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少年游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少年游

少年游

三幕话剧。吴祖光编剧。重庆开明书店1945年出版。写在日伪统治下北平城内一群男女大学生毕业前后各自经历一次人生道路的抉择。他们中间,除了个别人依附日伪当了日本特务外,大多数青年冲出黑暗的世界,奔向“解放了的国土”延安。作品把重大的家庭变故与抗敌斗争放在幕后,通过几个性格各异的人物之间的思想感情的种种纠葛,琐碎而平凡的生活的描绘,展现了人物内心的波澜,透示出大时代的风云。作者刻意追求“素描人物”,以轻松愉快的幽默笔触表现严肃的主题。剧中人物语言妙语连珠,显示了作者深厚的功力,具有独到的艺术风格。

☚ 芳草天涯   清明前后 ☛
少年游

少年游

词牌名。因宋晏殊词有“长似少年时”句,故名。又名《玉腊梅枝》、《小阑干》。双调五十字,上阕三平韵,下阕两平韵。其变体尚多,或增字、减字, 或摊破,字数句法及用韵均颇有参差。另有《少年游慢》,双调八十四字,仄韵,与令词体制不同。又曲牌名。南曲入大石调引,有二体,字句格律一与词牌同,一与词牌异。参见“常用词谱”类。

☚ 西江月   梁州令 ☛

少年游

少年游

又一体

又一体

又一体

☚ 西江月   醉花阴 ☛
少年游

少年游

三幕话剧。吴祖光著。1944年3月作,初刊1944年重庆《戏剧时代》第1卷第4、5期合刊。1945年5月重庆开明书店初版。开明文学新刊。吴祖光戏剧集之一。

☚ 小人物狂想曲   中华儿女 ☛
少年游

少年游

又名《玉蜡梅枝》、《小阑干》、《少年游令》。见宋晏殊《珠玉词》。《词谱》谓调名取自晏殊词“长似少年时”句。柳永《乐章集》入林钟商(夷则商);张先《张子野词》入般涉调(黄钟羽);周邦彦《清真集》一注黄钟(无射宫),一注商调(夷则商)。词格为双调,自四十八字到五十二字不等,上片五句三平韵,下片五句两平韵。《词谱》卷八以晏殊“芙蓉花发去年枝”一词五十字者为正体,又列增减字数或摊破句法之别体十三种。又,宋晁补之《晁氏琴趣外篇》另有一仄韵体,四十九字,上、下片各五句两仄韵。

☚ 少年心   少年游令 ☛

少年游

春情

满庭清露浸花明,携手月中行。玉枕寒深,冰绡香浅,无计与多情。奈他先滴离时泪,禁得梦难成。半晌欢娱,几分憔悴,重叠到三更。

题目“春情”即“春心绮怀”的意思。从“玉枕”、“冰绡”句看,这首词应写于崇祯八年(1635)夏初。柳如是虽于是年春季与作者同居,然而离去之心,亦于此际萌生。因她与卧子同居之后,得悉其家庭的复杂关系以及经济的情况,知道不可能长此共居。在这年三月末,便渐次表露了离去之意,而在这年夏初,终于离去。

这首词即写在柳如是离去前夕。全词流露了春已归去而别离在即、春愁无限而愁思绵绵的情绪。

“满庭清露浸花明,携手月中行。”满院鲜花都挂着晶莹圆润的露珠,诗人和女友携手月下流连忘返。句中“庭”以明约会的地点;“露”以明夜深,写约会的时间;“露浸花明”,以写约会时的景色;“携手”写赴约双方一往情深。诗人和柳如是在南园同居生活中确实经常于月下踯躅,有时一直散步到夜深,在陈子龙的诗词之中有不少记此种情事的篇什,例如《南乡子·春寒》:“淡月满阑干,添上罗衣扣几番。今夜西楼寒欲透,红颜,黛色平分冻两山。”“携手月中”直至“清露浸花”,可见花间约会时间之长,久久不忍分别。

夜已深,但和意中人共度良宵,殊不可能。“玉枕寒深,冰绡香浅,无计与多情。”“玉枕”即瓷枕;“冰绡”,薄白绢,借以代纱帐。“玉枕寒深,冰绡香浅”从李清照《醉花阴》“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化来。“寒深”,因夜深而寒意生,“香浅”,因夜深而帐中的熏香飘散殆尽。“无计”即无法。“与多情”,和多情之人在一起。夜深了,眠床上的瓷枕业已凉透,熏过的帐中只留下淡香,但无法和情人一起度此良夜。柳如是在《江城子·忆梦》(见《戊寅草》)中有:“安排无限销魂事,砑红笺,青绫被。留他无计,去便随他去。”看来与此句写的是同一情事。

