麝香壳
【名称出处】:《四川中药志》 【概况】: 异名 臭子壳、麝壳。 基源 为麝科麝属动物原麝、马麝或林麝香腺囊的外皮。 原动物 原麝Moschus moschiferus L.。马麝Moschus sifanicus Pre walskiv。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 Flerov。 余项参见“麝香”条。。【生药】: 采集 将香腺囊对剖,取出麝香,剩下的外壳,晒干。 药材产于四川、西藏、云南、陕西、甘肃、内蒙古。 鉴别 多顺剖成2瓣或4瓣,基部相连。 厚的3~5mm,起层,内表皮有一层棕红色的薄膜,称为“油皮”,中层称“银皮”。 质坚韧,有浓厚的麝香气味。 以身干、个大、香气浓厚者为佳。。【药性】: 性味 辛,温。 归经 入脾经。 功效 通关利窍,消肿解毒。 主治 疔毒肿痛,痈疽及疮疖硬痛。 用法用量 内服:1.5~2.5g,入散剂。 外用:研末调敷或入膏药敷贴。 使用注意 气血虚者勿用。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❶ 《四川中药志》:“治疔疮红肿:麝香壳、苍耳虫、冰片。共为末,麻油调涂。” ❷ 《四川中药志》:“治痈疽久烂:麝香壳、花蕊石、尤骨、蛤粉、冰片、银朱。共为末,外涂。 ” ❸ 《四川中药志》:“治疮疖硬痛:麝香壳、水苋菜、地胆、猪胆汁、赤芍、黄丹。共熬膏,贴患处。” 单方应用 《四川中药志》:“治乳痈发背:麝香银皮,和冰片外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