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岁时广记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岁时广记

 《岁时广记》是用于查检岁时典故的专门性类书。南宋时人陈元靓撰。陈元靓认为一般历书所载是“时之运于天者也”,而“至于因某日而载某事,此时之系于人者”这类内容“非托之记述则莫能探其源委耳”(朱鉴《岁时广记序》)。为弥补历书的不足,便于人们查检应用,作者搜集经传以至野史异书中关于节序的内容,汇集而成此书。现有《学海类编》本(道光本,影道光本),4卷;《格致丛书》本,4卷图说1卷;《十万卷楼丛书》本,40卷图说1卷总载1卷;《丛书集成初编》本,40卷图说1卷总载1卷;《四库全书》本4卷。
 陈元靓(生、卒年不详),约生活在南宋宁宗、理宗时,崇安(今福建崇安)人。自署“广寒仙裔”,而刘纯作后序称为“隐君子”,其始末亦未详言。
 该书分为4卷,钱曾《读书敏求记》称前列图说,而《学海类编》本等并无图说,大约为传抄者佚之。书中以《月令》、《孝经纬》、《三统历》诸书为纲,而杂以小说杂书所记关于节序的内容,按月分隶四季,每季为1卷,每卷又分若干条,各以3字为标题,共166条,其中春令46条:花信风、条达风、榆荚雨、杏花雨、凌解水、桃花水、击春曲、踏春歌、梦春草、移春槛、探春宴、采春游、作乐车、载油幕、挂裙幄、掷金钱、驻马饮、随蝶幸、斗奇花、插御花、取红花、装狮花、探花使、护花铃、括花香、卧花酒、作红、系煎饼、酿梨春、赐柳圈、羹锦带、怜草色、望杏花、看菖叶、种辰瓜、栽杂木、游蜀江、售农用、鬻蚕器、验岁草、占雨雾、禳鬼鸟、饮雨水、去妖邪、辟官事、照百鬼;夏令50条:黄梅雨、送梅雨、濯枝雨、留客雨、香雨、暴冻雨、海飓风、落梅风、黄雀风、麦黄水、瓜蔓水、山矾水、麦熟秋、分龙节、龙生日、竹迷日、樱笋厨、临水宴、霹雳酒、寒筵水、壬癸席、澄水帛、冰丝裀、消凉珠、辟暑犀、迎凉草、白龙皮、犀如意、洒皮扇、服丸散、环炉火、入寒泉、激凉风、没水底、开七井、乘小驷、卧北窗、书新裙、作夏课、逐树阴、练萤囊、颁冰雪、赐朱樱、献雪瓜、沈瓜李、赋杞菊、调寝𫘫、收蚕沙、求蛇医、占蝗旱;秋令32条:仙掌露、青女霜、蓼花风、裂叶风、离合风、鲤鱼风、黄雀雨、豆花雨、荻苗雨、登高雨、一叶落、草木衰、警鹤鸣、石雁飞、鳜鱼肥、蟋蟀吟、亲灯火、围棋局、献菊酒、思莼鲈、收兔毫、验美玉、点艾杖、厌儿疾、取柏露、结丝囊、登南楼、怀故里、悲