下阕首二句“奈他先滴离时泪,禁得梦难成”,“奈”取反义即“无奈”,“先滴离时泪”者,离去既为必然之势,因而别泪先流。作者在《南乡子·春闺》里也曾描写过河东君拟去未去时涕泗滂沱的情状:“无限暗伤心,粉冷香销憎锦衾。湿透海棠浑欲睡,阴阴,枝上啼红恐不禁。”“禁”在词曲中常取“摆布”之意。柳如是自己也把这段生活看成梦境:“梦中本是伤心路。芙蓉泪,樱桃语,满帘花片,都受人心误。”(《江城子·忆梦》)此句意为无奈心上人想起离别便潸然泪下,被这种情绪摆布得好梦难继。

“半晌欢娱,几分憔悴,重叠到三更。”“半晌欢娱”由李煜《浪淘沙》“一晌贪欢”句化来。“半晌”犹言“片刻”。“几分憔悴”,因感伤而增也。“重叠”犹言交替。此句说片刻欢娱与几多感伤交替,直至夜阑更深而犹未能成眠。

词的上阕为“即事”,以花间相约,月下蹀躞起首,虚写情话绵绵,情思漫漫,就象如水的月光、晶莹的露珠弥天铺地。“玉枕”、“冰绡”写无限情事,用“无计”收住,且起下阕“述怀”之端绪。“禁得梦难成”为“先滴离时泪”之因。“欢娱”以应上阕欢情,“憔悴”以应“泪”与“梦”。“半晌”言其短,“几分”言其多,以欢情和伤感相叠收住全篇,写得极其朦胧宕折,感情的波澜在纸上大起大落。


古诗词《少年游》原文、赏析和意境解读 - 可可诗词网

少年游

即 事

雨过重阳,柳桥月小,残雁送新凉。几日晴川,三旬沙市,无梦听更长。

秦筝写尽离人意,风急近潇湘。岭接吴云,江连越水,毕竟是他乡。

魏学渠一生游宦,萍踪天涯,历官四川、江西、湖北等地。羁旅之愁、故园之思,是他诗词中常见的题材,此阕亦为羁旅之作,从词中 “晴川”、“沙市”、“近潇湘”的行程顺序看,或系其早年赴成都幕僚,舟行途中所写,咏词调名本意; 题曰“即事”,乃即眼前景物心情而命笔,截取的是旅途生活的一个片断感受。

词从舟岸景色入篇。“月小”,表明时间,“重阳”,表明时令,“柳桥”,词人舟泊处。重阳节,风风雨雨是其特点,“满城风雨近重阳” (宋潘大临诗),“重阳节近多风雨” (辛弃疾《踏莎行》),都是前人名句,但魏词对风雨未作实写,只是说“雨过重阳”,读者却可以感受到深秋雨后,浸彻天地间的那种萧瑟、凄恻的气氛。而婆娑摇曳的柳影,与朦胧清冷的月辉,再加上夜空中偶有失群的大雁(残雁)飞过,几声凄厉的鸣声,使羁人心中一个冷颤,感到无比的凄凉,好似“残雁”“送”来的。“送”字炼得极精当。况周颐认为: “起处不宜泛写景,宜实不宜虚,便当笼罩全阕。” (《 蕙风词话》卷一) 此阕入篇写景,便有“笼罩全阕”之妙。“几日”三句,由景移写人,回忆行程羁愁。“晴川” ,借指湖北汉阳,唐崔颢有“晴川历历汉阳树” (《黄鹤楼》)名句,“沙市” ,又名沙头市,属湖北江陵县。两地都在长江岸边,是舟行入蜀必经的大埠。“几日”、“三旬”,言行程的漫长。古时行舟长江,甚为不便,常会被困,一滞数月。词人当亦然。这漫长枯寂的旅途夜晚,词人是怎样度过的呢?“无梦听更长”,五个字概括尽了日日夜夜的愁苦心境。宋吕本中有一首写重阳节旅途生活的《南歌子》词,下片云: “旅枕元无梦,寒更每自长。”魏词似本于吕词,而更为简约精炼。

