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少林寺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少林寺

少林寺

电影剧本。薛后、卢北璋编剧。载《电影选刊》1982年第4期。作品取材于隋末唐初李世民被叛将王仁则穷追不舍,河南嵩山少林寺以昙宗和尚为首的十三棍僧前往搭救的真实故事。影片虚构了觉远和尚这一人物,以他在少林寺出家习武前后的遭遇为贯穿全剧的线索,将搭救李世民、击败王仁则一伙的情节融入其中。人物形象生动鲜明,情节曲折,武打场面惊险,具有亦庄亦谐的艺术风格。根据剧本拍摄的影片,获文化部1982年优秀影片特别奖。

☚ 乡情   乡音 ☛

少林寺

 在河南省登封县西北的少室山北麓五乳峰下,据传是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九年(495年),印度僧人跋陀所建。是中国佛教禅宗的发源地。而且也是中国武术少林派的发祥地。北周武帝灭佛时,少林寺被毁,至北周静帝时重建后改名“陟岵寺”。隋朝建立,文帝时又恢复少林寺名。唐朝初年,少林寺僧人因协助秦王李世民平叛有功,所以少林寺受到唐政府的重视,寺院很兴盛。后一度衰败,至南宋年间少林寺又兴旺起来。清代雍正年间,也曾进行过大规模地翻建和扩建。现在少林寺的建筑主要是清代风格,除少数殿堂在民国年间,军阀混战时被毁外,大部分保存较好。特别是有很高历史价值的碑刻,如“秦王告少林寺主教碑”、“武后诗书碑”和“嵩岳少林寺碑”等,是世之珍品。

少林寺

在今河南省嵩山少室山北麓,五乳峰下。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孝昌三年(527)印度僧人菩提达摩在此首创禅宗,历史上称达摩为初祖,称少林寺为祖庭。唐初,少林寺和尚佐唐太宗开国有功,从此僧众常习拳术,禅宗与少林拳负有盛名,广为流传。现存建筑有山门、方丈宝、达摩亭、白衣殿、地藏殿、毗卢阁等,毗卢阁又名千佛殿,内有明代“五百罗汉朝毗卢”壁画。寺西的塔林、西北的初祖庵、达摩面壁洞,以及附近唐代的法如塔、同光塔、五代时的法华塔等,在建筑史上都有重要地位。寺内保存唐代以来的碑碣石刻三百余品,十分珍贵。唐代诗人宋之问《幸少林寺应制》,即指此。