游子、叹谪仙、赏白莲、水晶宫;冬令38条:一色云、一丈冻、千里雪、千年冰、绀碧霜、入液雨、复槽水、蹙凌水、宝砚炉、暖玉鞍、暖金盒、却寒帘、却寒犀、御寒毬、辟寒金、辟寒香、衣狐裘、设罴褥、捏凤炭、置凤木、呵牙笔、得玉马、炷暖香、吐气火、煮建茗、饮羔酒、作妓围、揣妓肌、选肉阵、暖寒会、送腊粥、省燎火、温母席、暖母枕、扣冰鱼、号林笋、问岁余、足文史。
 所列条目多是记叙与节序有关的民俗、农事、气候现象、典故等。每条之下,引群籍中相关记载叙明,现列举如下。
 斗奇花 《天宝遗事》:长安中,士女春时斗花、戴插以奇花,多者为胜。皆用千金市名花植于庭中,以备春时之斗。
 种辰瓜 《齐民要术》:二月辰日最宜种瓜。《山谷诗》云,夏裁醉竹余千个,春粪辰瓜满百区。
 海飓风 《南越志》:熙安间多飓风。飓风者,具四方之风也。常以五、六月发。未至时,鸡犬为之不鸣。《国史》补云:南海有飓风,四面而至,倒屋拔木,每数年一作。郑熊《番禺杂记》云:飓风将发,有微风细雨,先缓后急,谓之链风,又有石尤风,亦飓之类。韩文公诗云:雷威固已加,飓势仍相借。又云:飓风有时作,掀簸真差事。又云:峡山逢飓风,雷电助相捽。
 第1条记载了春季民间“斗奇花”的习俗,第2条记载种瓜的农时,第3条则记载了南海飓风这一特殊的气候现象。
 该书大约主要为应用而做,所以按四季划分卷次,这种体例便于人们查检、应用。每卷开篇,先按“孟”、“仲”、“季”的顺序总列与该季节序有关的记载,然后大致按气候、农事、民俗、典故的顺序分列条目,所列条目丰富、全面,有关的内容基本收录。该书取材广泛,引用的书目从《月令》、《孝经纬》、《三统历》乃至小说杂书、名人诗句,无所不包。如卷1总叙“孟冬月”时,即引用了《礼记·月令》、《孝经纬》、《三统历》、《周书 ·时训》、《晋乐志》、《夏小正》、《诗·七月》、《左传》、《西京杂记》、《欧阳公词》、《纂要》、《白虎通德论》、《吕氏春秋》等许多记载。所引内容能够记录全文,不任意删改,准确、完整地保存了原有资料。但大约由于本书主要为一般百姓应用而做,重在通俗易懂,所以所引内容较偏重于稗官野史,而对《尔雅》、《淮南子》等较权威的记载却多有遗缺,未予收录。这是本书的一个缺憾。《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因为该书对《尔雅》、《淮南子》诸书有关内容未予收录,认为“未可以称善本”,但“所引典故尚能备录原文,详记所出,未失前人遗意,与后来类书随意删窜者不同”。
岁时广记

