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尾声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尾声

尾声

❶泛指传统戏曲的一个套数中的最末一曲。南曲各宫调都有《尾声》曲牌,因都是十二板,又名《十二时》。或称《余音》、《余文》、《意有余》、《情不尽》。北曲部分宫调中亦有《尾声》曲牌;《赚煞》、《煞尾》等曲牌则专作尾声之用。
❷也指每出戏结束时所演奏的乐曲。

☚ 过曲   腔调 ☛
尾声

尾声

曲学术语。戏曲、散曲及诸宫调、唱赚的大多数套曲中最末一曲的泛称。北曲黄钟、中吕、商调、越调等宫调中有以〔尾声〕为名的曲牌,字数大致相同。另有些曲牌专作尾声之用,如〔随煞〕、〔赚煞〕、〔煞尾〕等。南曲各宫调均有〔尾声〕曲牌,字数亦大致相同,其曲牌名也有称〔馀文〕、〔馀音〕、〔意不尽〕、〔情不断〕的。

☚ 务头   主曲 ☛

尾声

尾声

郑德辉 《倩女离魂》



全曲三句:7,7,7。《北词简谱》谓:“此〔黄钟·尾〕正格也。‘猛然醒’(原作‘省’)须仄平上;‘伴人清瘦影’须去平平去上。此处四声,万万不可移易。”一名〔随尾〕、〔煞尾〕、〔收尾〕,或简称〔尾〕。〔黄钟〕尾声尚有〔黄钟尾〕、〔神仗儿煞〕,均少用;〔黄钟尾〕则〔南吕宫〕多用之,详〔南吕宫〕。
☚ 寨儿令   正宫 ☛

尾声

尾声


全曲四句:5,5。7,7。末句末三字须作去平上。“得”字读作平,不作上。亦入〔中吕〕。〔正宫〕用者不多,〔中吕〕较多用。

☚ 煞尾   仙吕宫 ☛

尾声

尾声同〔隔尾〕

张养浩 《咏喜雨》套



其二 增句 杨景贤 《西游记》

其三 增句 罗贯中 《风云会》

全曲六句:7,7。7,2,2,7。〔隔尾〕作尾声用,须直题〔尾声〕,不再题〔隔尾〕。套中〔隔尾〕不能增句;作尾声用,多用增句格,不增句者反甚少。增句在第 二句下,有二式:一、增三字句若干,须双数,宜对偶,或两句相对,平仄不拘,隔句叶韵;二、先增三字句如前,再增四字句若干,四字句亦须双数,宜对偶,平仄宜调谐,隔句叶韵,宜用仄韵。此种增句本属带唱性质,声律要求不严,只须平仄调协即可。如狄君厚《介子推》:先增三字句八句,再增四字句十六句,皆隔句叶韵;以下第三句下带云四字句二句,第四句下带云四字句 二句,第五句下带云四字句二句,皆不叶韵,实皆带唱性质,均可视同增句。散套如刘时中“偷传袖里情”套,第五句下增四字句四句,不叶韵,与《介子推》带云相同。增句不叶韵的句式,在〔黄钟尾〕中亦有出现。此外尚有先增句而后又减句者,如关汉卿诸剧,《西蜀梦》增三字句而减第三句,《窦娥冤》增 三字句而减第四、五两句,《金线池》增三字而减第四、五两句中的一句。〔隔尾〕增句格有误题〔黄钟尾〕者,如郑廷玉《后庭花》。
☚ 煞范   黄钟尾 ☛

尾声

尾声


全曲四句:5,5。7,7。首二句可作三字句,如关汉卿《西蜀梦》。首二句宜用平声韵,可一平一上。《中原音韵》“作词十法·末句”谓〔正宫〕、〔中吕〕、〔双调〕尾声应作仄仄平平去平上,除第一字外,馀均应遵守。《北曲新谱》谓:“末句末三字有用去上上、平去上者,皆是败笔。”〔中吕〕尾声以此式为正格,此外尚有〔卖花声煞〕及〔正宫〕之〔尾声〕、〔煞尾〕(已详〔正宫〕)、〔啄木儿煞〕、〔般涉调〕之〔尾声〕。〔中吕〕与〔正宫〕、〔般涉〕三调〔尾声〕很相似。

☚ 卖花声   大石调 ☛

尾声

尾声

朱庭玉 “遮断墙头”套



全曲四句:3,3。7,7。首二句可各用叠句,如《太和正音谱》收柴也愚残曲“麟在郊麟在郊,凤在薮凤在薮”;亦有在二句后再作二句,如睢玄明“乐官行径”套:“把我似救月般响起来,打蝗虫似闹不合;不信那看官每不耳喧,邻家每不恼聒。”除去衬字,实为四个三字句。〔般涉调·尾声〕承自诸宫调,北曲没有发展。亦入〔正宫〕、〔南吕〕、〔中吕〕、〔越调〕。
☚ 煞   商调 ☛
尾声2973闽语。福建厦门〖〗。最后一次;尾音。言外之意。

