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小血管吻合术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小血管吻合术 小血管吻合术小血管一般指直径2~3mm以内的血管,其吻合方法有缝合法、套管法、器械缝合法和粘合法等,其中以间断缝合法简便且疗效好,临床上常用。直径超过3mm的血管尚可考虑用连续缝合。 图1 (5) 血管床灌洗和血管断端冲洗:对小脏器移植,多数主张灌洗;对吻合血管的各种组织移植,一般不必灌洗;对血管断端内的血液或血块,需用含0.5~1.0‰肝素的生理盐水冲净,减少局部血液凝固的机会,尚可保持组织的湿润。实验证明,血管内膜外露于空气,干燥超过1小时,有50~100%内膜发生坏死。若怀疑近端动脉内有血栓,可松开其血管夹作检查。无喷射出血者,则需进一步分析属于血管痉挛抑或血栓堵塞所致。解决的办法是在阻塞的近端挤压,有时能挤出血栓,或者逆行注入上述肝素溶液3~4ml,既畅通血管又能使断端充满肝素溶液,防止局部血栓形成。 (6) 缝合:采用二定点或三定点间断缝合,前者先在血管断面上、下方各缝一针,然后在其间平均地缝1~2针。完成前壁缝合以后,将血管翻转180°,再缝后壁。三定点法是在血管相隔120°位置各缝一针,然后在两针间平均地缝合。直径1mm以下的血管缝4针;1~1.5mm的缝6~8针;1.5~2.0mm的缝8~10针;2~3mm的缝10~12针。直径1mm以上的静脉,其缝合针数比上述适当减 图2 图3 少。α针角度与血管壁平面垂直,贯穿管壁全层 (图2)。缝针的边距约为血管壁厚度1~2倍,缝静脉的比例还可大些。小血管壁菲图4 A.打第一个结 B.打第二个结 薄,前后壁往往相贴着,最好利用反压器伸α管腔协助缝合(图3 ),避免刺伤或缝针穿透对壁。出针务需顺针的弧度,轻柔地拉出。若出针有阻力,多由于缝线带住外膜(由外向内缝)或异物阻挡,此时将缝线退回1~2cm,去掉阻挡的原因,缝线便顺利通过。用两个尖镊子套圈打结(图4)。在结第一圈时助手轻轻对压血管壁使血管端对合或内膜外翻,随后拉紧缝线。连打三个结。第一个结不宜太紧,在显微镜下通过血管壁见到一个线环,其直径相当于缝针的边距为适合。第二、三个结必须扎紧,以免松脱。 上述每项操作均不允许使用镊子钳夹血管内膜,以免引起内膜损伤,会导致血栓形成。 完成动、静脉各一支缝合后,去除血管夹,恢复血循环。先开放静脉后开放动脉。静脉先放近端夹、动脉则相反。在维持血液循环情况下,再缝其余需要缝合的血管。理想的吻合是两端对合完整,血管行径直,张力适中,不漏血。若有少许漏血,采用湿棉花片或止血海绵轻轻贴上止血。倘因缝合太疏所致的漏血,最好加针缝补。 (7) 将血管藏于良好的组织床内。 端侧吻合 指血管的一端与另一血管的侧壁相吻合。常用于两种情况 ❶两端血管口径相差超过1/2。 ❷不切断侧端血管的基础上作吻合。端侧吻合的原则和端端吻合相同外,其要点: (1) 血流方向一致的端侧吻合:其偏斜角以30~60°为适合。 (2) 侧壁开孔:最好采用(8~9)-0号缝线吊起血管壁,用微形弯剪一次剪开。侧孔务必贯穿血管的全层而且边缘齐整,孔径的大小和端侧断口一致。 (3) 缝合顺序: 先在侧孔开口的两端或两侧方各缝一针,然后在两针之间平均缝合。 盘端吻合 属端端吻合的一种。当血管两端的口径悬殊不便吻合时,在小径的血管分支处切成盘口状,增加其周径,与另一血管端相吻合(图5)。 图5 图6 盘侧吻合 属端侧吻合的一种。当血管端的口径过细不便吻合时,在它的分支处切成盘口状,与另一血管的侧壁相吻合。 嵌接吻合 属于端端吻合的一种。接通的血管是通过附带非主要血管段两端吻合所完成(图6)。 ☚ 显微外科基本技术 淋巴管静脉吻合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