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楂施肥fertilization of hawthorn根据山楂生长发育过程中对养分的需求,结合土壤供肥特性和肥料效应而采取的施肥技术。 需肥特性 山楂是山地广为栽培的树种,有很强的耐干旱与耐土壤瘠薄的能力,但又喜肥喜水,所以种植在土层浅薄地的山楂根系常分布得很远很深,远至树冠冠径的3~5倍处,深多在10~60厘米处。在年生长周期中,根系有三次生长高峰,即春季(4月上旬至下旬),夏季(6月中旬至7月上旬)和秋季(9月中旬至10月下旬),在这三个时期和稍前一段时期,也是根系吸收水分和营养的高峰时期。在春季,山楂树先展叶,新梢开始生长,而后开花、坐果。由于新梢生长和幼叶的大量增加与开花坐果时间接近,都主要依靠树体中的贮藏营养,因而头一年秋季树体中累积的贮藏营养水平至关重要。氮(N)肥不足常导致严重的落花落果,树的抗病能力减弱,树的寿命缩短。在必要的营养元素中,除了氮、磷(P)、钾(K)、锌(Zn)、铁(Fe)等元素外,钙(Ca)的重要性尤为突出,因为山楂树的立地条件多是干旱山地,钙的吸收常因土壤水分不足而较困难,影响山楂果实的种子发育和果实成熟,甚至也影响果实的品质,使果实发绵而不耐贮藏,加工品质也差。 施肥技术 基肥主要应在秋季施用,作为秋季树体积累贮藏营养的来源。基肥以有机肥为主,在不引起新梢再生长的前提下基肥中可加入速效氮和钙肥。生长旺盛的幼树,可在春季萌芽前或萌芽时施基肥,这时施肥断根有抑制新梢过旺生长的作用,能促使幼树早结果。山地绿肥资源丰富,可把压绿肥与施基肥结合起来,即雨季将绿肥(如荆条、蒿草、紫穗槐、胡枝子等的茎叶、花果)压在树盘下(稍靠树冠投影的外缘),晚秋随深翻将半腐烂或全腐烂的绿肥埋入土中,这样兼有增肥和保墒的作用,适于山地山楂园。基肥数量在全年总施肥量中应占70%~80%左右。每公顷产30 000千克的山楂园,中等土壤肥力的条件,以适量圈粪作基肥时,并加含氮(N)150~225千克,磷(P2O5)112.5~150千克,钙(Ca)375~600千克的无机肥。 根据山楂根系和各物候期需肥与吸肥的情况,及时补充一定数量的营养元素,对保证当年产量及第二年的生长结果均有良好效果。成龄山楂树,追肥以萌芽前、开花前、大量落果前和果实迅速膨大始期四个时期较好。萌芽前的追肥,以氮肥为主,作为秋施基肥的补充,对春季叶芽与花芽继续分化有良好的影响。萌芽前施肥可与春季刨树盘结合进行,及时除去根蘖,可减少养分消耗,增加根量。有的把后面三次追肥改为花前、花后、果实膨大前和果实膨大期四次,氮肥加一定数量的磷肥,对新梢生长有很好的效果,其中以花前和果实膨大前追施氮肥的效果最好。追肥的数量,氮肥以萌芽前、花前为主,各占总追施氮肥量的1/3左右;一般成龄树约每次每公顷追施氮30~45.0千克。磷肥在果实膨大前或膨大始期末施,每次每公顷约追施磷(P2O5)30~45.0千克。 基肥以土壤环状沟或条沟施肥为好,沟的形状和位置与苹果或梨施肥一样。追肥方法以土壤浅施较普遍,无论基肥或追肥,在山地山楂园均应特别注意避免水土流失的加重,力戒施肥沟顺山坡坡向。山楂树叶面喷施尿素(生长季前期的喷施浓度为0.3%~0.5%,晚秋落叶前为1.0%~2.0%)有良好的效果,可作为追施氮肥的一种辅助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