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小肠某段沿其系膜长轴发生旋转而引起的一种肠梗阻。本病起病急骤,有呕吐、腹痛、腹部包块等。发病时间较长者出现剧烈、顽固性呕吐,内容为小肠内容物;梗阻上部肠管胀大,可见蠕动肠型及听到气过水声。X线检查有助于诊断。治疗,以早期手术为主。
小肠扭转
小肠扭转是一种发病甚急的机械性肠梗阻,在我国约占急性肠梗阻的第二至第五位,山区农村、工地发病率高。多发生在20~50岁之间的男性,男女之比约为10:1,体力劳动者多于脑力劳动者。正常情况下,小肠具有一定的弹性,发生扭转自行复位,扭转在180°以上不能自行复位者,才有临床意义。小肠扭转的原因有两个方面。
❶解剖因素: 如小肠系膜过长,肠系膜根部因炎症或粘连而变窄,先天性中肠旋转不良等,使悬挂于系膜上的小肠易发生旋转;
❷发病诱因: 包括小肠重量的增加(饱食或食物中纤维残渣过多、便秘、肠蛔虫团、肠壁大肿物等),肠蠕动功能紊乱,体位突然改变等,都可促使本病的发生。多为顺时针扭转,常在180~360°之间,有时可达540~720°,或更多。好发生于回肠,空肠或全小肠扭转较少见。肠扭转后,可发生闭襻性肠梗阻和肠系膜血管的血运障碍,肠襻两端皆出现闭塞,但近侧肠管的液体或气体,可随着肠蠕动进入闭襻内,加之肠腔内大量渗出,致使闭襻内积气和积液不断增多,造成肠腔内压不断升高。严重者肠管发生绞窄、出血、坏死,甚至穿孔。
患者常选择一种特殊的体位,即胸膝位或屈曲侧卧位。发病时腹痛十分剧烈,位于脐周,呈持续性,阵发性加重,并有腰背部牵扯痛。若腹痛发展为持续性绞痛而间隔时间短,则有肠绞窄的可能。腹痛出现不久,即可发生恶心呕吐,开始以胃、十二指肠内容为主,后期则呕出粪样物。相继出现腹胀和停止排气排便。患者周身症状多比一般机械性肠梗阻严重。腹部检查可有腹胀(可能有不对称的腹部膨隆)、脐周压痛、肠音活跃;发生肠绞窄时,可有绞窄性肠梗阻的体征。X线检查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在平片上可见空肠与回肠倒置,特殊的肠管排列(“S”状、同心圆状或香蕉状)、脊柱向左侧弯曲等。需要与其他原因引起的机械性肠梗阻、肠系膜动脉栓塞、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急性阑尾炎穿孔并发腹膜炎、小儿中毒性消化不良等相鉴别。
手术是小肠扭转的主要疗法,一经确诊应及早进行。切开腹膜后,将扭转与膨胀的肠襻提出腹腔外并用温盐水纱垫妥加保护,随即查明其扭转方向,进行复位。复位后逐段检查肠襻血运恢复后的生活力,确定有无坏死及其范围大小。如需切除,则应在切除后进行端端吻合。晚期病人,为防止复位后因坏死肠襻内积存的大量中毒物质迅速吸收而引起或加重休克,亦可先切除已坏死的肠襻,然后再进行复位,复位后再仔细检查其余肠襻的生活力,最后进行端端吻合。小肠扭转往往需要切除较多的肠管,这是引起术后短肠综合征的最主要原因。因此,既应注意完全切除已经坏死的肠襻,亦要尽量保留那些可能恢复生机的肠襻,以预防短肠综合征的发生。小肠扭转的死亡率较高,一般在15~40%之间,除注意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外,还应注意预防,如饮食习惯,饱餐后避免剧烈劳动及运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