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居安思危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居安思危

居安思危

处于安定的环境中要常想到可能出现的危难。语出《左传·襄公十一年》。

(文)

☚ 庄周梦蝶   曾经沧海 ☛

居安思危

 处于安全的环境,要想到危险、困难有可能出现; 处在和平年代,要考虑到战争的危险。
 春秋时代,晋悼公做了中原的盟主,采用大臣魏绛的策略,联合诸戎,稳定北方,国力更加强大起来。晋悼公不满郑国背弃盟约,降服于南方的楚国。于是联合了宋、齐、卫等11盟国的军队去攻打它。郑国在强大的晋国面前只好请求讲和。郑国为感谢晋国,派使臣送给晋悼公一大批礼物: 乐师、歌女、乐器和兵车。悼公把一部分乐器和歌女赏赐给功臣魏绛,魏绛不肯接受,并向悼公进言道:“国家的事情之所以办得顺利,首先归功于您的才能,其次是靠同僚们的齐心协力,我个人有什么贡献可言呢? 但愿您在享受安乐的同时,能考虑到国家以后的事情。在安定享乐的时候,要考虑到危难的到来。能这样考虑,就会有准备,有准备就会免遭祸患。”
 安与危是相互倚伏的,也会依据一定条件转化。只有做到“居安思危”,才能做到有备无患,立于不败之地。

“安不忘危;居安思危”的拼音、意思、同义词、近义词- 可可诗词网
当前位置:主页 > 成语大全 > 同义成语 >

安不忘危;居安思危

 【安不忘危】ān bù wànɡ wēi 平安或太平的时候不忘危险或灾难。(安:平安。危:危险,灾难。)〈例〉在洪水季节到来之前,我们就应该做好应急准备,安不忘危。
【居安思危】jū ān sī wēi 处于安全的境况要想到可能出现的危险。(居:处于。思:想,考虑。)〈例〉我们应该居安思危,提高警惕,保卫祖国的大好河山。
辨析 都是直陈性成语;都指在安定的环境中,不忘危难存在,要时刻预防祸患;都用作褒义;都常作谓语、定语、分句。
“安不忘危”多用于国家政治方面,有时也用于小环境,适用范围较窄;多用于书面语。“居安思危”既可形容国家安危,也可形容天灾人祸、个人危难等,适用范围宽;用于口语和书面语。
  • 上一篇:安邦定国;兴邦立国
  • 下一篇:安步当车;缓步代车

居安思危jū’ān-sīwēi

居: 处于,处在。思: 想,考虑。意指处在安逸快乐之中,要考虑可能出现的危难。语出《左传·襄公十一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相互攻伐,战事不休。公元前641年,各诸侯国联合攻打郑国。郑国急忙向诸侯国中最大的晋国求和,得到了晋国的同意,其余十一国也就停止了进攻郑国。
为了表示对晋侯的感谢,郑国给晋侯送去了很多礼物,晋侯把一部分礼物分给了功臣魏绛。可是,魏绛谢绝了晋悼公的分赠,并且劝告晋悼公说:“咱们国家的事情之所以办得顺利,首先应归功于国家的洪福和您的才能,其次靠大家齐心协力,我个人有什么贡献可言呢?不过,我希望您在安逸快乐的时候,能够想到国家可能碰到的困难和危险,有所防备。有了防备,就不至于酿成大患。”
现在“居安思危”用来形容要随时有应对意外事件的思想准备,提高警惕,防止祸患。

居安思危jū'ān-sīwēi

处在安定的环境要想到可能有危难发生。
【反】高枕无忧

居安思危jū’ān sī wēi

〈成〉处在安定的生活环境中而想到可能会出现的艰难和危险:虽然我们处在和平年代,但是一定要居安思危,不能麻痹大意。
【反义】高枕无忧。

居安思危

(反)高枕无忧

居安思危

处于安定的时候,要考虑到可能出现的危险祸患。春秋时,晋国组织十二国联军攻打郑国。郑国向晋国求和,并送来了乐队、车马等大量贵重礼物。晋悼公把乐队的一半赏赐给功臣魏绛,要他一块分享胜利的快乐。魏绛辞谢说:“《尚书》上曾经说过,人要‘居安思危’。我们不能满足于暂时的胜利,要充分考虑到将来的祸患。我姑且把这句话作为对君主的规劝吧!”晋悼公深深佩服魏绛的贤能。(见《左传·襄公十一年》)