下片写思乡。“秦筝”句由上片“无梦”而生,言夜半闻筝。角度变换,由出神追忆回到现实舟中凝神倾听。筝,相传秦时蒙恬所造,故称“秦筝”; 筝声哀怨,又称“哀筝”。夜半人静,不知从何处飘来阵阵凄怨幽恻的筝乐,如泣如诉,描摹尽了离人羁客的愁苦心意。“风急近潇湘”,又写风急舟速,突兀相承,似意不关联,暗中却巧妙地将秦筝与湘妃挽合一起,筝声恍然如从湘江底发出,暗含“楚客欲听瑶瑟怨,潇湘深夜月明时” (刘禹锡《潇湘神》)意。夜半筝声由此蒙上一层梦幻般的神话色彩,显得迷惘、神秘,客子离人的思乡之情也遂被衬托得十分凄惶悲凉。三四两句接写舟中观景: “吴云”、“越水”指词人家乡的山水; 魏学渠家居嘉善,乃吴越故地。思乡情急,抬望远方月下山水,词人想到山水的那边就是梦萦魂系的故乡,这重重迭迭的山连接着家乡的山,这漫长悠远的水连接着家乡的水,“情随湘水远,梦绕吴峰翠。”(宋谢逸《千秋岁》)对眼前山水自然生出一种亲近感。至此,词人思乡之恋如有所慰,仿佛得到了一种解脱。其实,这是一种欲抑先扬的手法,结拍“毕竟是他乡”,一声沉重的感叹,突然一个转折,把思乡之情推入了无限憾恨的深渊,拧作一个千手难解的情结。虚字“毕竟”,以入声转折,语气逼仄,声情毕现,力度很大,咀嚼之际,竟把词人的羁愁乡情传注入读者的心灵深处,同唤起一种莫名的惆怅意绪。“填词结句,或以动荡见奇,或以迷离称隽。” (清沈谦《填词杂说》)此阕结句,深得此法。


古代爱情诗词《》少年游原文、鉴赏、赏析和意境解读 - 可可诗词网

少年游

 离多最是,东西流水,终解两相逢。浅情终似,行云无定,犹到梦魂中。可怜人意,薄于云水,佳会更难重。细想从来,断肠多处,不与者番同。
 晏几道的朋友黄庭坚曾评价晏几道有“四痴”,其中最后一痴脍炙人口:“人百负之而不恨;己信人,终不疑其欺己。”然而《少年游》的这番感慨,倒仿佛是唯一的一次大彻大悟的痛定思痛。
 离别和碰上薄情人,是两种不同性质的痛苦。离别毕竟不是死别,总有相会的时候,譬如久别重逢,要“剩把银缸照”,仔细端详,温存相爱,必须要有两心相知的真挚爱情为前提。这样,“离多最是,东西流水,终解两相逢”,便是有感而发了。水往低处流,尽管千回百转,东西异向,而最终会汇流一处。以流水喻人之离情,这里取其终极于殊途同归的美好结局。尽管流水无情,可能暂时带去缕缕相思苦,耗费生命和时间,但词人以“己信人,终不疑其欺己”之“痴”,甘愿以痛苦的等待换取甜蜜的重温旧梦,至于代价,绝不考虑。明知对方浅情薄意,言语无定似行云、一去杳无信息,也不加恨。因为“行云无定,犹到梦魂中”二句暗用楚王楚神女“朝为行云”之典,谓行云无凭准,还能入梦。因此上片以流水行云,初无定质喻离情的淡薄,语意翻复,终不忍往坏处想,而以其“痴”钩沉揄扬起种种美好善良的情绪。
 下片将云水两意合并,并与人意相比。如前述,云水或终解相逢,或犹到梦中,似非一味无情,而人意却薄于云水,连终解相逢或犹到梦中的一丝希望都弃之无望,就翻云水无情为有情。一声“可怜”的重叹,加倍突出了人情的难堪,实在是由于“佳会更难重”呵! 至此,“终解”、“犹到”、“更难重”的层递关系已昭然若揭。“细想从来,断肠多处,不与者番同! ”以己之“痴”度人之苦的小晏,素有极深的同情心,也许他从前几乎未尝“细想”过或计较过自己的痛苦,“人百负之而不恨”。可是,仔细回想起来,过去最伤心的时候,也不能与今番相比啊! 这次重大的心灵挫创是什么样的具体的背景,我们已无从知晓,也许是得到对方非常无情的回答,也许还加上其他的事情。“细想”二字极有真趣,指词人一次认真的反思,是感情狂飚中一个生动剖面,倍觉真纯可怜。《少年游》的调式有以决绝明快语收束的传统,而且大多为抒情主人公的独白,如柳永“狎兴生疏,酒徒萧索,不似少年时! ”周邦彦“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姜夔“杨柳津头,梨花墙外,心事两心知”,都有一种唤醒全篇的警策力量。晏几道这首《少年游》经过三重的加倍渲染,以自己受痛苦受欺骗了的深度来放笔呼号,第一次对薄情人的品行进行了可贵的“细想”。不过“细想”之后的苦果又自行吞咽,从而再次为我们展现了小晏真纯超人的“痴”怀:历尽苦难折磨,痴心不改。

