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小建中汤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小建中汤

《伤寒论》方,又名虚劳小建中汤。桂枝 (去皮)、生姜各三两,炙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芍药六两,饴糖一升。水煎去渣,入饴糖烊化,分三次服,日三次。功能温中补虚,和里缓急,治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 并治虚劳萎黄,小便自利; 及伤寒阳脉涩、阴脉弦、腹中急痛; 或心中悸而烦者; 近代也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肠功能紊乱而见脾虚寒证者。本方系桂枝汤倍芍药,加饴糖组成。方中饴糖合桂枝,甘温相得,温中补虚; 饴糖、甘草和芍药,酸甘相须,和里缓急; 又以生姜之辛温,大枣之甘温,辛甘相合,健脾胃而和营卫。因此本方可以温中补虚,和里缓急。实验研究: 本方加黄芪、当归可防止结扎幽门所致的胃溃疡发生,抑制胃液分泌,减少游离酸和总酸度,使胃液的pH值上升; 可抑制鸽胃的正常运动及家兔的肠运动,在一定程度上能对抗乙酰胆碱和毛果芸香硷所致的肠痉挛。

小建中汤 《伤寒论》

【组方药物】 桂枝9克(去皮) 甘草6克(炙) 大枣12枚(擘) 芍药18克 生姜9克(切) 胶饴30克
【制剂用法】 上药6味,以水7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滓,加入饴糖,更上微火烊化,分2次温服。
【主要功效】 温中补虚,和里缓急。
【适应病证】 虚劳里急,腹中时痛,喜得温按,按之则痛减,舌淡苔白;或心中悸动,虚烦不宁,面色无华;或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现用于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神经衰弱、慢性肝炎等见有上述症状者。
【注意事项】 呕家、吐蛔、中满者均忌用。
【临床验证】 1.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以本方治疗35例。结果:痊愈31例,停药1年随访,未见复发(《浙江中医杂志》1978,2:9)。2.帕金森氏震颤:经某院诊为此病1例。用本方55剂后震颤基本消除,已能参加体力劳动(《湖南医药杂志》1983,1:58)。3.其他:此外本方对虚劳发热、体质虚弱、更年期综合征等均有治验报道。
【方义分析】 本方为桂枝汤倍芍药加饴糖组成。方中重用饴糖温中补虚,和里缓急;桂枝温阳散寒;芍药和营益阴;炙甘草调中益气。诸药合用,共奏温养中气,平补阴阳,调和营卫之功。为补中妙剂。
【实验研究】 1.抗实验性胃溃疡:本方有滋养、强壮作用,动物实验表明,本方有促进胃溃疡愈合作用。其注射剂对十二指肠溃疡有制酸作用(《中医方剂选讲》1981,109及《中草药》1983,12:23)。2.解痉、镇痛作用:拆方分析本方有解痉、镇痛以及抗变态反应等作用。

小建中汤

《伤寒论》方。由芍药、桂枝、炙甘草、生姜、大枣、饴糖组成。功用温中补虚,和里缓急。主治虚劳里急,症见腹中时痛,温按则痛减,舌淡苔白,脉细弦而缓;或心中悸动,虚烦不宁,面色无华;或四肢酸楚,手足烦热,咽干口燥。

小建中汤

小建中汤

出自《伤寒论》,由芍药18克桂枝9克炙甘草6克生姜10克大枣4枚饴糖30克组成,水煎,对入饴糖,温服。有温中补虚,和里缓急之功。主治虚劳里急,腹中时痛,喜温喜按,温按则痛减,舌淡苔白;或心中动悸,虚烦不宁,面色不华,四肢酸楚,手足心热,咽干口燥。气虚甚者,可加黄芪9克,名“黄芪建中汤”;产后虚羸不足,腹中时痛不止,可加当归12克,名“当归建中汤”。临床用之,以虚劳里急腹痛为主,或加黄芪,或加当归,不必拘于男妇之分与是否产后,审知气血之虚孰甚,便可择宜用之。