少林寺

少林寺

位于河南省登封县城西北方向,相距登封县城13公里。寺址坐落于嵩山西麓,面对少室山,背依五乳峰。因建于少室山阴的茂林之中,故取名“少林寺”。史籍称:少林者,少室之林也。少林寺作为中国佛教禅宗的祖庭,并相传为少林拳的发祥地而成为誉名中外的名刹大寺。
少林寺创建于北魏太和二十年(496年),也有说建于太和十九年(495年),距今已有1490余年的历史。古印度高僧佛陀(即跋陀),来北魏首都大同传教,由于他精通经法,深为魏孝文帝所敬重。太和十九年,北魏迁都洛阳,佛陀随同南下,魏孝文帝为其在洛阳修建禅林,供佛院宣教,而佛陀性喜幽静的山林栖谷,屡赴嵩岳,高僧谢人世,魏孝文帝下令在少室山为佛院造寺,并取名少林寺。据传,至魏孝明帝孝昌三年(527年),印度高僧达摩,历时3年,经广东、南京,北渡长江,来到少林寺,在佛院开创的基础上,广集门徒,传授禅宗,寺院逐渐扩大,僧徒日益增多,从此, 少林寺名重一时, 成为禅宗祖庭。天平三年(536年),达摩传法慧可后,离少林寺他去,后死于龙门,葬于熊耳山,造塔定林寺。 另说,达摩“尝托兹山” (即嵩山),未寓止少林寺(唐豪著《中国体育史资料》: “旧体育史上附会的达摩”)。建德二年(573年),武帝宇文邕采纳元嵩“定教先后”的建议, 下令禁止佛、道二教流传,僧道尼姑被迫还乡,寺庙庵观遭废弃,少林寺也未幸免。大象年间(579——580年)静帝宇文阐重兴佛寺,并改少林寺为“陟岵寺”,开皇年间(581——600年)隋文帝杨坚复改陟岵寺为少林寺, 并赐田百顷,供寺僧食用资费, 自此少林寺佛事渐隆。 7世纪初,在唐太宗李世民(当时为秦王)讨伐王世充的征战中,少林僧人助战有功,受到李世民的赞赏和支持,并赐地40顷,从此少林寺之名大盛。元代初年,少林寺住持福裕,遵照忽必烈意旨,摧挫道教,得忽必烈崇信,赐光宗正法大禅师号,皇庆元年(1312年)封赠大司空开府仪同三司,追封为晋国公。福裕又在外蒙和林、河北蓟县、长安、太原、洛阳分建五座少林寺,弘扬佛法。当时少林寺盛极一时,并在寺院内创建钟楼、鼓楼,增修廊庑库厨,金碧辉煌,殿宇一新。海内僧徒云集,僧众达两千人。元末农民大起义,红巾军攻入少林寺,寺僧逃散,殿宇佛像,遂遭破坏。明初,少林殿宇,屡经修茸,有所恢复。寺院整饰,花木满园。明末农民起义中,又遭农民军沉重打击与破坏,直至清初康熙十三年(1674年),寺内还是“荆棘蔽矣,藤萝塞户,无人居者数年”(《造像供幡碑》)。康熙二十三年后,逐渐修复。后经清历代修茸,寺院殿宇重整,佛事再度昌盛。民国年间,军阀混战,少林寺再遭破坏。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对少林寺逐年进行整修,使寺内幸存的建筑、文物得到保护,少林武术亦受到重视。
现在寺内尚存有山门和几座殿堂,即客庭、达摩亭、千佛殿及东西配殿——白衣殿、地藏殿,六五殿、大雄宝殿等仅有遗址, 以及一些演武遗址、壁画等。此外,寺内留有唐太宗、苏轼、蔡京、米芾、赵孟頫、董其昌等历代名家之碑碣。

☚ 武当山   邵陵 ☛
古代名物 > 宗教類(上) > 僧院名刹部 > 名寺 > 少林寺
少林寺  shàolínsì

座落於河南登封縣城西北少室山北麓五乳峰下。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建。以其地叢林茂密,故稱。隋文帝時改稱陟岵寺。後焚,唐貞觀間修葺,仍復今名。宋代曾加擴建。元末廢毁,明嘉靖、萬曆間續有增修。清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重修。1928年火焚,鐘樓、法堂、天王殿、大雄殿等俱毁。後重修。現存主要建築有石牌坊、山門、方丈室、達摩亭(亦稱“立雪亭”)、白衣殿、地藏殿、千佛殿(亦稱“毗盧閣”)、初祖庵、二祖庵、塔林等。塔林有唐至清歷代墓塔二百五十座,爲我國最大塔群。千佛殿内有明代五百羅漢朝毗盧壁畫。寺存唐以來碑碣石刻三百餘品。印度僧人菩提達摩在此首創禪宗,稱初祖,故少林寺素有祖庭之稱。寺以少林拳名聞天下。參見本類“嵩山”。参閱《魏書·釋老志》、雍正《河南通志·寺觀·河南府》、《嘉慶重修一統志·河南府三·寺觀》。

少林寺

中国著名的寺院。在今河南登封县西北少室山北麓。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始建,隋文帝时(公元589~604)改名陟岵寺。唐改复原名。据清乾隆所修《一统志》称,印度迦佛佗禅师于隋时来中国,隋朝皇帝于嵩山为其建少林寺。后该僧弟子昙云等,辅佐唐太宗战胜王世充,立了卓越战功。此后寺僧经常练习武术,自成流派,成为国内有名的少林派拳术。这种拳术是与气功相结合的。