历代诗词精品之《少年游》鉴赏 - 可可诗词网

少年游

 

周邦彦


 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手破新橙。锦幄初温,兽烟不断,相对坐调笙。
 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关于这首词有一则本事:“道君(宋徽宗)幸李师师家,偶周邦彦先在焉,知道君至,遂匿于床下。道君自携新橙一颗,云江南初进来,遂与师师谑语。邦彦悉闻之,隐括成《少年游》云。”(张端义《贵耳集》卷下)其事确有与否一向有人怀疑(如清吴衡照《莲子居词话》卷一),王国维辨其必无。无论创作缘起如何,文学作品毕竟不同于生活情事的照搬。就这首词而论,词中人物便只是一对秋夜相会的情人罢了。词属双调,意分三层,主要从女方着笔。
 “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手破新橙”一层。写情人双双共进时新果品,单刀直入,引读者进入情境。“刀”为削果用具,“盐”为进食调料,本是极寻常的生活日用品。而并州产的刀剪特别锋利(杜甫:“焉得并州快剪刀”),吴地产的盐质量特别好(李白:“吴盐如花皎白雪”),“并刀”、“吴盐”借用诗语,点出其物之精。而“如水”、“胜雪”的比喻,使人如见刀的闪亮、盐的晶莹。二句造形俱美,对偶天成,表现出铸辞的精警。紧接一句“纤手破新橙”,则前二句便有着落,决不虚设。这一句只有一个纤手破橙的特写画面,没有直接写人或别的情事,但“潜台词”十分丰富:谁是主人,谁是客人,谁招待谁等等,读者已能会心,作者也就不多说了。这对于下片一番慰留情事,已具情节的开端。手是纤纤的玉手,初得之新橙,与如水并刀、胜雪吴盐,组成一幅色泽美妙的图画。“破”字清脆,运用尤佳,与清绝之环境极和谐。三句纯是物象,却能传达一种爱恋与温情,味在品果之外。
 “锦幄初温,兽烟不断,相对坐调笙”又一层。先交待闺房环境,用了“锦幄”、“兽烟”(兽形香炉中透出的烟)等华艳字面,夹在上下比较淡永清新的词句中,显得分外温馨动人。“初温”则室不过暖,“不断”则香时可闻,既不过又无不及,恰写出环境之宜人。接着写对坐听她吹笙。笙这种管乐器,最要防寒防潮,“调笙”正见室内温度、湿度之适宜。只写到“调笙”,此情此境,却令人大有“未成曲调先有情”之感。“相对”二字又包含多少不可言传的情意。此笙是女方特为愉悦男方而演奏,不说自明。此中乐亦在音乐之外。
 上片两层创造了一个温暖馨香的环境,酝足了依恋无限之情,为下片写分别难舍作好铺垫。上片写到“锦幄初温”是入夜情事,下片却写到“三更”半夜,过片处有一跳跃,中间省略了许多情事。“低声问”一句直贯篇末。谁问?未明点,读者从问者声口不难会意是那位女子。为何问?也未明说,读者从“向谁行宿”的问话自知是男子的告辞引起。写来空灵含蓄。挽留的意思全用“问”话出之,更有味。只说夜深(“城上已三更”)、路难(“马滑霜浓”)、“直是少人行”,只说“不如休去”,却不直道“休去”,表情措语,分寸掌握极好。“言马言他人,而缠绵偎依之情自见,若稍涉牵裾,鄙矣。”(沈谦《填词杂说》)这几句不仅妙在毕肖声口,使读者如见其人;还同时刻画出外边寒风凛冽、夜深霜浓的情境,与室内的环境形成对照。则挽留者的柔情与欲行者的犹豫,都在不言之中。词结束在“同”上,结束在期待的神情上,意味尤长。恰如毛稚黄所说:“后阕绝不作了语,只以‘低声问’三字贯彻到底,蕴藉袅娜。无限情景,都自纤手破橙人口中说出,更不别作一语。意思幽微,篇章奇妙,真神品也。”
 词中所写的男女之情,意态缠绵,恰到好处,可谓“傅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不沾半点恶俗气味;又能语工意新,“香奁泛话吐弃殆尽”(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六),堪称本色佳制。