安不忘危、常备不懈、居安思危;麻痹大意、知安忘危

○安不忘危ān bù wàng wēi

平安的时候不忘记危难,保持警惕:故平不肆险,~|君子~,存不忘亡。

○常备不懈cháng bèi bù xiè

随时准备,毫不松懈,多指对战乱、灾难等保持警惕:对敌人的入侵~|~,练为战|只有~,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居安思危jū ān sī wēi

处于平安的环境,要想到可能会出现的危难,要随时保持警惕:~,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得宠思辱,~|陛下虽君临天下,但仍需~。

●麻痹大意má bì dà yì

漠不关心,满不在乎,指失去警惕:对侵略战争不能~|对敌人的破坏骚扰不能~|施工时~,就要出安全事故|在防汛上~,很可能造成水灾。

●知安忘危zhī ān wàng wēi

只知过太平日子,忘记了危险的来临:平日~,现在战事临头,只得出生入死|~,无所戒备|~,城不设防。

居安思危

意为在安稳、安顺的条件下保持警惕,注意隐患,防止出现危险,才得以福的长久。

字数:41 - 来源:委婉语应用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

☚ 祸不由己   甘井必先竭 ☛
居安思危

居安思危

处于安乐的时候,要想到可能发生的危险。

☚ 兢兢业业   临深履薄 ☛

居安思危

居安思危

生活在安全顺利的环境中,要随时想到可能发生的危险、困难。思:想,考虑。

☚ 惊涛骇浪   缧绁之忧 ☛
居安思危

居安思危

处安思危 履安思危 居逸思危 居安虑危 居安备危 于安思危
要有忧患意识:居常虑变 居福虑祸
在太平的时候不忘记潜伏着的忧患:安不忘虞
兴盛时必须考虑到衰败,要居安思危:盛必虑衰
居官者要有忧患意识:居高思坠 居高思危 居高虑危
居安思危,在发展很好的时候担忧潜在的危机:忧盛危明
无忧患意识:居安忘危
(处在安定的环境而想到可能会出现的危难:居安思危)

☚ 防备   防备程度 ☛
居安思危

居安思危

意为在安稳、安顺的条件下保持警惕,注意隐患,防止出现危险,才得以福的长久。

☚ 祸不单行   甘井必先竭 ☛
居安思危

居安思危

处在安定的环境里,要想到可能出现的危险和困难。出自《书经》:“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安”与“危”是相对的,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居安思危,保持警惕,充分准备,就可以预防和应付祸患的发生,立于不败之地。 (李 缅)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就能把事情或道理弄明白;偏听偏信,就弄不清事物的真相。汉代王符《潜夫论·明暗》:“君所以之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资治通鉴·卷一九二·唐太宗贞观二年》:“上(指唐太宗李世民)问魏征曰:‘人主何为而明,何为而暗?’对曰:‘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这句成语是说要全面地看问题,避免片面性。

☚ 审时度势   吃一堑长一智 ☛

居安思危

处在和平与安定的环境中,要经常考虑到战争的危险。诸葛亮《心书·戒备》: “居安而不思危,寇至而不知惧,此谓燕巢于幕,鱼游于鼎,亡不俟夕矣。”

居安思危jū ān sī wēi

be vigilant in peace time;think of danger in times of safety; think of possible war when in peace
❍ 书曰: “~”。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襄十一年》) The Shu says,“In a position of security,think of peril!”If you think thus,you will make preparation against the danger,and with the preparation there will be no calamity.

居安思危ju’an si wei

think of danger in times of safety

居安思危

thinking of danger in time of peace

居安思危

think(or be aware)of danger in times of peace;be vigilant in peace time
~、有备无患be mindful of possible adversities(or potential dangers) and be prepared for the worst; stay prepared against adversities in times of peace; only when we are fully prepared can we shield (or protect)ourselves from perils

居安思危jū ān sī wēi

处在安宁稳定的环境中 ,要想到可能出现的危险、困难等。be vigilant in peace time, think of danger in times of safety, be prepared for danger in times of peace