少林寺

中国古寺庙。坐落于河南省登封县城西北,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495),至孝昌三年(527)印度佛徒菩提达摩来到寺内传授禅宗佛教,发展成极负盛名的一支武术流派,于隋唐时期达到极盛,寺院内建筑达5000余间,僧徒1000余人。民国年间主要建筑毁于战火,现寺内尚存山门、客庭、达摩亭、千佛殿及东西配殿,中轴线上的主要建筑天王殿、大雄殿、藏经阁仅存遗址。千佛殿建于明万历十六年(1588),清乾隆年间重修,殿内后檐墙保留有300 m2大幅明代壁画“五百罗汉朝毗卢”。少林寺西边的塔林有从唐到清的墓塔230多座,是中国最大的墓塔群。

少林寺

164 少林寺

在嵩山少室山北麓的茂密从林中,故称少林寺。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495),为最早的禅宗寺院。公元527年,印度僧人菩提达摩来寺传授禅宗,称寺为“祖庭”。达摩长期打坐修练,为活动身体,创造出少林拳,后世广泛流传。唐初寺僧协助李世民征战有功,博得“天下第一名刹”称号。寺以拳显,拳以寺名。寺内建筑宏伟,天王殿、大雄宝殿已重建恢复原貌。在寺旁建有少林武术馆。

☚ 白马寺   殷墟 ☛

少林寺

066 少林寺

彩色宽银幕功夫片。香港中原电影制片公司1982年摄制,薛后、卢兆璋编剧,张鑫炎导演,李连杰、于海、于承惠、丁岚主演。依据少林寺里的关于“十三棍僧救唐王”的一组壁画,即13个和尚协助唐王李世民讨伐王世充的故事编纂,描述出身武门之后的小虎,削发为沙弥,苦练功夫,为父报仇的故事。本片景真、景美,武功、情节并茂,集通俗性、新鲜感、娱乐性于一体。开创了真功夫电影的先河,被誉为“国际性大片”,轰动香港和内地以至各国影坛,获文化部1982年优秀影片奖特别奖。

☚ 老莫的第二个春天   半边人 ☛
少林寺

少林寺

佛寺名。在河南登封县城西北26里的五乳峰下,面对少室山。因寺坐落在丛林繁茂的少室山阴,故名少林寺。据传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九年(495)敕建少林寺,由天竺僧人跋陀主持传教,倡导佛法。南朝刘宋末年菩提达摩从印度来到中国,北魏孝昌三年(527)到达少林寺,曾面壁禅修十年(一说九年)。达摩广集信徒,传授禅宗,被称为中国佛教禅宗的开山初祖。其弟子慧可立雪断臂,决心修道,成为达摩的继承人,世称禅宗二祖。北周武帝废佛时寺被毁。北周静帝大象年间重建并改名陟岵寺。隋文帝时敕令恢复原寺名。少林寺僧长期把静坐禅修与演练武术做为必修功课,渐渐吸收民间武术精华,形成独具风格的少林派拳术。唐朝初年寺僧惠玚、昙宗、志坚等13人曾救过唐王李世民,为唐王朝立过汗马功劳。所以有唐一代倍受重视,发展成为“天下第一名刹”。少林武术也有长足发展。唐末五代衰落,南宋又中兴,清初失火,雍正时又重修。1928年军阀石友三火烧少林寺,大火40余天,使主要殿堂天王殿、大雄宝殿等化为灰烬。少林寺现有总面积3万多平米。有山门面阔三间、进深六架,内供弥勒佛坐像。门额少林寺匾额为清圣祖亲题。毗卢殿供奉毗卢佛铜像,东西北三壁有明代所绘大型壁画《五百罗汉朝毗卢》,地面上还留有僧人练武磨下的 “站椿坑”。白衣殿供奉白衣大士,南北两壁绘有“锤(拳)谱”,背景画的就是少林寺原貌。后壁画的是十三和尚救唐王的故事。寺内还有立雪亭、地藏殿。寺西有塔林; 西北有初祖庵; 西南有二祖庵; 五乳峰上有达摩洞等建筑。少林寺还保存有历代名人碑碣300余品,最著名的有《秦王告少林寺主教碑》、《郭峰禅师碑》、《淳拙和尚碑》、《灵运禅师功德塔铭》、《嵩岳少林寺碑》等。少林寺是河南省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独乐寺   玄中寺 ☛
少林寺