古诗《少年游》赏析解读 - 言情赠友诗 - 可可诗词网

少年游

 

春情


 满庭清露滴花明,携手月中行。玉枕寒深,冰绡香浅①,无计与多情。 奈他先滴离时泪,禁得梦难成。半晌欢娱②, 几分憔悴, 重叠到三更。
 
 “春情”字面意思是指春天萌发的感情,这里特指少男少女间一种相思惆怅之情。这首词通过有情人的合而复分,传写离别相思之情,一唱三叹,绵邈凄恻。
 该词首二句是一个闪回镜头,是有情人咀嚼离别相思之苦时的回忆和断想。那是一个“玉阶生白露”的美丽的夜晚,满庭的香花挂满晶莹的露珠,在月光下明光耀眼。一对有情人便在这充满诗情画意的情境中携手而行,或许是奔向一个既定的目标,或许是 “情来任闲步”,那情景,那况味,是使人终身难以忘怀的。
 接着镜头从忆念过去的情景转回现实。“玉枕” 、“冰绡”均为闺房中物和衣饰,由此推断,主人公应为女性。“玉枕寒深”,分明是化用了李清照 《醉花阴》词 “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的意境。以玉枕寒深表明自己孤寂相思之苦。与有情人分离持续时间之长、空间相隔之远,皆由 “寒深”二字一笔道出。“寒”既是指严冬天冷之体寒,更是指凄苦无依之心寒。“冰绡”是白缣做成的女子的衣服,这是与情人幽会时穿过的冰绡,因为有情人的远别而日久闲置不穿,冰绡上的香气已经很淡很浅了。“香浅”表明离别之日久,也暗传出主人公百无聊赖的心境。李商隐有两句诗 “舞鸾镜匣收残黛,睡鸭香炉换夕熏”与此二句表达的情境略同。“无计与多情”是言异地相隔,欲语无应,满腹相思之春情无人理会,没有什么能酬答和代替这深挚的情意,万般无奈,只有诉诸笔端,写进词中了。
 上半阕通过昔日相聚、今日别离之情境的对比描写,表明有情人的爱恋相思之深。
 下半阕进一步写有情人远离相思之苦。离别时心上人涕泪沾襟的情景,至今仍历历在目。“禁得梦难成”言自己难以入梦,实际上是说自己因离别相思而辗转反侧,难以成眠。古人常常把现实世界不能得以实现的事情通过梦幻来完成,而此处却写梦也难成,则主人公于凄苦现实中欲求解脱而又不能解脱的万般无奈之心境,就可想而知了。正因为难以在梦中作长久的期会,只有在忆想中追寻往昔的流光,故而只有“半晌欢娱”。这片时的欢娱引发的是更强烈的相思,强烈的相思带来的是主人公的孤苦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那憔悴中蕴含的,除了无望的凄寂,还有执著的切盼和不息的期望。于是便有了下面的行为: “重叠到三更。”这里,“重叠”是叠冰绡。在古典诗词中,重叠冰绡是表达爱情相思的意象。宋徽宗《宴山词》有“裁剪冰绡,轻叠数重,淡著燕脂匀注”句。徽宗词的女主人公是在等待情人幽会,虽是相思切盼,情人却不久将至,故云“轻叠数重”。陈子龙《少年游》 的主人公久别相思,佳会无期,梦也难成,故云“重叠到三更”。叠绡到三更,是一种寂寞孤苦的驱遣,正如一个古老的故事所道,未亡人深夜里一遍又一遍地点数铜钱,并非为了数钱,而是为了心中愁思苦闷的寄托。另“重叠到三更”也表明主人公对爱情的执著: 希望与无望交织仍充满希望,落寞与切盼叠加仍执著切盼。这不正表明主人公对爱情的真纯与深挚么?
 该词风流婉丽,以跌宕之笔传写远离相思之情,感人至深。邹祇谟评这首词云: “词不极情者,未能臻妙如此,朦胧宕折,应称独绝。” ( 《陈忠裕全集》) 确为的评。

