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岣嵝峰国家森林公园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岣嵝峰国家森林公园 岣嵝峰国家森林公园位于衡阳县岣嵝乡境内。国家级森林公园。公园由岣嵝、嫘祖、白石、酒海、笔架等五峰组成,总面积20.67平方公里,其中风景区面积3.37平方公里。最高点白石峰海拔1106米。岣嵝峰系南岳衡山七十二峰之一,海拔951.5米,与祝融峰遥相呼应。因山形远望若俯背,故名佝偻,后改名岣嵝。古时被视为衡山的主峰,南岳衡山又称“岣嵝山”,《山海经》、《史记》等典籍中均有记载。园内群山起伏,林海茫茫,古木参天,修竹幽深,有林地面积19.97平方公里,原始次生林0.33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95%。300余种植物中,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有银杏、水杉、桫椤、篦子三尖杉、白樟、大叶樟、黑壳楠等。以湖南最大的金钱柳 (摇钱树) 和4000余岁的古锥栗最为著名。林间常有野猪、草鸮、獐、鹿、兔、麂、狸、画眉、杜鹃等野生动物出没。山中终年云雾缭绕,气候多变,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7.9℃。相传黄帝巡狩衡山,元妃嫘祖随行。嫘祖即雷祖。清王万澍《衡湘稽古》载: “雷祖从帝南游,死于衡山,遂葬之。今岣嵝有雷祖峰,上有雷祖之墓,谓之先蚕冢,其峰下曰西陵路。盖西陵氏始蚕,后人祀之为先蚕也。”嫘祖峰今留有美女梳头、浣丝池、西池、嫘祖殿、嫘祖坟等遗迹。又传大禹治水曾登此山。宋代曾在山上建禹王坛。清道光九年(1829)、同治七年(1868)两次增修禹王殿,气势雄伟,游人香客不绝。殿内有碑文8块。1944年殿塌。今存禹王碑、禹泉、禹居、禹床等胜迹,并重修禹王殿。禹王碑又称禹碑,高2.1米,宽1.4米,厚0.14米,青石质,阴刻鸟篆文,77字,传为唐代文人撰文书丹。有学者考证为战国时期越文字。岣嵝峰又为湘南佛教胜地。云龙寺始建于东晋咸和年间。北宋太平兴国五年(980) 赐名法轮寺,与杉桥伊山寺同为县域两座最早的寺院。后山中香火日盛,著名的有岣嵝寺、培元寺、东林寺、西林寺、南林寺、西极庵、南天门、华严林、一笠庵等,称“四十八座茅庵”。园内其他景点有林海碧波、竹海奇观、禹王殿宾馆、云雾山庄、回音壁、望江亭、神灯树、仙人洞、仙人棋、仙人脚、铁炉墟、义马祭天台、龙潭井、歌功坦、大坡堰流泉、碑林走廊、万年灯碑、官山碑记、重修禹王殿碑、募修大禹神圣金身碑、神石打伞、八仙聚会、镇龟洞、岣嵝岩、彭公亭、望日亭等。 ☚ 萧觉先墓 戴今吾墓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