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曲子山歌的一种。主要流行于山西省西北部的河曲、偏关、保德及陕北的府谷、神木一带。其产生的原因据说与旧社会晋西北农民为生活所迫,常在春季到内蒙古西部伊克昭盟、准葛尔旗、大青山一带打工谋生有关,因这一带泛称“西口”或“口外”,故称“走西口”。过去山曲子的内容大部分是反映当时男子“走西口”,夫妻、恋人无奈别离,相互思念的痛苦生活。其歌词结构一般是以7字句为基础,上下两句为一段,即兴歌唱自己的所见所闻和亲身感受。语言纯朴自然,多用衬词,富于口语化,常用上句比兴、下句点题的表现手法。如:蜜(啦)蜂(啊那个)飞(啦)在(呀哪)窗眼眼(哪)上,想(啦)亲亲(那个)想(啦)在(呀哪)心眼眼(哪)上。曲式结构短小,由上下2个乐句,8小节构成一首。上下句基本相同,只是通过句尾结音的不同构成呼应,上句常落在属或下属音上,下句常落在主音上。以五声、六声徵、商、羽调式最普遍,宫调式较少见。节拍以2/4拍为主。旋律线起伏大,跳进多,常结合真、假嗓来唱。具有高亢辽阔,质朴粗犷的风格。演唱形式以独唱为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