古诗《少年游》赏析解读 - 言情赠友诗 - 可可诗词网

少年游

 离多最是,东西流水,终解两相逢。浅情终似,行云无定,犹到梦魂中。 可怜人意,薄于云水,佳会更难重。细想从来,断肠多处,不与者番同。
 
 古今中外许多诗人都用他们饱蘸着感情的笔触,从不同的角度去描绘别离的痛苦。晏几道的这首《少年游》,也是写伤离怨别的,它和古今中外许多写别离之痛的诗章并列而不逊色。
 晏几道的《少年游》 共两首,这里选的是第一首。
 这首词的上片写物。前三句“离多最是,东西流水,终解两相逢。”化用乐府诗《白头吟》: “躞蹀御沟上, 沟水东西流。”以流水各奔东西说明分离之最,但即使是无情的各奔东西的流水也“解”要两相逢。“离多”,许宗彦鉴止水斋明钞十六家词本《小山词》作“离人”,显误。接着三句“浅情终似,行云无定,犹到梦魂中”,转写天空中的行云。和流水相比,行云飘忽不定,终似浅情,但有时也会飘入梦魂中相会。“终似”,晏瑞书本《小山词》作“长似”,不如“终似”意长。
 下片进而写人事,开首三句“可怜人意,薄于云水,佳会更难重”。人意和行云、流水相比,是薄于行云、流水的。也就是说,人意之薄,甚于行云、流水。正由于此,别离之后就难重逢了。这三句,从表面看来,平平淡淡,其实包含着词人的许多辛酸。第三句“佳会更难重”的“重”字,是一个用得极佳的字,它既说明以前有过“佳会”,又表示今后不会再有“佳会”了,同时还为下文 “不与者番同”埋一伏线。最后三句 “细想从来,断肠多处,不与者番同”。作者细想平生,几经别离,多处断肠,但都不能和这次分离的痛苦相比。词至此,戛然而止,但情之深,离之痛,亦如流水,亦如行云,无休无止。
 整首词,上片是宾,下片是主。上片是为下片作铺垫的。上片分述流水、行云,使两者并列。下片则将行云、流水合二为一,与 “人意”并列。变化多端而自然流畅,此非一般词人所能到也。

咏花诗词之《少年游》全诗原文鉴赏 - 可可诗词网

少年游

 