居安思危jū ān sī wēi

【解义】在太平无事的日子中,应想到危难来临的时候。
【用法】警醒别人随时应有危机感。
【例句】虽然正业的产品现供不应求,但仍需有~的意识,搞好新产品的研发和更新换代,在市?br>【赫星蠓⒄棺炒笾?路。
【近义】安不忘危、忧盛危明
【反义】高枕无忧、乐以忘忧

居安思危jū ān sī wēi

身处在安全之中,要考虑到可能出现的危险。《左传·襄十一年》:“《书》曰: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敢以此规。”

居安思危

春秋时期,晋厉公听信谗言,任意杀害大臣,百姓也深受其害。公元前573年,大夫栾书等人发动政变,杀了厉公,把住在国外的公子姬周接回来当国君,史称晋悼公。悼公年轻有为,他任用能人,使国家逐渐兴旺发达。
当时在晋国的北方有许多少数民族游牧部落,统称为戎狄。他们经常侵扰晋国的边境地区。公元前569年,他们的首领派人带了许多贵重的礼物来到晋国,通过大夫魏绛请求与晋国结盟。
悼公不相信戎狄会表示友好,认为只有靠武力才能解决问题。魏绛以为现在许多诸侯国都被大国楚国欺侮,他们都希望晋国去援助。如果和戎狄结盟就可以解除后顾之忧,可以全力以赴对付楚国了。悼公觉得他讲得很有道理,就与戎狄签订了盟约。
当时,位于晋、楚之间的郑国一向听命于晋国,但在楚国的再三攻击下,被迫屈服于楚国。后来晋国出兵援助,郑国又转向晋国,可晋国一走,它又倒向楚国。
悼公对此非常愤怒,就联合了卫、齐等十二国军队联合攻郑。郑简公见大兵压境,不由十分惊慌,就派王子带了许多礼物到晋营求和。晋悼公见郑国已经屈服,就同意讲和。
这次战争显示了晋国的军威,提高了晋国的声望,晋悼公非常高兴。他想起了魏绛和戎的功劳,就把郑国送的礼物分一半赏赐给他。
魏绛辞谢说:“这完全是君王的威德和大臣们的功劳。我希望大王在享受快乐的同时,不要忘记古书上说的‘居安思危,有备无患’。这样,大王就能永享快乐了!”
后来,人们就用“居安思危”这个成语,来指处在平安无事的环境里,要想到可能出现的危险和困难。

居安思危jū ān sī wēi

处在安逸的环境里要想到可能出现的危难。《左传·襄公十一年》:“《尚书》曰:‘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例】“~,居易思难”,企业决策者应时常提醒自己。
〔近〕安不忘危

居安思危jū ān sī wēi

【释义】处在安定的环境而想到可能会出现的危难。
居:???. ????.
?? ?? ? ??? ??? ????.
?? ?? ? ??? ??? ????.
【例句】平常居安思危,遇到紧急情况才能沉着应付。
?? ??? ?? ? ??? ??? ????? ???? ???? ??.
【近义词】安不忘危 防患未然
【反义词】高枕无忧 乐以忘忧

居安思危jū ān sī wēi

居:处于。处在安定的环境中,要想到可能出现的危险或困难。周大新《第二十幕》一一:“但如今的栗温保对官场已有了解,并不让自己喜形于色,而是~,为牢牢控制兵权采取三项新的措施。”
〔出处〕《左传·襄公十一年》:“《书》曰:‘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变式〕居安虑危 处安思危
〔近义〕安不忘危
〔反义〕高枕无忧 麻痹大意
〔连用〕有备无患

处在安全境地,要想到可能出现的危险居安思危;居安虑危;处安思危

格式 直叙式。
释义 居:处。
出处 “《书》曰:‘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襄公十一年》)

安不忘危ān bù wàng wēi

居安思危
ju an si wei
【安不忘危】 在安定时不能忘记艰危,永远保持警惕。源出《周易·系辞下》:“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
【居安思危】 在安定时,要想到可能出现的危难。意谓要保持警惕,以防祸患。源出《左传·襄公十一年》:“《书》曰:‘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敢以此规。”
﹝例﹞ 何小姐是从苦境里过来的,如今得地身安,安不忘危,立志要成全起这份人家,立番事业。(清·文康:《儿女英雄传》) 你的危言诤论,并不能叫小杜居安思危,反使得他决心去及时行乐。(茅盾:《子夜》)

