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高太史大全集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高太史大全集 高太史大全集诗别集。明高启作。启号青丘子,曾官翰林院国史编修,故名。十八卷,皆诗。启诗初有五集,共二千余首,后自定为《缶鸣集》,共九百余首。诸集先后散佚。明景泰年间,徐庸采摭逸篇,辑为此本。有明景泰刻本、万历孙士弘刻本等。另有1985年上海古籍版,名《高青丘集》,清金檀辑注本,由徐澄宇、沈北宗校点。有1985年广东人民出版社本,名《高启诗选》,选高诗123首,每首均加题解、注释、句译,选注者陈沚斋于前言中对高启及其诗作有总的评价。 ☚ 诚意伯文集 逊志斋集 ☛ 《高太史大全集》《高太史大全集》
明高启撰。高启(1336~1374),字季迪,号槎轩,长洲(今江苏苏州市)人,元末隐居吴淞江畔的青丘,自号青丘子。明太祖洪武二年应诏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三年升户部侍郎,他坚辞不就,回乡教书度日。据说朱元璋读了他的诗“小犬隔花空吠影,夜深宫禁有谁来”(《题宫女诗》),认为是有意讽刺,怀恨在心。后来借口高启曾为魏观作《郡治上梁文》,将他腰斩,年仅39岁。高启是明代成就最高的诗人之一。他的思想、为人以及诗的风格,都颇有几分像李白。他不羡功名富贵,不为礼法所拘,狂放不羁,恃才傲物,这种性格确实是李白的遗风。他的诗各体均优,众长兼备,格调豪放清逸,摹古自有精神,且能反映社会离乱和民生疾苦。如《田家行》、《养蚕词》、《牧牛词》抒写农民的喜怒哀乐和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明皇秉烛夜游图》也都是佳作。高启原有集数种,共有诗2000余首。后来自己选出900首诗,编为《缶鸣集》。景泰元年,徐庸以《缶鸣集》为基础,汇集了近2000首诗,编成《高太史大全集》18卷。此书还有成化五年刘以则重修本、清初竹素园主人重刊本、《四库全书》本和《四部丛刊》影印原刻本。由于《大全集》未收文、词,《四库全书》和《四部丛刊》便又收了文集《凫藻集》和词集《扣舷集》。清雍正六年,桐乡金檀编成《青丘高季迪先生诗集》,不仅最为全备,而且校补注释也颇有可取。除金氏文瑞楼原刻本外,还有1924年翻印本和《四部备要》排印本。 高太史大全集或简称《大全集》。诗集。明高启(1336—1374)撰。十八卷。启有《扣舷词》已著录。此乃其诗集,为明景泰间徐庸所编。其诗原有《吹台集》、《江馆集》、《凤台集》、《娄江吟稿》、《姑苏杂咏》等五集,凡二千余首。后自定为《缶鸣集》,凡九百余首。诸集遂亡,徐氏乃掇拾逸篇,裒为是集。其诗兼众长,摹古中自有精神,格调豪放清逸,颇能反映民生疾苦,在明代诗歌中有较高地位。有明景泰刻本,《四部丛刊》据此本影印,集中脱漏及墨钉,多为之校补添写,一一可读。又有明万历中孙士弘刻本。又有清雍正六年(1728)桐乡金檀笺注本,可资参考。 高太史大全集别集。明高启(曾官翰林院国史编修)作。十八卷,均为诗。另有文集《凫藻集》五卷,词集《扣舷集》一卷。均有影印本。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