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岳阳花鼓戏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岳阳花鼓戏 岳阳花鼓戏花鼓戏的一种。流行于湖南岳阳、临湘一带。在湖北东南部又叫“提琴戏”。唱腔有锣腔与琴腔两种。锣腔无丝弦乐器伴奏,主要是当地民间歌舞中的唱调。琴腔主要受皮黄调的影响而成。传统剧目有《五痴》、《闹五更》、《思夫》、《小姑贤》、《牛郎织女》等。 ☚ 岳飞的传说 爬山歌 ☛ 岳阳花鼓戏 岳阳花鼓戏岳阳花鼓戏,民间小戏剧种。俗称“花鼓子”,兴起于岳阳、临湘的新墙河流域,流行于平江、汩罗、湘阴以及湖北通城、崇阳、通山、蒲圻和江西修水、铜鼓等县。新墙河流域自古以来文化发达,民间艺术丰富多彩。岳阳花鼓戏就是在这一带民间歌舞艺术的基础上并受外来艺术的影响而发展起来的。其舞台语言来源于当地方言。1952年定名为岳阳花鼓戏。 ☚ 花鼓戏 长沙花鼓戏 ☛ 岳阳花鼓戏 岳阳花鼓戏民间小戏剧种。俗称花鼓戏、瓮琴戏,20世纪50年代定今名。在新墙河流域的民间歌舞基础上形成,流行于岳阳、临湘一带及湘鄂、湘赣毗邻数县。鄂东南通城、崇阳一带称 “提琴戏”。以岳阳地方语言为舞台语言。约在清道光、咸丰年间,形成戏曲剧种,同治年间 《巴陵县志》上有禁演小戏记载。声腔分锣腔 (打锣腔)、专用锣腔散曲、琴腔3类。以瓮琴、唢呐为主要乐器。传统剧目123个,以锣腔剧目为主。因曾参与游傩演剧,受傩戏影响,拥有一批大本戏如 《孟姜女》等。表演仍以 “二小”具有特色,小旦有“三娇”、“三妖”、“三俏”等刻画人物的表现手段和优美的扇子功。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建有岳阳县花鼓戏剧团,整理了 《补背褡》、《游春》、《思夫》等优秀传统小戏。 ☚ 常德花鼓戏 零陵花鼓戏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