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斯1921—Jauss
德国文学理论家。出生于巴登—符腾堡州的格平根。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文学教学和研究工作,50年代末发表《福楼拜的<情感教育>的双层结构》、《中世纪动物诗研究》等论文。60年代中期,他和伊塞尔为代表的西德康斯坦茨学派,着意于文学的接受研究、接受理论、接受美学。1970年,他的著名论文《文学史作为文学科学的挑战》正式出版,在文学理论界引起强烈反响,被认为是一篇接受美学的宣言。后来他把该文收在专著《走向接受美学》中,作为第一章。他在批判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力图建立一门完善的文学史科学。他阐述了“七点论纲”,其核心是在作家、作品和读者三者的关系中研究文学。他认为,文学史不应该只对作家和作品做纯客观的分析和描述,而应该研究一部作品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的接受情况,使文学史成为文学本文的接受史。他提出了“期待视野”的概念。后来他发表的重要论著尚有《审美经验小辨》、《作为新文学史主导的读者》、《审美经验文学阐释学》、《中世纪文学的时代性与现代性》等。接受美学的创立,导致文学研究中心转移,即由过去的以本文为中心转移到以读者为中心,从而使文学研究的趋向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特别是对于文学理论和文学史研究方法变革,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尧斯被认为是接受美学的重要创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