崆峒水库灌区
位于泾河上游前峡出口聚仙桥,平凉市以西12公里处。灌区分布在泾河南北两岸,西起崆峒,东至平凉与泾川交界处的下王沟,呈一狭长地带,南北平均宽3公里,东西长达60公里。辖崆峒、柳湖、四十里铺、白水、花所5个乡镇,人口9. 13万人,作物以小麦为主,玉米次之。多年平均降水量511毫米,泾河是灌区主要水源,属黄河二级支流,多年平均径流量1.48亿立方米。泾河流域是甘肃省农田水利开发最早的地区。1949年前灌溉面积仅有4 500多亩。新中国成立后, 50~60年代,相继兴修了南干渠、崆峒渠、北干渠和柳湖渠,形成了4个独立的自流引水灌区. 灌溉面积发展为8. 7万亩。为了解决季节用水矛盾, 1971年至1979年建成崆峒水库,总库容2 970万立方米。1984年至1988年底, 将崆峒、柳湖、南干3条干渠合并扩建为崆峒总干渠,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水库灌区。并对干支渠进行了混凝土现浇或预制块衬砌。全灌区现有中型水库1座; 总干渠1条,长20公里; 支干渠4条,全长60.5公里;支渠105条,全长96公里,设计灌溉面积包括白庙、南坡及草峰原提灌共17万亩, 实灌面积1988年底达9.6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