少林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初祖庵及少林寺的组成部分。位于嵩山少室山北麓,五乳峰下。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孝昌三年(527)印度僧人菩提达摩在此首创禅宗,寺为祖庭。唐初,少林寺和尚佐唐太宗开国有功,从此僧众常习拳术,禅宗和少林武术负有盛名,广为流传。现存建筑有山门、方丈室、达摩亭、白衣亭、地藏殿和千佛殿(又名毗卢阁)等。已毁的天王殿、大雄宝殿是按原貌修复的。千佛殿内有著名的明代“五百罗汉朝毗卢”壁画,面积约300多平方米;白衣殿内有清代“少林寺拳谱”、“十三和尚救唐王(李世民)”壁画。达摩亭相传是二祖慧可在此立候达摩,雪深及膝,故又叫立雪亭(似由“程门立雪”掌故演化而来)。寺西的塔林,西北的初祖庵、达摩面壁洞,西南的二祖庵,以及附近的唐代法如塔、同光塔,五代时的法华塔,元代的缘公塔等,在建筑史上均占重要地位。寺内存有唐以来的碑碣石刻300余品,以唐王告少林寺主教碑,以及苏轼、米芾、蔡京、赵孟𫗲、董其昌、日本僧人邵元撰书的碑刻最为珍贵。少林寺现为嵩山风景名胜区的重要标志。

☚ 5. 嵩山风景名胜区   少林寺塔林 ☛

少林寺

中国佛教著名寺院。在河南登封西北13公里少室山北的五乳峰下。传为佛教禅宗和少林派拳术的发源地,菩提达摩“面壁”及慧可“断臂”等均发生于此。唐初因寺僧助战有功,受皇室崇敬、保护。其后历经几度兴衰。

少林寺

少林寺

中国佛教禅宗祖庭,位于河南登封西北13公里少室山。也为少林派拳术的发源地。传为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九年(495)印度僧人跋陀居住传法而建。禅宗初祖菩提达摩“面壁”及其弟子慧可断臂,均在此寺。北周武帝废佛时被毁,后重建改名“陟岵寺”。隋代大兴佛教,敕令复少林之名,赐良田百顷成为北方一大禅寺。唐初因寺僧助战有功,受唐太宗、武则天等人崇敬。唐末、五代,寺渐衰颓。宋代略有修葺。清帝康熙、乾隆等很关心少林寺,曾重修。1928年军阀混战中被焚。寺内现存山门、客堂、达摩亭、白衣殿、地藏殿及千佛殿等。保存有许多石刻,著者如“秦王告少林寺主教碑”、“武后诗书碑”、“戒坛铭”、“少林寺碑”等。该寺近年曾屡加修缮。