杨亿


 江南节物,水昏云淡,飞雪满前村。千寻翠岭,一枝芳艳,迢递寄归人。寿阳妆罢,冰姿玉态,的的写天真。等闲风雨又纷纷,更忍向、笛中闻。

 杨亿是“西昆体”诗的代表作家,往往以堆砌辞藻,玩弄典故为能,这首词也运用了一些书卷和典故,却能“体认着题,融化不涩”(张炎《词源·用事》),“以意贯串,浑化无痕”(周济《宋四家词序论》),因而词章秀丽,意趣典雅,给人以很好的艺术享受。
 词的上片写梅占春光,梅迎雪放,从梅的这些特点生发出无限的情思。“江南节物”三句,是写江南春早,使人最先感到春的气息的是迎着冰雪开的早梅。在这里,词人不着痕迹地化用了齐己的“前村风雪里,昨夜一枝开”(《早梅》)的诗意。既没有点破梅,又没有刻画梅,却从“水昏云淡”中,前村飞雪中,烘托出梅的“冰姿玉态”来。在雪里寻梅,从梅花那里得到春的信息,前人在诗词中已经有了充分的表现,但词人以广阔的江南为背景,借神于水,借色于云,把梅的傲雪精神表现得淋离尽致,而又从前人的诗句中脱化出来,乍看了无痕迹,细玩又有浓厚的书卷气息,非胸罗万卷者,是不容易达到这种“离形得似”的艺术境界的。后面三句,抒发由此而引起的悠悠情思。“千寻翠岭,一枝芳艳”两个对句,整炼工巧,流动脱化,给人以芳润妩媚的艺术感受。“翠岭”,指位于粤、赣交界处的梅岭,据传张九龄为相,令人开创新路,沿途植梅,故有是称。“迢递寄归人”,暗用陆凯赠范晔的诗:“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亦如着盐水中,视之无形,食之有味。这种用事的艺术手腕,把心物交感之际那种最新鲜,最强烈的感受曲尽其妙地表现出来。
 下片写梅的美,是上片的一枝“芳艳”的进一步描绘。并从风雨摧残中引起词人的惆怅和伤感,使人感到别有寄托蕴于其内。“寿阳妆罢”,用寿阳公落额上的故事。据唐韩鄂《岁华纪丽·人日梅花妆》云:南朝宋武帝女寿阳公主曾经睡在含章殿的檐下,梅花落到她的额上,成五出之花,怎么拂拭也留着花的印痕,宫中争相摹仿,于是有所谓梅花妆。词人接着用“冰姿玉态”,自然天真作进一步的刻画,实处间以虚意,死处参以活语,就更加光彩百倍,把梅都写活了。“的的”是明明白白的意思;“天真”,是自然本色的意思。《庄子·渔夫》中有一个最为恰切的解释说:“真者,所以受于天也,自然不可易也。”词人把它运用到这里,就是说梅花的姿态是那样的自然那样的淡雅,是自然赋予它的特性。可是,象梅花这样的“冰姿玉态”,高风亮节,也要遭到风雨的摧残,这就从物态的刻画上开拓出来,别有寄托了。“等闲风雨”两句,正因为寄托了词人的升沉之感,在芳菲缠绵之中,具沉郁顿挫之致,非一般拟声摹形的咏物词可比。词人在这里用一个“又”字表示自己同样在人生旅途上经历风波;又用了“等闲”两字来表达其遭到摧残的“平白无故”。“更忍向、笛中闻”,是以情语作结,辞尽意远,真味无穷,化用了李白“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与史郎中听黄鹤楼上吹笛》)的诗意。李白借笛中有《梅花落》的曲调,运用“双关”的修辞手段,写出当时冷落的心境,在苍凉的景色中透露内心的悲凉。而词人则是在风雨纷纷的现实中,感到名花零落的悲哀,在悠扬的笛声中,不忍听到《梅花落》的曲词,从而抒发其别有怀抱的感慨,深婉含蓄,工于运意,借物以言情,即景而发感,造成若即若离,似而不似的艺术境界。在这里还要进一步指出的词人在这首词中,句句在写梅,却没有出现一个“梅”字,而又无隐晦之嫌,哑谜之病,自然是咏物词中的佳作。

历代诗词精品之《少年游》鉴赏 - 可可诗词网

少年游

 

晏几道


 离多最是,东西流水,终解两相逢。浅情终似,行云无定,犹到梦魂中。
 可怜人意,薄于云水,佳会更难重。细想从来,断肠多处,不与者番同。


 此词抒离别怨情,章法最活。全词共三层。上片作两层比起。先以双水分流设喻:“离多最是,东西流水。”以流水喻诀别,其语本于传为卓文君被弃所作的《白头吟》:“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第三句却略反其意,说水分东西,终会再流到一处,等于说流水不足喻两情的诀别,第一层比喻便自行取消。于是再设一喻:“浅情终似,行云无定。”用行云无凭喻对方一去杳无音信,似更妥贴。不意下句又暗用楚王梦神女“朝为行云”之典,谓行云虽无凭准,还能人梦。将第二个比喻也予取消。短短六句,语意翻复,不及写到“可怜人意”,已有柔肠百折之感了。
 这里,有两点值得特别一提。其一,两层比喻均有转折而造句上均有所省略,“东西流水”与“行云无定”,于前句为宾语,于后句则为主语。即后句省略了主语。用散文眼光看来是难通的,即使在诗中这样的省略也不多见,而词中却常常有之。这种省略法不但使行文精炼,同时形成一种有别于诗文的词味。其二,行云流水通常只作一种比喻,此处分用,“终解”与“犹到”在语气上有强弱之别,仿佛行云不及流水。故两层比喻似平列而实有层递关系,颇具新意。
 过遍处将前二意合并,说:“可怜人意,薄于云水”,同时就更进一层。流水行云本为无情之物,可是它们或终解相逢,或犹到梦中,似乎又并非一味无情。在苦于“佳会更难重”的人儿心目中,人情之薄岂不甚于云水!翻无情为有情,原是为了加倍突出人情之难堪。最后的沉痛情语也就顺势进发而出:仔细回想,过去最为伤心的时候,也不能与今番相比呢!“细想”二字,是抒情主人公直接露面。而经过三重的加倍渲染,这样明快直截的内心独白中,自觉有充实深厚的内蕴。
 《少年游》上下片格式全同,每片也由相同的两小节(以韵为单位)构成。作者利用调式的这一特点,上片作两层比起,云、水意相对,四四五的句法相重,递进之中,有回环往复之致。而下片又更作一气贯注,急转直下,故绝不板滞。恰如近人夏敬观所评:“上分述而又总之,作法变幻。”

