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小柴胡汤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小柴胡汤

和解剂之一。出自《伤寒论》。柴胡60克、黄芩45克、人参(或党参代)45克、半夏45克、甘草(炙)30克、生姜45克、大枣30克。为末,开水冲调,候温灌服,或水煎服。马、牛250~300克;猪、羊60~80克。功能和解少阳,扶正祛邪。主治邪入少阳半表半里。证见寒热往来、精神时好时坏、不欲食、时见呕吐、脉弦者宜用。方中柴胡透达少阳之邪,疏解气机壅滞,为主药;黄芩清泄少阳之郁热,为辅药;二药合用,和解少阳,以除寒热往来。半夏和胃降逆,党参、甘草补正和中, 为佐药;生姜、大枣调和营卫,为使药共同合成和解少阳,扶正祛邪。综观全方,能升能降,能开能合,去邪而不伤正,扶正又不留邪,故前人喻为少阳枢机之剂,和解表里之总方。
本方主治外感热病中的半表半里证。亦可用于体虚及母畜产后感寒或发情期间外感。本方对多种细菌、流感病毒及钩端螺旋体有一定抑制作用,并能缓解机体对入侵病原体产生的反应,有明显的解热、抗炎、镇吐、祛痰、镇咳和保肝利胆等多种效能。

小柴胡汤

《伤寒论》方。柴胡半斤,黄芩、人参、炙甘草、生姜各三两,半夏半升,大枣十二枚。水煎去渣,分三次服,日三次。功能和解少阳,治少阳病,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脉弦;及妇人热入血室,暮则谵语,或疟发寒热等症。近代常用于感冒、疟疾、慢性肝炎、慢性胆囊炎等见有少阳证者。若胸中烦而不呕,去半夏、人参,加栝萎一枚; 口渴,去半夏、人参合前为四两半,天花粉四两; 腹中痛,去黄芩,加芍药三两; 胁下痞硬,去大枣,加牡蛎四两; 心下悸,小便不利,去黄芩,加茯苓四两; 不渴,外有微热者,去人参,加桂枝三两,温覆微汗愈; 咳嗽,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半升、干姜二两。方中柴胡散邪透表,使半表之邪得以外宣; 黄芩除热清里,使半里之邪得以内彻; 人参、甘草益气扶正,以助祛邪; 半夏和胃降逆而止呕,并制约柴胡助呕之弊; 生姜、大枣配甘草调和营卫以行津液。诸药合用,共成和解少阳、补中之功。实验研究: 本方有诱导干扰素作用,对肝损伤有保护作用,能降低血清GOT、GPT直,促进肝细胞再生;并能提高血清高密度脂蛋白,降低低密度脂蛋白。

小柴胡汤radix bupleuri decoction for regulating shachang

中兽医方剂名。出自《伤寒论》。由柴胡、黄芩、党参、制半夏、炙甘草、生姜、大枣组成的汤剂。功效和解少阳,扶正祛邪。主治少阳病。症见寒热往来,精神不振,饥不欲食,口干色淡红,脉弦等。

小柴胡汤 《伤寒论》

【组方药物】 柴胡12克 黄芩9克 人参6克 半夏9克 炙甘草5克 生姜9克 大枣4枚
【制剂用法】 上药7味,以水1.2升,煮取600毫升,去滓,再煎取300毫升,分2次温服。
【主要功效】 和解少阳。
【适应病证】 伤寒少阳症。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妇人伤寒,热入血室;疟疾、黄疸与内伤杂病而见少阳证者。
【加减应用】 若胸中烦而不呕,去半夏、人参,加栝楼实1枚;若渴,去半夏,人参加至9克,栝楼根12克;若腹中痛者,去黄芩,加芍药9克;若胁下痞鞭,去大枣,加牡蛎12克;若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去黄芩,加茯苓12克;若不渴,外有微热者,去人参,加桂枝6克,温覆微汗愈;若咳者,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5克、干姜5克。
【临床验证】 1.肝炎:小柴胡汤提取剂治疗23例非甲非乙型肝炎和7例乙型肝炎,每日于早、晚饭前服5~10克,连服6个月。其有效率为46.7%,以日服10克组疗效为高。对强的松龙治疗无效且产生副作用的慢性活动性肝炎患者45例,应用本方后,激素副作用消失时间为2~6个月,肝炎症状、体征和肝功能改善分别为78%、62%和58%。2.胆汁返流性胃炎:治疗36例,每日1剂,30天为1疗程,治1疗程后,痊愈者占91.7%,2疗程后,痊愈者占94.4%。3.急性水肿型胰腺炎:以本方去人参加木香、赤芍、丹参、金钱草、败酱草治疗50例,全部治愈,平均治愈时间为6、8天。4.发热:虚人感冒16例,小儿夜热15例,原因不明发热3例,随症加减,治后皆获良效。
【方义分析】 方中柴胡清透少阳半表之邪,从外而解为主;黄芩清泄少阳半里之热为辅;人参、甘草益气扶正,半夏降逆和中为佐;生姜助半夏和胃,大枣助参、草益气,姜、枣合用,又可调和营卫为使。诸药合用,共奏和解少阳之功。故适用于少阳诸证。
【实验研究】 1.抗实验性肝损害:能减轻急性肝细胞的损害,防止转变为慢性肝损害,抑制肝硬变进展,促进肝损害细胞的再生。2.具有抗炎作用。3.调节机体免疫功能。4. 抑菌(包括球菌、杆菌),抗病毒。5.解热作用。6.兴奋垂体-肾上腺功能。7.改善造血机能。8.抗血小板聚集作用等(以上均参《中成药与名方药理及临床应用》)。