☚ 灵隐寺   白马寺 ☛

少林寺

少林寺

位于河南省嵩山少室山北麓,五乳峰下,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历史上以禅宗和少林拳术而负盛名。孝昌三年(527年)印度僧人菩提达摩来此首创禅,并传授武功,史称达摩为初祖,少林寺为祖庭。唐初,少林和尚因帮助过李世民,这位后来做了皇帝的唐太宗对少林寺大加封赐,僧徒常习拳术,少林拳遂名驰天下。现存建筑有山门、方丈室、达摩亭、白衣殿、地藏殿和千佛殿等。已毁的天王殿、大雄宝殿等已重建、恢复原貌。寺内保存有唐以来的碑碣石刻约300余品,其中以唐王告少林寺主教碑和苏轼、米芾、蔡京、赵孟頫、董其昌、日本僧人邵元撰文书写的碑刻最为珍贵、著名。寺外有塔林、初祖庵、达摩面壁洞、工祖庵、唐代的法如塔、同光塔、五代的法华塔、元代的缘公塔等,在建筑史上都有重要地位。

☚ 孔庙   龙亭 ☛
少林寺

少林寺

在河南嵩山少室山北麓五乳峰下,是佛教禅宗和少林派拳术的发源地。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九年 (公元495年)。孝昌三年 (公元527年) 印度僧人菩提达摩在此首创禅宗,历史上称达摩为初祖,称少林寺为祖庭。唐以后僧徒常习拳术,形成拳术一派,也称“少林拳”。寺内现存主要建筑有山门、方丈室、达摩亭、白衣殿、地藏殿、千佛殿 (又名毗卢阁) 等。天王殿,大雄宝殿已按原貌重建。寺内保存有唐以来的碑碣石刻300余品,以唐王告少林寺主教碑,苏轼、米芾、 蔡京、 赵孟𫗲、 日本僧人邵之撰文、 书写的碑刻最为珍贵。千佛殿内有著名的明代“五百罗汉壁画”约300平方米。配殿白衣殿内存清代绘“少林寺拳谱”、“十三和尚救唐王 (李世民) 壁画。寺西里许是塔林,为历代和尚墓地。现存唐以来砖石墓塔218座,式样繁多,造型各异,是综合研究我国古代砖石建筑和雕刻艺术的宝库。寺西北的初祖阉系宋代创修,是河南现存的木构建筑中之杰作。阉后五乳峰上有达摩面壁洞,传为达摩面壁10年处。寺西南的二祖庵以及附近的唐代法如塔、同光塔、五代时的法华塔、元代的缘公塔,在建筑史上都有重要地位。

