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小麦条锈病流行规律及防治方法研究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小麦条锈病流行规律及防治方法研究 小麦条锈病流行规律及防治方法研究科技成果。由甘肃省农科院植保所小麦锈病研究组王吉庆、宋位中、叶国玉、陆家兴、刘守俭、郭满库、姜根菊承担,于1958—1966年、1970—1977年进行并完成。获1978年甘肃省科学大会奖和全国科学大会奖。甘肃是全国小麦条锈菌重要越夏基地,条锈菌在甘肃有甘青高原晚熟春麦、洮岷晚熟春麦自生麦苗、渭河上游自生麦苗、六盘山晚熟春麦、陇东高原自生麦苗共5个越夏区系。此项研究一是摸清了病害流行规律及发病循环,在省内首次证实小麦条锈菌主要在海拔2300米左右的晚熟春麦及海拔1400米(陇东)或1600米(陇南)以上的小麦和黑麦自生麦苗上越夏。旬平均气温22℃~23℃,是条锈菌越夏温度上限。条锈菌在海拔1600米(陇南)或1400米(陇东)以下地带越冬。1月份平均气温 -6℃~-7℃,是条锈菌越冬的温度下限。白龙江、嘉陵江、渭河、泾河流域的沿川及半山地带是条锈菌越冬基地。早春旬平均气温2℃、旬平均最高气温8℃时,越冬条锈菌回苏显病。在感病品种面积大、早春菌源量大,4、5月份降雨量各在40~50毫米以上,平均气温在13℃~15℃以上的条件下,冬麦区条锈病必然会大流行。条锈病除了在西北、华北区间完成周年发病循环外,还存在着在陇南境内越冬越夏菌源就地传播的周年发病小循环,这是导致条锈菌生理小种及品种抗锈性加速变异的重要因素,为新小种形成的策源地。二是做了生理小种及品种抗锈性鉴定。条锈菌生理小种在甘肃的消长趋势是:1962年1号小种占优势;1963—1964年10号小种上升,并取代1号小种优势地位;1974—1976年17号、18号、19号小种占主导,特别是19号占绝对优势地位;1977年还发现尤皮Ⅱ致病的新类型。通过用不同生理小种及多点自然鉴定,为育种先后提供了一批抗源亲本材料,如水源11、永010344等为抗多小种及持久抗性材料。三是提出了防治方法:避免过早播种,早春进行镇压、耙耱;用200~300倍氟化钠、氟矽酸钠消灭越冬及早春菌源;采用休闲地伏耕、夏种地中耕除草、消灭自生麦苗等措施,以消灭越夏菌源。该项成果在选育、推广种植抗锈、耐锈小麦新品种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 天水市科技功臣奖 黄河流域小流域综合治理和大面积保持水土措施的研究和推广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