尾声wěishēng

❶大型乐曲、乐章的结束部分。
【反】序曲 前奏
❷叙事性文学作品的结局部分。
❸某项活动或事情快要结束的阶段
 △ 校运动会已接近~。
【同】结尾

尾声wěishēng

❶ 〈名〉戏曲、音乐等的最后一部分:乐曲的尾声│尾声过于悲凉。
❷ 〈名〉文学作品的最后部分:故事接近尾声。
❸ 〈名〉事情即将要结束的阶段:活动已近尾声│战斗已近尾声。

尾声

(反)楔子 前奏

尾声wěi shēng

文学等作品的结局部分。1935年《科学》第十九卷第二期:“《微量定性分析之新系统》: 1. 绪言;2. 仪器概述;3. 试验方法;4. 试药;5. 分析程序;6. 尾声。”

尾声

尾声

叙事性文学作品情节的最后完成部分。明·王骥德《曲律·卷三》:“尾声以结束一篇之曲。”尾声的内容或为对人物和事件的分析评价,或为对人物命运及事件发展前景的展示,或为作者思想愿望的表达,或交代结局里未曾了结的内容。尾声常与序幕相呼应,如曹禺《雷雨》的序幕与尾声。
在戏曲中,尾声泛指诸宫调、唱赚、杂剧、传奇等脚本里大多数套曲中的最末一曲,表示全套的终结。戏曲乐队在每出戏结束时所奏乐曲,也叫“尾声”。在大型戏剧作品中,末一幕后常加有“尾声”。在音乐中,指乐曲的结束部分。
在作品中安排尾声,用意在于引伸未尽之意并加强结束感。有的作品有尾声,有的没有,在写作中应视具体需要而定。一般说来,尾声不宜过长,以免给人以拖沓之感。

☚ 收场   结尾 ☛

尾声

尾声

曲、剧套曲的末段,表示全套的终结。南曲的尾声一般只有三句,或十九字至二十一字。大抵十二板或十三板,故又名“十二时”、“十二拍尾”。也称“余音”、“余文”、“意不尽”、“情不断”。北曲的尾声长短不一。有不止一调而分成若干段的,如七煞、八煞、十三煞等,故也称“煞尾”、“收尾”“结音”、“余庆”。参阅清·周祥钰《九宫大成南词宫谱·凡例》 。

☚ 煞尾   戏剧 ☛

前奏、序幕、序曲;尾声

○前奏qián zòu

(名)大型乐曲的前奏曲,比喻事情的先声:~一般跟乐曲的整体有统一的情调|暴动的~|总攻的~。

○序幕xù mù

(名)某些多幕剧的第一幕之前的一场戏,比喻重大事件的开端:大战的~|揭开了技术革命的~|伟大革命斗争的~|五四运动是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

○序曲xù qǔ

(名)歌剧、清唱剧、芭蕾舞剧等开场时演出的乐曲,由交响乐队演奏,也指用这种体裁写成的独立器乐曲,比喻事情的开端:《天鹅湖》~|大进军的~|攻城的~|夺取冠军的~。

●尾声wěi shēng

(名)大型乐曲中乐章的最后部分,比喻事情的结尾:快板乐章的~|建桥工程的~|球赛接近~。

尾声←→开头wěi shēng ← → kāi tóu

尾声:指某项活动快要结束的时候。
开头:现象、行动、事情等最初发生。
【例】 秋收已近尾声,田野一片深秋的景色。(马烽: 《三年早知道》)秋收开头时,许多干部、工人、学生下乡来支援。”


尾声←→前奏wěi shēng ← → qián zòu

尾声:大型乐曲中乐章的最后一部分。
前奏:前奏曲,比喻事情的先声。
【例】 剧作者在一个剧本里所要说的对于社会人生的话,有时也会在一篇序文里或在剧本的前奏(prologuo)或尾声(Epiloguo)里。(洪深:《戏剧导演的初步知识·引言》)


楔子←→尾声xiē zi ← → wěi shēng

楔子:杂剧里加在第一折前头或近代小说加在正文前面的片段。
尾声:文学作品的结尾部分。
【例】 王实甫的《西厢记》一、二、三、四、五各本之前都有楔子。南曲的尾声一般祇有三句。

尾声

尾声

也叫“煞尾”“尾”。元曲中一个套数(杂剧则为一折)结束时用的曲子,表示全套已成一阕。凌濛初《谭曲杂劄》:“尾声元人尤加之意,而末句最紧要。北曲尚矣,南曲如《拜月》可见一斑。大都以词意俱若不尽者为上,词尽而意不尽者次之。若词意俱尽,则平平耳,犹未舛也。”也有少数套数和杂剧不用“尾声”,套数中如以“带过曲”结尾则不用“尾声”。如王实甫《破窑记》前三折都有“尾声”,而第四折却用“水仙子”一曲结尾。

