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屈原赋今译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屈原赋今译

屈原赋今译

楚辞今译本。今人郭沫若译。本书按照《汉书·艺文志》著录屈原作品二十五篇的说法,所译屈赋也是二十五篇。顺序是:《九歌》、《招魂》、《天问》、《离骚》、《九章》、《卜居》、《渔父》。至于《远游》、《大招》两篇,郭氏则认定它们非屈原所作。在译文之前,有一《屈原简述》,概述屈原生平、创作情况以及作品思想内容、艺术特色等问题。书后还作有后记一篇。此外,在《九歌》、《天问》、《离骚》、《九章》之后,各有一篇“解题”。本书文笔优美流畅,富有文采和诗的韵味,然有时为了照顾行文的流畅,对原作中的一些词句进行有意识的改造,使今译文字不够准确,与作品原意有一定距离,个别地方甚至有曲解现象。本书完成于1953年,其中有些作品于四十年代就进行了今译工作,本书现收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出版的《郭沫若全集·文学编》第五卷之中。

☚ 敦煌旧钞楚辞音残卷跋》   屈原离骚今译 ☛
屈原赋今译

屈原赋今译

郭沫若译。本书今译了《楚辞》中屈原的作品25篇,篇目与次第与旧本略有出入。书前有《屈原简述》,篇后有解题,反映了译者的见解。译文流畅优美,对文义的解说也有新见。1953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排印本,1980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排印本(与《卷耳集》合印)。

☚ 楚辞校补   屈原赋校注 ☛
屈原赋今译

屈原赋今译

❶楚辞研究专著。今人郭沫若著。本书译述屈原作品25篇,顺序为:《九歌》(11篇)、《招魂》、《天问》、《离骚》、《九章》(9篇)、《卜居》、《渔父》。所收篇目,与王逸旧本相较,即增入《招魂》,剔去《远游》。其排列顺序大抵以郭氏考订的创作先后为序。以为《卜居》、《渔父》非屈原作,但作者是深知屈原生活和思想的人。每篇都附有注释,对于原作文字上的考订,与前人的解释有不同者,大抵注出。《九歌》、《天问》、《离骚》、《九章》诸篇皆有“解题”,谈研究所得、翻译体会。郭氏作为杰出的诗人,将译文写成优美之诗篇,与屈赋后先辉映。他在“《九章》解题”中说,应该允许译者有部分的自由,可以“统摄原意,另铸新辞”。在翻译过程中也“得到了不少前人未得到的发现”,对理解屈赋亦有很高的价值。如释《离骚》“饮余马于咸池兮,总余辔乎扶桑”,以“玉虬”为马,以“凤凰”为辔,释《湘夫人》“鸟何萃兮蘋中”之“鸟”为“山鸟”;《离骚》“孰云察余之中情”的“余”字为“我们”,既是女媭自称,又将屈原包括在内。被学术界称为“别裁去取,多见卓识”。在众多的楚辞译本中,郭本是精细大胆、声情并茂的诗作,流布最大。1953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1957年收入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沫若文集》卷二,1981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将《文集》本《屈原赋今译》与《卷耳集》合为一书出版,1978年日本雄浑社出版稻畑耕一郎译本。
❷楚辞研究专著。今人姜亮夫著。本书据姜氏《屈原赋校注》确定的屈原作品25篇,予以校正文字、解释字义,译成白话。25篇之序为:《离骚》、《九歌》、《天问》、《九章》、《远游》、《卜居》、《渔父》。正文前有《序例》,说明翻译的目的“是在使读者如何先去了解屈原的本意,再回头去欣赏原作品”。译文采用元曲形式(词汇及表现手法),译《九歌》则仿戏曲加入“科介”、“序幕”、“写景”等,以说明该句在全文中的作用。并声称“原文中有许多其实我也讲不大清楚的句节”,可见其治学严谨。本书1948年完成初稿,1956年改写,1987年由北京出版社出版,属姜氏“楚辞学五书(《楚辞今绎讲录》、《屈原赋今译》、《二招校注》、《楚辞楚言考》、《屈子自叙疏证》)”之二。

☚ 屈原与楚辞   屈原赋证辨 ☛
00001607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3:2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