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小李杜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小李杜 小李杜唐诗人李商隐、杜牧之并称。二人俱以律、绝见长,尤善为咏史诗,借古讽今,别出机杼,同为晚唐著名诗人。后世为与李白、杜甫并称相别,遂称为“小李杜”。 ☚ 三李 皮陆 ☛ 小李杜 小李杜晚唐诗人李商隐和杜牧的并称。二人生活在同时,且皆为独具一格的杰出诗人,后人往往并提。明胡应麟云:“李商隐、杜牧之齐名晚季,咸称李杜。”清吴锡麒曰:“义山、牧之,世亦以李杜并称。”因与盛唐伟大诗人李白、杜甫的并称“李杜”相别,遂称“小李杜”。清薛雪曰:“筹笔驿‘笔’字,不可实作笔墨之笔用。唐人如杜牧之‘挥毫胜负知’,李玉谿之‘徒令上将挥神笔’,皆实作笔墨之笔用矣。小李杜尚欠主张,况他人乎。”(《一瓢诗话》)其诗有相似之处,如均在政治抒情诗和咏史诗方面有较高成就,诗作的感伤情调较浓,皆于几乎难以为继的唐代诗坛上独辟蹊径,另创新格。然二人相异之处更甚。杜以七绝为长,富有诗情画意,风格俊爽豪健,清新隽永;李以七律见胜,工于比兴和用典,诗风深婉含蓄,富丽精工。清刘熙载云:“杜樊川诗雄姿英发,李樊南诗深情绵邈。”(《艺概·诗概》) ☚ 玉谿生体 二李 ☛ 小李杜 义山、牧之,世亦以“李杜”并称……实为有唐一代诗人之殿。蒞中原之牛耳,张大国之蝥弧,并号霸才,足推余勇。 晚唐中牧之与义山俱学子美,然牧之豪健跌宕,而不免过于放,学之者不得其门而入,未有不入于江西派者。不如义山顿挫曲折,有声有色,有情有味,所得为多。冯定远先生谓熟观义山诗自见江西之病,余谓熟观义山诗兼悟西昆之失。西昆只是雕饰字句,无论义山之高情远识,即文从字顺犹有间也。 杜樊川诗雄姿英发,李樊南诗深情绵邈。其后李成宗派而杜不成,殆以杜之较无窠臼与? 小李杜 小李杜晚唐文学家李商隐、杜牧的并称。二人以诗齐名于时,“世亦以李杜并称”(吴锡麟《杜樊川集注序》)。为别于盛唐的李白、杜甫,故又称“小李杜”。《新唐书·杜佑传》:“牧之诗,情致豪迈,人号为小杜,以别杜甫云。”他们诗歌成就颇高,感时、抒怀、咏史、咏物、写景、艳情皆备。商隐以七律见长,多用比兴,牧之以七绝取胜,文词清丽。清·刘熙载说:“杜樊川诗雄姿英发,李樊南诗深情绵邈”(《艺概·诗概》),基本概括出各自的主要风格特点。小李杜的文、赋在当时亦自成名家。杜牧为文主张“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兵卫”(《答庄充书》),其文、赋清丽雅洁,“纵横奥衍,多切经世之务”(纪昀《四库全书总目》)。代表作为《阿房宫赋》,它借秦王朝覆灭事讽谕晚唐政治,旨在以古鉴今,借古讽今,现实很强,在写法上则借鉴中唐古文家以散文为赋的传统,融叙事、描写、抒情、议论为一炉,铺排而不滞累,流丽而多气势,格局风致已开宋代文赋的先河。李商隐工于骈文,他首次把自己的骈文定名为“四六”,自后“四六”便成为骈文的又一通称。他的骈文远承徐陵、庾信,近承陆贽,又善于创新,以使事精博色泽浓丽见长。商隐原有《玉谿生赋》1卷,宋代王应麟《困学纪闻》称他的赋“曲尽小人之情状”。今仅存《虱》、《蝎》两篇讽刺短赋,全为四言八句形式,内容大致是讽刺那些干坏事的卑劣小人。杜牧有《樊川文集》;李商隐文集已散佚,后人辑有《樊南文集》。(王 琳)【马扬】 即“扬马”。西汉著名辞赋家司马相如、扬雄之合称。刘勰《文心雕龙·辨骚》曰:“是以枚贾追风以入丽,马扬沿波而得奇。其衣被词人,非一代也。”详见“扬马”。 ☚ 小赋 【四画】 ☛ 小李杜指晚唐诗人李商隐、杜牧。清吴锡麒《杜樊川集注序》:“义山、牧之,也亦以‘李杜’并称。”因有李白、杜甫并举于前,为相区别称为“小李杜”。 小李杜xiao li duThe Young Li and Du,poets Li Shangyin and Du Mu of the Tang Dynasty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