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赋
辞赋名篇。清代李调元作。《童山文集》见载。乾隆五十四年(1789)夏闰五月,作者登峨眉山,受卧云子道长之邀而作。此赋前半写峨眉物产奇珍、山光水色,极夸其天然灵氛;后半述峨眉为宗教圣地,“汉世采药之穴,楚狂隐迹之乡”,则“墨子秘书,元辨道术”,则“楞严得友,文殊何师”;末尾归结为“年将斑白,咎塞寰区,不惟借以忏悔,且以祈福庭闱,亦补过之切计、娱老之良维也”,对人生生出“动辄得咎,颠踬所宜”的消极遁世之想。此赋作于作者屡经世故之后,隐有牢骚离忧之思,隐约透出对现实的不平之愤。全赋长达3600余字,用事丰,用字繁,颇有汉晋大赋铺张排比之风,奇情丽彩流溢于字里行间,又有行云流水之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