小柴胡汤

小柴胡汤

此方是东汉末年著名医家张仲景所创。载于《伤寒论》。被誉为治伤寒少阳证之第一要方。由柴胡八两,黄芩、人参各三两,半夏半斤,炙甘草、生姜各三两,大枣十二枚所组成,水煎服。由于此方治疗范围广泛,为历代名医所喜用,宫廷医生亦不例外。据《本草纲目》引庞士英《谈薮》云: 南宋时宫廷医官孙琳,因治好宋宁宗幼时所患淋症而闻名。朝廷要员张知阁,久病如疟,热时如火,一年来已被此病折靡的形消骨立,所请诸医,多投鹿茸、附子等热性药物,使病情愈发严重,闻孙琳医名,急召之诊治。孙琳只投小柴胡汤一贴,服之即热减八九,三服则霍然而愈。清代宫廷医案,使用小柴胡汤及其加减方的病案也极多见。

☚ ">   螽斯丸 ☛

小柴胡汤

《伤寒论》方。由柴胡、黄芩、人参、半夏、甘草、生姜、大枣组成。功用和解少阳。主治伤寒少阳证,症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或妇人伤寒热入血室,及疟疾、黄疸、内伤杂病而见少阳证者。

小柴胡汤

小柴胡汤

出自《伤寒论》,由柴胡12克黄芩9克人参6克半夏9克甘草5克生姜9克大枣4枚组成。具有和解少阳之功。主治:
❶伤寒少阳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
❷疟疾、黄疸及经期感冒而见少阳证者。

☚ 增液承气汤   柴胡疏肝散 ☛

小柴胡汤xiǎocháihútāng

《伤寒论》方。柴胡八两, 黄芩、人参各三两, 半夏半升,炙甘草、生姜各三两, 大枣十二枚。水煎,分三次服。功能和解少阳。治少阳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脉弦, 妇人伤寒热入血室, 及疟疾等。

小柴胡汤

小柴胡汤

本方出自《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治中》。是和解少阳之主方。《千金要方》有小柴胡汤方,但更名为黄龙汤。方由柴胡半斤,黄芩三两,人参三两,半夏(洗)半升,甘草(炙)三两,生姜(切)三两,大枣(擘)十二枚组成。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功能和解少阳。主治少阳病,口苦、咽干、目眩,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舌苔薄白,脉弦;或妇人伤寒热入血室,以及妇人产后,经期感冒风邪见有以上症状者。
本方所治证属邪在半表半里,少阳失和所致。故治宜和解少阳。方中柴胡清透少阳半表之邪从外而解为君药;黄芩清泄少阳半里之热为臣药;人参、甘草扶正达邪,半夏降逆和中止呕为佐药;生姜助半夏和胃,大枣助参、草益气,姜枣相合,又有调和营卫的作用为使药。诸药合用,可使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临床以往来寒热,心烦喜呕,胸胁苦满,舌苔薄白,脉弦为辨证要点。此外如疟疾、黄疸、妇人产后或经期感受风邪见有上述少阳证者,皆可选用本方加减治疗。原方加减法:“若胸中烦而不呕者,去半夏、人参,加瓜蒌实一枚;若渴去半夏,加人参合前成四两半,栝蒌根四两;若腹中痛者,去黄芩,加芍药三两;若胁下痞硬,去大枣,加牡蛎四两;若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去黄芩,加茯苓四两;若不渴,外有微热者,去人参,加桂枝三两,温复微汗愈;若咳者,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半升,干姜二两。”服本方后若见汗出,是外邪去,表里已和的正常现象。若患者素体正气较虚,或由误治损伤正气,服药后往往见到寒战而后发热汗出,是谓战汗。战汗的汗出是服小柴胡汤后,正胜邪却的标志,此时须注意护理。
柴平汤(《景岳全书》卷五十四) 柴胡、人参、半夏、黄芩、甘草、陈皮、厚朴、苍术。水二钟,加姜、枣煎服。功能和解少阳,燥湿化痰。主治湿疟脉濡,一身尽痛,手足沉重,寒多热少。
柴胡枳桔汤(《重订通俗伤寒论》) 川柴胡一钱至钱半,枳壳钱半,鲜生姜一钱,青子芩一钱至钱半,桔梗一钱,新会皮钱半,雨前茶一钱。水煎服。功能和解表里。主治往来寒热,两头角痛,耳聋目眩,胸胁满痛,舌苔白滑,脉右弦滑,左弦而浮大。

☚ 和解剂   大柴胡汤 ☛
00004077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1 23:4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