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稱“赤牘”。書信手札之代稱。因古人曾書信記事於一尺見方的木板(牘)上,故稱。《史記·扁鵲倉公列傳贊》:“緹縈通尺牘,父得以後寧。”《漢書·陳遵傳》:“陳遵贍于文辭,善書,與人尺牘,主皆藏以爲榮。”唐·歐陽詹《送張尚書書》:“以尚書山容海納,則自斷于胸襟矣,豈在攸攸八行尺牘進退于人乎? ”宋·吳處厚《青箱雜記》卷七:“嘗有應制科人成銳,集詩二篇,國子博士侯君以獻于隨,隨覽之,乃親筆尺牘答侯君。”明·謝肇淛《五雜俎·事部二》:“三人之人必習爲詞命,童子入小學則教之應對,蓋赫蹏未興,赤牘未削,一切利害事宜皆面陳而口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