岁时广记

宋代大型岁时风俗记。四十卷。南宋陈元靓编撰。陈元靓(生卒年不详),自署广寒仙裔,南宋末年人。书前有首卷、图说,后有末卷、总载。正文在结构上按春夏秋冬四季,以元旦、立春、人日、上元、正月晦、中和节、二社日、寒食、清明、上巳、佛日、端午、朝节、三伏节、立秋、七夕、中元、重九、小春、下元、冬至、腊日、交年节、岁除等为序,在叙述时博引诸书,取古证今,广列有关记载,因名《岁时广记》。
《岁时广记》的特点是详记岁时风俗。关于春夏秋冬四时,占了四卷,详引诸说予以解释。春季下,分条记有孟春月、仲春月、季春月、花信风、条达风、榆荚雨、杏花雨、凌解水、桃花水、击春曲、踏春歌、探春游、挂裙幄、掷金钱、系煎饼、验岁草、占雨雾、禳鬼鸟、辟官事、照百鬼等。其他夏、秋、冬季的记述,也大体仿此。在具体载录中,则先引诸说出处,再叙其行事与表现。如“踏春歌”之举,在唐宋时相当流行,其记此条时,即引《异闻录》、《酉阳杂俎》,叙录了踏春之歌,由此反映出踏春时以脚踏为节,唱时舞袖弓腰的情景。这样叙述,体例统一,眉目清晰,很有条理性。叙各月岁时,正月自元旦至晦日,计有九卷,二月至七月有十七卷,中秋至岁除共十卷,对宋以前有关岁时风俗的记载和论述,大多进行了辑录。所记各俗都很有特色。如元旦条下所列,并非仅写初一、初三、初五等时日,而是记叙屠苏散、五辛盘、弹鬼丸、辟瘟丹、胶牙饧、食索饼、服瀣豆、吞盐豉、咽鸡子、燃爆竹、饰桃人、画桃梗、造仙木、绘门神、镂色土、折松枝、取杨柳、忌针线等等,基本上都是与时日密切相关的饮食、日用、禁忌等民俗事象。对那些重要的年节,它所叙述的尤其详备。如叙寒食节有两卷,叙端午、七夕、中秋、重阳各有三卷。作为一部大型岁时风俗之书,《岁时广记》“搜节物之异闻,考风俗之攸尚”,内容十分繁富,编辑中又能做到“博而不烦”、“探其源委”。如其记七夕节,重点在叙述牛郎、织女之事和乞巧之俗。书中选录了二十余条材料,将这一著名的民间口承故事,从其源头及它在汉魏以来的演变,交代得相当清楚。对于上巳节,既联系先秦习俗的原始形态,又记汉以来在东流水上祓禊冼濯,及唐代赐宴曲江,满城汇聚江头禊饮踏青的景况。这种记述,溯源叙流,给后世研究岁时民俗提供了探究的线索,颇为难得。从全书来看,《岁时广记》所载岁时风俗又具有系统性。如关于社日,其所记计有社日、立社稷、祀社稷、举社稷、配社稷、祠社神、祭稷神、五帝神、成周社、西汉社、后汉社、魏国社、两晋社、南朝社、北朝社、隋朝社、唐朝社、天子社、王者社、诸侯社、大夫社、州县社、春秋社、建酉社,以至民间的用未社、结综社、鸡豚社等等,构成了关于社祭之俗最系统的记载。围绕着社日,又叙录了许多求丰年、治聋酒、造环饼、赐社饭、送社糕、宰社肉、杀社猪、喷社酒、罢社祭、降社雨、种社瓜、放社假,以及戒儿女、宜外甥、求计算、乞聪明、饮神酒、乞社语等习俗活动。这样,它详叙社日的沿革和在不同阶层、不同社会集团中的表现,显示了极其丰富的民俗内容。又如“岁除”卷中,记叙了驱疫鬼的傩舞和锺馗事,既有关于傩的总说,又将它们分为乡人傩、逐除傩、驱鬼傩、埋祟傩、送疫傩、殿前傩、大内傩多种,写出了各种傩舞的表演和不同气氛,对绘挂锺馗像的来历,及用以捉鬼啖鬼、以取平安的民俗意义,都作了阐述。虽说此书的记叙重在罗列典故,备录原文,但在某些记述中,作者也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见解,值得重视。
总之,《岁时广记》搜罗了大量有关岁时风俗的资料,加以辑录整理,对研究岁时民俗现象的发展演变,具有重大的参考价值。因此,被誉为岁时风俗记载方面的集大成者。
有清光绪中《十万卷楼丛书》本,商务印书馆《丛书集成初编》本。

☚ 武林旧事   蒙古秘史 ☛

岁时广记

四十卷。陈元靓撰。陈元靓,约当南宋理宗时人。该书卷首为图说一卷,卷末为总载一卷,正文四十卷。春、夏、秋、冬各为一卷,元旦分上、中、下各一卷,立春一卷,人日一卷,上元分上、中、下各一卷,正月晦日、中和节为一卷,二社日为一卷,寒食分上、下各一卷,清明一卷,上巳分上、下各一卷,佛日一卷,端五分上、中、下各一卷,朝节、天贶节为一卷,三伏、立秋为一卷,七夕分上、中、下各一卷,中元分上、下各一卷,中秋分上、中、下各一卷,重阳分上、中、下各一卷,小春、下元为一卷,冬至一卷,腊日、交年节为一卷,岁除一卷。摘录《月令》、《孝经纬》、《三统历》诸书为主,集以杂书所记有关节序之事按月、节分隶其下。所引典故虽多稗官野史,但都备录原文,详注出处,可资参考。传本有两个系统,一为四卷本,分四季为四卷,春令46条,夏令50条,秋令32条,冬令38条,大致为文翰应用而设,有《学海类编》本、《四库全书》本;另一系统为四十卷本,唯第六卷元旦中缺,为《十万卷楼丛书》二编本和《丛书集成》本。《格致丛书》本亦为四卷本,但多图说一卷。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3:1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