居安思危jū ān sī wēi

处在安逸的环境里要想到可能出现的危难。
〔例〕革命胜利来之不易,我们不能高枕无忧,而要~。
【辨析】见“处安思危”。
【提示】用于提醒、劝告人提高警惕,防患未然。

居安思危jū'ān-sīwēi

《左传·襄公十一年》:“《书》曰:‘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杜预注:“逸书。”指处在安定的环境中却想到可能产生的危难祸害,并不掉以轻心。

居安思危jū ān sī wēi

处在安定的环境中,要想到可能出现的危难。也作“居安虑危”、“居逸思危”、“处安思危”。

居安思危jū ān sī wēi

【解义】 在太平无事的日子中,应想到危难来临的时候。
【用法】 警醒别人随时应有危机感。
【例句】 虽然正业的产品现供不应求,但仍需有~的意识,搞好新产品的研发和更新换代,在市唱ぁ竞争中求发展壮大之路。
【近义】 安不忘危、防患未然
【反义】 高枕无忧、麻痹大意

居安思危jū ān sī wēi

居: 处于。处在安定的环境中,却能想到可能出现的危险及对策。茅盾《子夜》“你的危言诤论,并不能叫小杜~,反使得他去及时行乐,今夕有酒今朝醉。”

居安思危ju an si wei

处在安乐的环境里要想到可能出现的危难。
【也作】居安虑危 处安思危
【近】安不忘危 防患未然
【反】高枕无忧 忘乎所以

居安思危 有备无患jū ān sī wēi;yǒu bèi wú huàn

患:灾祸。指人在平安的环境里,要想到可能出现的危险或困难,及早做好准备,即可以免除灾祸。《聂荣臻回忆录》第二十四章:“‘~’这是一句古训。朝鲜战争停战以后,经常引起我们不安的是,在军事技术方面远远落后于我们当时的敌人。”


居安思危 乐不忘忧jū ān sī wēi;lè bù wàng yōu

指人在平安的环境里要考虑可能发生的危险困难;在高兴快乐的时候,不要忘记令人忧虑的事情。萧乾《书信集·致李辉》:“我此文又涉及了一些大人物。总之,我仍不忘柳杞送我的几个大字:~。”

居安思危jū'ān-sīwēi

居:处于。思:想。处在太平安乐的环境中,要想到可能出现的危难。《左传·襄公十一年》:“《书》曰:‘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例】越是在胜利的时候,越要居安思危,常怀临深履薄之惧,戒骄戒奢戒惰,兢兢业业工作,这样才能免于颠坠之戾,立于不败之地。(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

5B23【居安思危】jū ān sī wēi

处在安乐的环境里,要考虑到可能出现的危险困难。居:处于。

居安思危jūān-sīwēi

〔连动〕 处在安宁环境中要随时想到可能产生的危难。语出《左传·襄公十一年》:“书曰:‘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敢以此规。”艾冬《土地的心事》:“中国人的~,要想居而有安再有乐,必先早早做安排。”
△ 常用以写人们在安定环境中应该多考虑防范可能会产生的危难。
【近义】安不忘危有备无患
〖反义〗忘战必危 高枕无忧 高枕而卧 燕雀处堂。
也作“处安思危”、“居安虑危”。

处高临深;居安思危

处高临深;居安思危chǔ gāo lín shēn;jū ān sī wēi

【上】处:在,处于。临深:面临深渊。处于显要高位,觉得如临深渊。谓官高险大,高处不胜寒。汉·扬雄《酒箴》:“处高临深,动常近危。”
【下】居:处于。思:想,考虑。处在安定的环境中,要想到可能发生的危险。指要有忧患意识,提高警惕。
◆ 也作“处安思危”。茅盾《子夜》:“玉亭……你的危言诤论,并不能叫小杜居安思危。”
【综】官居高位,身处安乐,反倒要有戒惧心理,想到可能发生的危险。
【例】他身为一朝宰相,明白处高临深、居安思危的道理,谨慎处事,勤勉从政,但还是难逃奸臣陷害,被昏庸的皇上罢黜了,真是“伴君如伴虎”啊!

☚ 不护细行;终累大德   奋发有为;精进不休 ☛

居安思危jū ān sī wēi

居: 处于。安:安定。危:危难。即处于安定的社会环境中,要时刻想到可能产生的危难、祸害。指要提高警惕,预防祸患。也作“居安虑危”。虑(lǜ):考虑。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7:0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