒngxīngsìshuāngtǎ

座落於遼寧北鎮縣城内東北隅。雙塔東西對峙,因其北爲崇興寺,故稱。始建於遼,元、明、清維修。八角形,十三級,東塔高十三丈一尺有餘,西塔高十二丈七尺有餘,雙塔均爲實心,屬密檐式磚塔。塔身每面均有拱龕,中雕坐佛,龕外兩旁各立一脅侍,上有寳蓋、飛天等。參閱《大明一統志·遼東都指揮使司·寺觀》、乾隆《盛京通志·祠祀二·廣寧縣》。

崇兴寺双塔

佛教建筑。位于辽宁北镇县城内东北角崇兴寺门外。建于辽代末期。两塔相距四十多米,东西对峙,攒天拔地,很是雄伟。皆高达42.3米,同为砖砌八角十三层密檐式。塔座周侧除雕有宋式斗拱,曲水万字栏板外,还有狮子和立于塔角的负重力士。塔身各面有龛佛,胁侍、飞天。与辽阳白塔的相若仿佛。上面的十二级,壁面嵌镜,檐角悬铃,风吹铃动,音响清越。塔顶则雕莲座,座上为宝瓶,刹杆,串以相轮,宝珠。相轮、宝珠皆铜制鎏金,每当丽日当空,双塔交相辉映。

崇兴寺双塔

崇兴寺双塔

中国古塔。位于辽宁省北镇县城东北,一东一西。建于辽代,元、明、清历经维修,至今保存完好。塔后有明代的崇兴寺,故名。双塔都是8角形的13层实心密檐砖塔,东塔高43.85 m,西塔高42.63 m,两塔相距43 m。据民间传说,双塔为辽代2个太后所建。中国佛寺双塔并立布置,起源于南北朝,现存的并立双塔,崇兴塔是较早的。

崇兴寺双塔

崇兴寺双塔

位于辽宁省北镇县城内东北隅,东塔高43.85米,西塔高42.63米。建于辽。两塔相距43米。形制均为八角十三檐密檐砖塔。塔的下部有一大型须弥座,座周侧除雕有宋式斗拱,曲水万字栏板外,还雕有狮子和塔角的负重力士。第一层塔身特别高大,各面正中皆有砖砌佛龛,内雕坐佛,左右立胁侍。转角做圆形倚柱,上施斗拱,用以承担第一层挑檐。以上各层均由砖砌叠涩出檐。塔用受花、堵婆、宝珠等饰物作刹顶。两塔虽经后世重修,但仍保存原有风格。这是我国唯一的辽代双塔实例,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北镇庙   辽阳白塔 ☛
崇兴寺双塔

崇兴寺双塔

位于锦州市东北的北镇县县城内东北角,建于辽代。尽管几经风霜,终因辽后各代均加以维修,得以保存本来面目至今天。塔虽为辽塔,却以清代寺名取名,这是因为清代重修的崇兴寺在双塔北面,故取塔名为“崇兴寺双塔”。
双塔东西对峙,相距43米,均为八角13级实心密檐式砖塔,东塔高43.85米,比西塔略高。须弥式塔座砖雕精美,刻有浮莲、乐伎、童子及负重力士像。塔身每面都有拱龛,中雕坐佛端坐于莲台之上,龛外是身披袈裟,垂手而立的两胁侍。三像面目慈祥,造型生动,胁侍头顶璎珞宝盖,此外还有体态轻盈,衣飘带拂的飞天。塔檐为迭涩内收式。塔顶竖有宝瓶、宝珠、相轮及刹杆等物。崇兴寺双塔是国内佛寺现仅存最早的双塔并立的实物,于1988年1月被国务院列为全国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单位:北宁市文物保管所双塔办公室
电话:86-416-6634825

☚ 朝阳北塔   辽阳白塔 ☛
崇兴寺双塔

崇兴寺双塔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县城内东北隅。建于辽代,元明清均曾维修,今保存完好。因塔北有崇兴寺而得名。双塔东西对峙,相距42米。东塔高47米,西塔高45米。西塔中部嵌有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重修崇兴寺塔记》小石碑一方。塔为砖砌实心,八角十三层密檐式结构。塔上雕刻飞龙、伏狮、游鱼、凤凰,姿态各异,形象逼真;砖雕伎乐人,或弹拉歌唱,或翩翩起舞,栩栩如生。底层檐下有砖雕斗栱,为双抄五铺作计心造,以上各层均用砖砌叠涩出檐,逐渐内收。塔顶有莲座、宝瓶及刹杆、宝珠。八角檐上挂有风铃,风吹铃动,清音悦耳。

☚ 李成梁石坊   北镇庙 ☛

崇兴寺双塔

契丹王朝时期所建佛塔。位于东京道显州城内(今辽宁北镇)。始建于辽,元、明、清历代维修。为今保存最完整的辽制双塔。塔后为清代重修的崇兴寺,今塔随寺名。以寺为中心,双塔东西对峙,间距43米,形制基本相同,皆为八角十三级密檐实心砖塔。高40余米。塔基为须弥座,雕斗拱、栏板、仰莲等,为辽金塔通例。第一级塔身高大,面雕佛龛,中有座佛,龛旁胁侍菩萨,宝盖,飞天等,一应俱全。檐下饰斗拱。上十二层面挂铜镜,光芒四射。檐周悬风铃。塔顶莲座、宝瓶、覆钵、刹杆、相轮、宝珠等,皆完好。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3:5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