☚ 理中丸   四逆汤 ☛

小建中汤xiǎojiànzhōngtāng

又名虚劳小建中汤。《伤寒论》方。桂枝三两, 炙甘草二两, 大枣十二枚, 白芍六两, 生姜三两, 饴糖一升。水煎去滓, 入饴糖溶化, 分三次服。功能温中补虚, 缓急止痛。治脾胃虚寒而致的脘腹挛痛, 喜温喜按, 或虚劳发热,或心悸虚烦等。也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肠功能紊乱而见胃虚寒证者。实验研究:本方加黄芪、当归, 可防止结扎幽门所致的胃溃疡发生, 抑制胃液分泌, 减少游离酸和总酸度, 使胃液的pH 值上升; 可抑制鸽胃的正常运动及家兔的肠运动, 在一定程度上对抗乙酰胆碱和毛果芸香碱所致的肠痉挛。

小建中汤

小建中汤

本方出自《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备急千金要方》以桂心易桂枝名芍药汤。方由桂枝(去皮)三两,甘草(炙)二两,大枣(擘)十二枚,芍药六两,生姜(切)三两,胶饴一升组成。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纳饴,更上微火消解,温服一升,日三服。功能温中补虚,和里缓急。主治虚劳里急,腹中时痛,喜得温按,按之则痛减,阳虚发热及心悸而烦者。
本方所治证属虚劳,是指中气虚寒,阴阳不和。其主治证有三。一是土虚木乘之腹痛;二是气血两虚之悸烦;三是阴阳不和之虚劳发热,及营卫不和之虚黄,妇人虚劳里急腹痛。虽见证不一,但总的病机则相同,即中气虚寒,肝脾失调,营卫不和,阴阳两虚。故治疗当以建立中气,调和阴阳,扶土抑木立法。本方以建立中气为主,但与大建中汤相比,药力小而和缓,故名小建中汤。方中胶饴(即饴糖)甘温入脾,能温中补虚,和里缓急为君,合甘草则补脾养胃之力得到加强;桂枝温阳气,芍药养阴血,二药调和阴阳为臣;芍药并能扶土抑木,与甘草相合,酸甘化阴,又缓急止痛为佐;生姜辛温,大枣甘温,辛甘相合,能健脾而和营卫为使。合而成为温建中气,平补阴阳,调和营卫之剂。本方是以辛甘与酸甘相配,辛合甘而生阳,酸得甘以生阴,阴阳相生,中气自立,这是制订本方的用意所在。本方现临床上也用于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慢性肝炎、神经衰弱、再生障碍性贫血、功能性低热等属阴阳气血失调者。但本方以甘药为主,故呕家、吐蛔、中满者不可使用。《兰台轨范》指出:“古人所云虚劳,皆是纯虚无阳之证,与近日之阴虚火旺,吐血咳嗽者正相反。”小建中汤治阴寒阳衰之虚劳,所以对阴虚偏热的衄血,烦热,口干咽燥,舌绛少苔,脉象细数者,切勿轻投。小建中汤即桂枝汤倍芍药并重用饴糖而成,与桂枝加芍药汤相比较,虽然均治腹痛,但有虚实之分。前者治虚劳腹痛,按之则痛减是虚;后者主太阳下后,邪气内传为腹满时痛是实。二方仅差一味饴糖,而饴糖为本方的主药,有和中补虚,缓急止痛作用,但更重要的是在于建立中气。可见,没有饴糖,就不能称建中,所以,若用小建中汤而不用君药饴糖,即是桂枝加芍药汤,不仅达不到建中的目的,而且有失仲景制方的本意。
黄芪建中汤(《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即小建中汤原方加黄芪一两半,余依小建中法。功能建中益气。主治虚劳里急诸不足。
当归建中汤(《千金翼方》卷六) 原名内补当归汤。即小建中汤原方加当归四两,余如建中法。功能建中补血。主治产后虚赢不足,腹中疼痛不止,吸吸少气,或小腹拘急挛痛引腰背。

☚ 丁胡三建汤   大建中汤 ☛
00004195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5:0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