古代爱情诗词《》少年游原文、鉴赏、赏析和意境解读 - 可可诗词网

少年游

 栏干十二独凭春, 晴碧远连云。 千里万里, 月三月,行色苦愁人。谢家池上,江淹浦畔,吟魄与离魂。那堪疏雨滴黄昏,更特地、忆王孙。
 这是首写春日里一个女子睹芳草而怀游子的词。首两句“栏干十二独凭春,晴碧远连云”,写这个女子独倚在弯弯曲曲的栏干上,观望着这万物复苏的大地上,芳草滋长,风和日丽。“栏干十二”,语出南朝乐曲《西洲曲》:“栏干十二曲”。在这里,也可以说是这位女子心情的一种象喻。面对无边春色而她独自一人,她心里交织着对春日来临的欣喜和惆怅,对丈夫的思念和怨恨,思绪纷乱,正如这栏干一般曲折难尽。“晴碧”,形容芳草的滋润蓬勃,暗中反衬她的寂寞孤独。“远连云”,芳草无边,这自然使她联想到天边外远游的爱人。爱人却不能陪伴她共赏无边春色,睹春伤春,不禁黯然! 故作者进一步写道:“千里万里,二月三月,行色苦愁人。”“千里万里”两句,空间与时间对得很工整规矩,但容量极大,一下子从眼前的画面跳出来,大大开阔了作品境界,增强了感情气势。这位女子睹芳草而想到芳草的千里万里无处不生,更想到了那千里万里之外的爱人;他在哪里? 何日才能重聚? 在这二月三月春光明媚的时候,她的思念与日俱增,愈趋强烈,青春华年里,她所能做的,竟然只是等待! 语词里不无这样微微的忧虑;或许他回来时,芳草却已经凋零了。“行色苦愁人”,写这位女子的脑际中时常浮现出爱人在旅途中的情景,越想越难以自解。这三句是全词的画龙点睛之笔,放肆的着笔,特立的意象,明快的语感形成了巨大的感情容量,形成了一个青春生命的深深的叹息。
 词的下阕的起句分别用了两个与春草有关的典故以寄相思之情。“谢家池上”,据说谢灵运因梦其弟谢惠连,醒后得佳句“池塘生春草”;“江淹浦畔”,语出江淹《别赋》:“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 ”“吟魄与离魂”,有人认为乃复指,吟魄指谢,离魂指江,似不当。观其上下句的意思,吟魄即离魂也,离魂即吟魄也,是一个东西,它们与前面的两个典故都用来表示春日里对亲人的刻骨相思。“那堪疏雨滴黄昏”,疏雨、黄昏,都带着浓重的凄迷怅惆的调子,这是词中的传统意象。选用一个“滴”字,与其说是写春雨的淅沥连绵,不如说更多的是为了写出女主人公此时面对黄昏疏雨那种拂不去除不净的无尽思绪,它正象滴滴春雨一般,细微而缠绵,让人不堪忍受,后来李清照《声声慢》中写道:“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很可能受到欧阳此作的启示,同时也可以看作为这个词句准确的阐发。“更特地”,更加地、加倍地意思。“忆王孙”,语出《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王孙原指隐士,这里喻女子所思念的游子。
 据《能改斋漫录》载,欧阳修此词原为赋草而作,但由于作者没有为咏物而咏物,在词中表现了许多抒情的内容,故词成之后,虽然从描写到用典处处不离春草,其抒情内容却使赋草只成为一种象喻和铺垫。与欧阳修的其他爱情词相比,此作写得特别典雅,作者用了诗词中好几个传统意象,自然贴切,深化了词的境界。全词抒情深挚含蓄,词语明白易懂,表现了那种传统文化素养很深的士大夫词作特有的隽永韵味。
少年游

少年游

杜安世


小楼归燕又黄昏。寂寞销高门。轻风细雨,惜花天气,相次过春分。
画堂无绪,初燃绛蜡,罗帐掩余薰。多情不解怨王孙。任薄幸一从君。

这是一首闺妇思君的怨词。全词以写景起始,以写怨别相思的愁绪归结,情景交融,很生动地描画出一位思君而又怨君的闺妇形象。此词用白描手法,以真率晓畅的语言,通俗自然地去抒写热烈沉挚的情感,是这首词很突出的艺术特点。
☚ 水调歌头   锦堂春 ☛
00010828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5:5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