☚ 冈比亚   长江 ☛
少林寺

少林寺

誉称 “天下第一名刹”、“禅宗之祖庭” 的少林寺,位于河南登封县西北嵩山西麓,距城13公里。背依五乳峰,面对少室山。北魏太和十九年孝文帝为安顿其赏识的印度僧人而勅建。因寺坐落在少室山阴的密林之中,故名 “少林寺”。少林寺在唐朝因助李世民征讨王世充有功,受到李世民的高度赞赏,博得 “天下第一名刹” 之称号。后历经数次磨难,终因冯玉祥炮火烧毁了少林寺的大部分建筑。后人就有 “千年名刹达摩创,九年面壁不寻常; 殿堂宝藏兵火烬,罪魁祸首冯焕章”的诗句。
现存寺院面积为3万多平方米,建筑多为明清遗物。主要有山门、方丈室、达摩亭、千佛殿及其东西配殿,其中以千佛殿为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之殿,创建于明代万历十六年,清乾隆年间重修,殿内后墙上还保留着300多平方米的大幅明代壁画 《五百罗汉朝毗卢》,地面上有许多脚踏的凹坑,是寺僧们演练少林拳时留的痕迹。
白衣殿为清代末年建筑,殿内墙上绘有少林寺武术的 “锤谱” 及 “十三和尚救唐王” 等珍贵壁画。因绘有 “锤谱”,故又名 “锤谱殿”。
山门为三间歇山式建筑,正中挂一匾额,黑地金字,上书 “少林寺” 三字,是康熙的御笔。门前左右各有一对石狮。山门两侧的红围墙间各有两扇院门,通向两庑与东西院。
寺内还幸存唐以来的碑刻三百余品,其中以唐秦王告少林寺主教碑、唐玄宗书额的皇唐嵩岳少林寺碑、五知敬书写的大唐天后御制诗书碑、元赵孟頫书写的裕公碑、明董其昌书写的道公碑等文物价值最高。此外还有苍松古柏多株,也是战火中幸存的宝贵文物。
寺外部分还有初祖庵、二祖庵、达摩洞、基塔林等历史文物古迹。
少林寺之所以能中外驰名,除了它是达摩初祖所创的禅宗祖寺而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有一段 “十三棍僧二救唐王” 的历史故事和久传不衰的少林拳。
少林功夫冠天下。中国的武术功夫早已名扬世界,而少林功夫又是中国功夫的姣姣者。特别是香港的中原电影制片公司拍摄的巨片 《少林寺》 播放后,少林武术的名气更为大震,在世界各地掀起了一股“少林拳热”。少林功夫包括拳术和刀枪剑棍各种武术。它的特点是灵活、敏捷,刚健有力,动作朴实,一招一势,非打即防,不练花架子。过去练少林功夫,要“三年呆臂,三年贴壁”,就是呆在墙上睡觉和嵌在壁上的木桩上睡觉。还要打沙袋,练三年手插豌豆,然后再练插沙,功夫练成了,叉人时五个血洞,抓人时一手肉; 跑五步可以上城墙; 丈把高的房檐跳上去踩不碎瓦,下房时像跳水一样可以在空中翻三个跟头轻轻着地; 可以扯着马尾巴飞身上马; 鬼头大刀劈下去可以砍开十个铜板。日本宗道臣为此在嵩山少林寺内立了一块石碑,上书 “少林武术,源起中州,名冠天下。” 对少林功夫作了恰到好处的描绘。
少林寺经重新修缮,向国内外游人开放以来,香客游人络绎不绝,日本少林寺拳法参观团等国际团体组织都曾前来参观访问。少林寺现已成为河南省的重点游览胜地。

☚ 国清寺   相国寺 ☛
少林寺

少林寺

誉称 “天下第一名刹”、“禅宗之祖庭”的少林寺,位于河南登封县西北嵩山西麓,距城13公里。背依五乳峰,面对少室山。北魏太和十九年孝文帝为安顿其赏识的印度僧人而勃建。因寺坐落在少室山阴的密林之中,故名 “少林寺”。少林寺在唐朝因助李世民征讨王世充有功,受到李世民的高度赞赏,博得 “天下第一名刹”之称号。后历经数次磨难,终因冯玉祥炮火烧毁了少林寺的大部分建筑。后人就有 “千年名刹达摩创,九年面壁不寻常; 殿堂宝藏兵火烬,罪魁祸首冯焕章” 的诗句。
现存寺院面积为3万多平方米,建筑多为明清遗物。主要有山门,方丈室、达摩亭、千佛殿及其东西配殿,其中以千佛殿为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之殿,创建于明代万历十六年,清乾隆年间重修,殿内后墙上还保留着300多平方米的大幅明代壁画 《五百罗汉朝毗卢》,地面上有许多脚踏的凹坑,是寺僧们演练少林拳时留的痕迹。
白衣殿为清代末年建筑,殿内墙上绘有少林寺武术的 “锤谱”及 “十三和尚救唐王”等珍贵壁画。因绘有 “锤谱”,故又名 “锤谱殿”。
山门为三间歇山式建筑,正中挂一匾额,黑地金字,上书 “少林寺”三宇,是康熙的御笔。门前左右各有一对石狮。山门两侧的红围墙间各有两扇院门,通向两庑与东西院。
寺内还幸存唐以来的碑刻三百余品,其中以唐秦王告少林寺主教碑、唐玄宗书额的皇唐嵩岳少林寺碑、五知敬书写的大唐天后御制诗书碑、元赵孟頫书写的裕公碑、明董其昌书写的道公碑等文物价值最高。此外还有苍松古柏多株,也是战火中幸存的宝贵文物。
寺外部分还有初祖庵、二祖庵、达摩洞、基塔林等历史文物古迹。
少林寺之所以能中外驰名,除了它是达摩初祖所创的禅宗祖寺而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有一段 “十三棍僧二救唐王” 的历史故事和久传不衰的少林拳。
少林功夫冠天下。中国的武术功夫早已名扬世界,而少林功夫又是中国功夫的佼佼者。特别是香港的中原电影制片公司拍摄的巨片 《少林寺》播放后,少林武术的名气更为大震,在世界各地掀起了一股 “少林拳热”。少林功夫包括拳术和刀枪剑棍各种武术。它的特点是灵活、敏捷,刚健有力,动作朴实,一招一式,非打即防,不练花架子。过去练少林功夫,要 “三年呆臂,三年贴壁”,就是呆在墙上睡觉和嵌在壁上的木桩上睡觉。还要打沙袋,练三年手插豌豆,然后再练插沙,功夫练成了,叉人时五个血洞,抓人时一手肉; 跑五步可以上城墙; 丈把高的房檐跳上去踩不碎瓦,下房时像跳水一样可以在空中翻三个跟头轻轻着地; 可以扯着马尾巴飞身上马; 鬼头大刀劈下去可以砍开十个铜板。日本宗道臣为此在嵩山少林寺内立了一块石碑,上书 “少林武术,源起中州,名冠天下”。对少林功夫作了恰到好处的描绘。
少林寺经重新修缮,向国内外游人开放以来,香客游人络绎不绝,日本少林寺拳法参观团等国际团体组织都曾前来参观访问。少林寺现已成为河南省的重点游览胜地。

