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经济Wheat Economy小麦经济曾是加拿大经济的支柱之一。大平原有三种气候土壤带:北方黑土亚温地带,最适于乳制品业和混合农业;大草原南部淡褐色土壤带,更适合放牧牛羊;南方暗褐色土壤半干旱地带,非常适合小麦生长,是加拿大最好的小麦产地。19世纪初,上、下加拿大当局大力发展移民和土地垦殖。住在森林地带的农户,每年一家能开出4英亩~5英亩的新地种植小麦。在开发较早的地方,农业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摆脱原始状态。一些地区采用连作、轮作或套种法。到40年代,农具有很大改进,产量不断提高。大规模的面粉加工业也在上加拿大发展起来。由于英国颁布《谷物条例》,对加拿大小麦经济起到刺激作用。到20世纪,小麦成为加拿大主要的出口商品。 1850年~1855年,小麦生产在中部经济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形成独特的“小麦经济”。这在萨斯喀彻温省最为明显。1896年~1920年间,世界小麦价格飞涨,加之从美国引进农业技术,加拿大的农业生产提高很快。大草原诸省有60% 以上的人口从事以小麦为主的农业耕作。小麦种植面积从1901年的430万英亩增至1921年的2600万英亩。1901年的小麦出口收益不足700万加元,1921年达3.11亿加元,占加拿大总出口贸易的25%以上(1901年占4%),成为全国产值最高的出口项目。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小麦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仍然在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到1920年,引进资本的来源转向美国。加拿大丰富的资源吸引越来越多的美国资本。战前还是负债国的美国,战后成为债权国。这时,加拿大以小麦发展为主导的国民政策越来越不适应新的发展与需求。1920年,萧条威胁加拿大经济。到1924年,小麦价格降至每蒲式耳1.07加元,不足1917年~1920年的一半。欧洲增加对加拿大粮食的进口量,使小麦价格达到1925年的每蒲式耳1.68加元。到1926年,大草原经改良的土地增至5000万英亩,小麦出口收益达2.5亿加元。1926年~1929年,小麦出现高涨形势。1928年小麦产量5.67亿蒲式耳,小麦出口约占世界的50%。小麦品种的改良使艾伯塔和萨斯喀彻温北部地区的小麦生产进一步发展,使之继续统治两省的经济。1929年~1930年大萧条袭击美国,欧洲市场对小麦的需求日益减少,加速小麦在经济中的衰落。由于现代工业迅速形成,大部分小麦产区已经达到地理极限,一些地区退出小麦生产势在必行。美国的农业保护主义使加拿大小麦在美国几乎找不到市场。马尼托巴省把重点从小麦转到别的方面,艾伯塔省紧随其后。30年代的大萧条使加拿大经济结束小麦时代。以后,一方面压缩小麦生产,另一方面大量提高乳制品和畜牧产品的产量。1942年~1943年,艾伯塔省肉猪产出的现金收益超过小麦的收益。40年代~50年代,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革。城市人口猛增,艾伯塔省达到75%。小麦生产省萨斯喀彻温的农业人口下降23%。然而,小麦对加拿大经济的贡献仍不可低估。1952年小麦出口额超过6.2亿加元,占当年加拿大总出口值的14%。1987年小麦种植面积达1350.75万公顷,产量2634.22万吨,出口额32.24亿加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