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魯硯之一種。產於山东曲阜東南的尼山,故名。石質堅細温潤,色橘黄,石面有疏密不均的黑色松花紋。發墨有光,久用不乏。始於清初。清乾隆《曲阜縣志》:“尼山之石,文理精膩,質堅色黄,可以爲硯。”清人徐堅在尼山硯上題銘贊曰:“不方不圓,因其自然,固差勝於雕鎸。”
曲阜东南30余公里的尼山,相传是孔子的诞生地。在尼山的五老峰下和夫子庙东一带沟壑中,蕴藏有色泽柑黄、表面有褐色松花纹的石料,称为尼山石。清乾隆年版《曲阜县志》记有:“尼山之石,纹理精腻,质坚色黄,可以为砚,得之不易,近无用者。”可见尼山砚在清代前期即有流传,但系民间自行采制,未能广为传播。六十年代起,曲阜县工艺美术厂对尼山石再度开发应用。除砚台外,还有镇纸、笔架、笔筒、墨床、印泥盒等文房用具和小件观赏品问世,成为该县特有的旅游纪念品类。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