☚ 么   煞尾 ☛
尾声

尾声

古人用以指句末语气词。清袁仁林《虚字说》: “矣、已、焉、也四字,乃语中正说之尾声。”

☚ 断叙助字   声之助 ☛
书的各部分

书的各部分

写在正文前的短文章:序(序言;序文;代~;大~;小~;自~) 叙(叙言) 绪(绪言;小绪) 前言 前记 弁言 弁语 缘起 说例
用诗写成的序言:诗序
正文前的短文:引(引子;引言;小~)
正文前的片断:楔子
说书人进入正话前的引子:笑耍头回
正文外的补笔:附笔
学术著作的开头部分:绪论
著作的本文:正文 本文 白文
教课书的正文:课文
正文前的篇章的名目:目(目录;目次;总~;细~;子~;要~;题目;篇目) 索引 引得
编成的目录:编目
正文前的说明体例等:例(例言;凡例;图~)
著作的编写格式:体例
书刊的前面部分:卷首 开卷
书的全部:全篇 全文 终篇
结束时的文章:结语 尾声 煞笔
写在书后的短文:跋(跋文;跋尾;题跋)书后 后记 后序
诗文书画上的题跋或评语:品题

另见:排列 书

☚ 书多   书的一部分 ☛

段落

段落

段(顿段)
诗歌或乐曲的段落:
戏剧作品演出中分的段落:场(上~;下半~) 折(四~) 出(三~)
事情或动作经过的段落:
教材的段落:课(全书十~)
事物发展过程中划分的段落:步 阶段
工作,活动等开始的阶段:开局
事情发展的步骤、阶段:
历史上的新阶段:新篇(新篇章)
事物高度发展的阶段:高潮
事态、感情等发展最紧张的阶段:白热化
发展过程中衰减的阶段:低谷
快要结束的阶段:尾声(接近~)
最后阶段:末(末了;末尾) 尾(结尾;后尾) 最终 最后 终极
一个过程的最后阶段:晚期
文章、事情等的最后一段:煞尾

☚ 片断   因素、传统 ☛

事情

事情

事(事体;事济;物事) 故(细~;掌~;缘~) 縡 服 干(贵~;公~) 役(~事)筹儿 顽意 玩意 勾当
事情的结束部分:尾声
事情的要害或关键:
事情利多害少:栉发耨苗
事情少:事少(人多~) 寡事
人多事少:人浮于事
事情错综复杂:纵横交错 七纵八横
事情麻烦、费劲:喉长气短
一切事情:诸凡百事

另见:事务 事态 做事 从事 办事

☚ 事情   事多 ☛
尾声

尾声weisheng

歌曲或乐曲基本部分结束后,为了补充或总结前面的乐思而附加的音乐片断,叫做“尾声”。在幼儿歌舞中常用尾声作为退场的音乐。

☚ 间奏   高潮 ☛
尾声

尾声

是指作家在作品完结的时候对作品中的人物或事件所作的进一步的补充和交代。这种补充和交代 一般是介绍主要人物未来的命运,或是主要事件发展的远景等,是叙事性文学作品情节的组成部分之一。文学作品中的尾声与结局有着某些相同的地方,它是文学作品中矛盾冲突发展的最后阶段。文学作品中的矛盾冲突是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由于思想感情、立场观点等的不同而产生的矛盾斗争的艺术反映。情节是文学作品中人物在特定的环境中活动的产物,由人物与人物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和矛盾冲突所构成,而这种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和矛盾冲突,又是现实生活中的社会关系和矛盾冲突在文学作品中的艺术再现。情节一般都带有较强的故事性,从事件的发生、发展到结束,当作品中的矛盾冲突得到完全解决,主要人物的性格刻画已经完成,事件的发展过程已告结束,主题思想也得到了最深刻、最充分、最集中的展现与揭示,这时也便是作品的结局。而尾声在这里起着对作品中的人物未来命运和事件发展趋势的进 一步的补充和交代,同时满足读者对于作品中人物未来命运与事件发展趋势的进一步了解的心理,因此,尾声在文学作品中的作用是很重要的。

☚ 序幕   场面 ☛

尾声

文学艺术术语。指作者依据创作需要,在故事写完或最后一幕结束后又另安排的一节或一场,用以交代人物的最终命运和事件发展的前景等,故名。其常与作品的序幕相呼应。

尾声

epilogue


尾声

epilogue


尾声

epilogue

尾声

❶coda;last tune of a play or set of tunes(戏曲)
❷epilogue(音乐)
❸ending of a literary work
❹end;close
谈判已近~。The negotiations are drawing to a close./演出接近~。The performances are drawing to a close (or to the end)./故事的~end of a story/战争的~towards the end of the war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0:1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