☚ 国清寺   相国寺 ☛

少林寺

中国佛教禅宗的祖庭,少林拳法的发祥地。位于河南省登封市西北少室山阴五乳峰下。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年),孝昌三年(527年)天竺僧人菩提达摩在此首创禅宗。唐初,少林寺和尚辅佐唐太宗开国而名声大振。门前小溪河上有1座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建的石桥。山门前有1对石狮和旗幡夹杆。路两旁有东西对称的单间石牌楼,东楼是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建,西楼为三十四年(1555年)建。建于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的塔院山门面阔3间、进深3间,单檐歇山顶,门方窗圆,门额上横匾为康熙手书“少林寺”3个大字。山门内有弥勒佛和韦驮塑像。山门左右各建单间硬山掖门1座,供车马进寺时使用。山门后中为甬道,东西两侧为马道,道边立有唐、宋、元、明、清古碑30余通,称碑林。从碑林后沿高阶而上为天王殿,面阔5间,进深4间,歇山重檐,琉璃瓦盖顶。左右各有1座单间硬山式掖门,1982年重建。
大雄宝殿 位于天王殿后,面阔5间。左右两厢自南而北东为钟楼、西为鼓楼遗址;还有近年重建的紧那罗王殿(东)与六祖殿(西),东西禅堂和僧院(东)。六祖殿和西禅堂西为塔院,院内有砖塔两座,北宋元祐二年(1088年)建。在天王殿东北的碑楼内有唐开元十六年(728年)的刻碑1通,正面上部刻武德四年(621年)四月三十日李世民为表彰寺僧助唐作战的功绩写给少林寺住持的信的全文;下部是裴崔撰文并书丹的《皇唐嵩岳少林寺碑》。
方丈院 位于大雄宝殿后,面阔5间,匾题“方丈”,是寺内住持和尚居住和处理日常事务的地方。方丈室东西两侧有僧舍,名“静中静”、“方丈退居”。左右各有厢房5间。
达摩殿 也叫立雪亭,位于方丈院后,面阔3间、进深3间,是纪念二祖慧可向初祖达摩求法的地方。石柱上有明代题字。殿内悬横匾,上有清乾隆书“雪印心珠”4字。佛龛内有达摩铜像。东间内有1口明万历十七年(1589年)铸的铜钟。
千佛殿 也叫毗卢阁,位于达摩殿后,面阔7间,琉璃瓦盖顶。殿前有宽敞的月台,台的三面筑有石级踏道和石雕的望柱栏杆。此殿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建,明崇祯三年(1630年)和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重修。殿内明间佛龛中有毗卢佛铜像,端坐在层叠的莲花座上。殿内东墙下佛台上有汉白玉石雕“南无阿弥陀佛”1尊,西壁有达摩像。东西北3壁有连为一体的320平方米彩画,画有姿态各异的“500罗汉朝毗卢”,人物分上中下3层,每层又由不同人数组成许多组群。
白衣殿 位于千佛殿东侧,面阔5间,殿内佛龛中供白衣菩萨铜像。北墙绘少林武僧的16组拳术对打;南北两壁绘武僧持械格斗与拳术对打;东壁北半部绘画内容为“十三棍僧救唐王”、南半部是“紧那罗御红巾”。神龛两侧、山墙东头的绘画分别是“降龙伏虎汉”及4幅文殊、普贤菩萨像。此殿或叫拳谱殿,或叫锤普殿。
地藏殿 位于千佛殿西侧,面阔5间。殿内有地藏王菩萨塑像。
塔林 位于少林寺西山脚下。此处埋葬着自唐德宗贞元七年至清嘉庆八年(791年~1803年)间住持僧或高僧。共有砖石墓塔223座,占地面积约1.4万平方米,其中唐塔2座、宋塔3座、金塔6座、元塔40座、明塔138座、清塔10座。塔高1层~7层,高不超过15米。塔形有方、圆、六角等形,多为砖砌。主要有唐贞元七年(791年)建的“法玩禅师塔”、北宋宣和三年(1121年)建的“普通塔”、金正隆二年(1157年)建的“西堂老师和尚塔”、元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建的“中林禅师寿塔”、明万历八年(1580年)建的“坦然和尚之塔”、清康熙五年(1666年)建的“宽禅师灵骨塔”、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建的天竺和尚就公塔等。少林寺塔林1996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少林寺塔林


