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尼克松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尼克松Richard Nixon

尼克松的北京之行——通向中国对俄战争之路(美)尤金·洪(美)旧金山亨森公司1972年版125页
公开的秘密,基辛格·尼克松在亚洲的主义弗吉尼亚·波罗汀
马克·塞尔登
纽约:哈珀罗公司1972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尼克松(美)克兰德·巴
斯坦福校友会1972年版
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与理查德·尼克松(美)克兰德·巴
旧金山自由人公司1974年版118页
毛泽东·尼克松在1972陈敦德昆仑出版社1988年版342页
尼克松与中国:谈判的时机(美)小詹姆斯·
汤姆逊
大西洋月刊1969年223期
对尼克松访问北平的各种反应
尼克松总统访华的经济和政治含义
一位美国专家谈尼克松访华
(美)保罗·肖
(美)多哈简
(美)塞谢特里
亚洲瞭望1972年7卷2期
经济研究1972年11卷1期
印度评论1972年67卷12期
尼克松研究:打点行装去北京(美)约翰·奥斯
伯尼
新共和1972年166卷8期
尼克松研究:中国之行(美)约翰·奥斯
伯尼
新共和1972年166卷10期
尼克松研究:中国牌(美)约翰·奥斯
伯尼
新共和1972年166卷11期
尼克松总统的中国之行及其后果(美)威廉·奥弗
霍尔特
亚洲观察1973年13卷7期

尼克松

美国第37届总统。1913年1月9日生。1946~1950年当选议员。1952~1960年担任副总统。1968年竞选总统成功。任内推行新经济政策,提出新联邦主义,提出并实行尼克松主义,1972年访问中国。1973年1月结束了越南战争,签订了巴黎和平协定。1974年8月9日因水门事件被迫辞去总统职务。是美国建国以来第一个辞职的总统。1994年卒。

尼克松1913~1996

美国第37任总统。任内实现访华,发表中美上海联合公报;签订结束越南战争的巴黎协定。后因“水门事件”辞去总统职务。

尼克松

尼克松

理查德·米尔豪斯·尼克松 (1913—1994),出生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约巴·林达他父亲的柠檬种植园。从小父母便教育他要刻苦自励、勇于奋斗和进取竞争,尽管生活很清贫,但他成绩一直都很优秀,学生时代的他便担任过许多校内职务,包括学生会主席。1934年他从母亲就读的惠特尔学院毕业时,成绩也是名列前茅,后又到北卡罗莱纳杜克大学法学院深造,靠奖学金和帮院长做研究工作等收入,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在那里也练就了善辩的好口才。毕业后通过律师考核,便到惠特尔一家律师事务所工作,直到太平洋战争爆发。1942年8月他参加了海军,4年后退役时他已成为一名少校。不久,他便被推选为代表共和党参加国会议员竞选,33岁进入政界,靠他的口才战胜沃勒斯,当选国会议员。37岁时他又以强硬反共为宗旨,竞选参议员成功,成为一名最年轻的共和党参议员。1952年7月,艾森豪威尔邀请尼克松做他的竞选伙伴,这对才步入政界6年的他来讲,无疑是巨大的荣耀和成功。但在竞选至关键阶段,有人却指控将一笔竞选基金挪为私用。为澄清此事,他在电视上作了一次当时美国人家喻户晓的 “切克斯讲话。” 此次电视讲话取得了出人意料的效果,人们都转向支持尼克松,结果共和党获胜。1951年,40岁的尼克松就任副总统,是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副总统之一,4年后他又与艾森豪威尔一起竞选连任。在他任副总统的8年间,他将传统上无关紧要的职务变成了一个相当重要的职务。1959年他解决了持续116天的钢铁工人大罢工,这是他的成就之一,同时他也是美国空间计划的强有力的成功的倡导者。1960年他作为共和党候选人与肯尼迪争夺总统职位,结果不尽人意,11个月后他参加加利福尼亚州州长竞选,再次败北。此时,人们几乎都认为他的政治生涯就此完结,而他却于1962年重操旧业当上了律师,并写了他第一部著作 《六次危机》,讲述了他从政以来经历的几次重大事件。1968年尼克松再次复出,参加总统竞选,终于获胜,并于次年初正式就职。执政后不久,他便提出了一系列广泛的改革计划,1971年8月,采取大胆措施,制止越南战争造成的持续性通胀,降低了美元与外币的兑换率,以后国会又提高了黄金价格。
作为他实现 “一代人的和平” 计划一部分,尼克松总统经过一番周密的的外交准备后,于1972年2月前往中国,进行了为期8天的访问,为中美关系正常化、实现文化交流和贸易往来铺平道路。这次访问中,中美发表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上海公报,它的发表成为中美关系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结束了两国长期以来的相互隔绝和敌对的状态,为两国关系正常化打开了大门。尼克松在任参议员和副总统时都曾是坚持的反共主义者。因此,这次访问和所取得的成果,无论对他个人,还是对世界的影响,都是极其深远的。1973年双方在对方首都互设了联络处,之后他又访问了当时的苏联,这是二次大战后美国总统首次出访苏联,其间苏美首脑共签订了八项协议与条约,其中以限制核武器条约为重点,保证实现两国的和平共处,历时25年之久的冷战结束。
1972年尼克松又与副总统连选连任,获取了96.6%的选举人的选票,成为美国历史上以最高票数当选的总统之一。但不久则发生了 “水门事件”。“水门事件”产生于1972年竞选期间,由他人非法进入设在华盛顿水门大厦民主党全国委员会总部进行偷拍文件和安装窃听器活动引起的,随着深入调查情况的公布于众,案情涉及到尼克松周围的一些亲信,迫于压力,他交出部分录音带,为免遭弹劾,他于1974年8月9日宣布辞职,这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中途引退的总统,还是美国历史第一个为逃避国会的弹劾而辞职的美国总统。
尼克松辞去总统职务后,忙于著书立说,《1999: 不战而胜》 等书出版后立即成为美国的畅销书,并译成多种文字,受世界瞩目。1994年4月22日终因患中风在纽约去世,享年81岁。中国政府派邹家华副总理参加了葬礼,克林顿总统也宣布这一天为美国全国致哀日。

☚ 金日成   沙米尔 ☛

尼克松1913—1994Richard Milhous Nixon

理查德·米尔豪斯·尼克松。美国第三十七任总统(1969—1974)。共和党人。生于加利福尼亚州约巴林达(Yorba Linda)。1934年毕业于加利福尼亚州惠蒂尔学院。1937年获杜克大学法学士学位。同年在惠蒂尔当律师。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度在华盛顿物价管理局供职,后在海军服役,升为少校。退役后步入政界。1946—1950年为国会众议员。其间作为众议院非美活动委员会成员主持调查希斯案,参与起草《塔夫脱-哈特莱法》。1950—1953年为国会参议员,以反共言论著称。后任副总统(1953—1961),任内出访50多个国家。1959年访苏时与赫鲁晓夫进行了“厨房辩论”。1960年总统竞选和1962年加利福尼亚州州长竞选均告失败。1963—1968年在纽约当律师。1968年竞选总统获胜,于翌年就职。任内提出“尼克松主义”;1972年2月访问中国,联合发表《中美上海公报》,为改善美中关系作出贡献;同年5月访问苏联,签订美苏限制战略武器协议;逐步从越南撤出美国军队;1973年1月签订结束越南战争的《巴黎协定》;1974年8月因水门事件被迫宣布辞职,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个任职期内辞职的总统。著有《六次危机》、《尼克松回忆录》、《领袖们》、《1999年,不战而胜》等。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7:3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