初祖庵 位于少林寺西北1000米。现存1座大殿及殿后2小亭。大殿坐北向南,建于北宋宣和七年(1125年),阔深各3间,面积182平方米,高约10米。殿内土龛中供初祖达摩、二祖慧可、三祖僧灿、四祖道信和五祖弘忍的塑像。殿内石柱上雕刻武士、2条游龙、2对舞凤、2个飞天、2条盘龙、凤戏牡丹、孔雀穿花、群鹤闹莲等,刻工精细,清秀美丽。神台须弥座以及石护脚上的卷草、猛狮、武士、孩童、麒麟、水兽与佛像等浮雕,各具风趣。殿后台阶上东西各有小亭1座,四角攒尖,为砖木结构。东亭内塑达摩父母兄弟像,西亭内塑达摩像。大殿周围有宋大观元年(1107年)以后的游人题词碑刻40余块,其中宋代著名书法家黄庭坚、蔡襄的 “达摩颂碑” 、达摩面壁之庵刻石、东亭月台下的梵文碑都极有价值。大殿东南角有一古柏高20余米,树围4米多,传说是六祖慧能从广东移植来的。初祖庵1996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祖庵 位于少林寺西南4000米少室山北崖半山腰的钵盂峰顶。现存殿3间,内供二祖慧可塑像。殿前有数座明清碑碣,3株古柏和四眼水井。庵周围有唐、元、明砖塔各一座。
达摩洞 位于少林寺初祖庵后五乳峰上部。洞面向西南,宽3米多、深约7米,相传为达摩面壁的地方,也叫达摩 “面壁石” 。洞前有1座明代双柱单孔石坊,额上南面有 “默玄处” 3字、北面有 “东来肇迹”4字。

少林寺shao lin si

the Shaolin Monastery

少林寺

Shaolin Monastery (in Songshan) of Henan Province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7:1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