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小尔雅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小尔雅》

训诂书。 旧题汉孔鲋著。 它是 《孔丛子》 的第十一篇, 宋代人方录出单行。 经宋元学者考证, 《孔丛子》是一部伪托孔鲋的著作。但魏王肃、晋杜预注经已引及 《小尔雅》, 《隋书》、 《旧唐书》 的《经籍志》和 《新唐书 ·艺文志》已有晋李轨 《小尔雅解》一卷, 说明已在魏晋时流行。 虽说不知作者, 但可以肯定在汉末已经成书。 今本 《小尔雅》13卷, 收词语374条。13卷是: 《广诂》、 《 广 言》、《广训》、《广义》、《广名》、《广服》、《广器》、《广物》、《广鸟》、《广兽》、 《广度》、《广量》、《广衡》。 因它是增广补充 《尔雅》 的, 所以各卷都有 “广” 字。 前十卷是按 《尔雅》分卷系统安排的,后三卷则是 《尔雅》所没有的。它所收录的, 有 《尔雅》漏收的先秦词语, 也有两汉的通行词语。《小尔雅》的注家有晋代的李轨,其书已佚, 宋代有宋咸。 清代戴震对此书批评甚多, 后胡承珙著《小尔雅疏证》,针对戴氏的批评,一一给以辨释。王煦 《小尔雅义疏》也对戴氏作了反驳。 此外还有宋翔凤的 《小尔雅训纂》, 胡世琦 《小尔雅义证》, 葛其仁的 《小尔雅疏证》,朱骏声的 《小尔雅约注》和任兆麟的 《小尔雅注》等。 其中以胡承珙的 《小尔雅义证》 和宋翔凤的 《小尔雅训纂》较好。

小尔雅

小尔雅

训诂著作。旧题汉代孔鲋著。《汉书·艺文志》有《小尔雅》一篇,无著作者姓名。本书是为增广《尔雅》的内容而作,共十三篇。前十篇对《尔雅》的十九类进行调整,重新分类,补充解释词语。后三篇是增加的内容。
《小尔雅》的解释体例,全部仿照《尔雅》。一是用一个普通词去解释一组同义词,如《小尔雅· 广诂》“逼、尼、附、切、局、邻、傅、戚,近也”;二是用通名解释别名,如《小尔雅·广兽》“豕,彘也;彘,猪也”;三是用语句解释词义,如《小尔雅·广兽》“鸟之所乳谓之巢,鸡雉所乳谓之窠”。
《小尔雅》在《尔雅》的基础上进行了增补,书中保存了部分古代训诂,对研究古代汉语的词汇和语义,提供了材料,曾受到后世训诂家的重视。但全书所收仅三百七十四个词语,内容单薄;对许多同义词,只有一个概括的解说,缺乏具体辨析。所以戴震认为“《小尔雅》一卷,大致后人皮傅掇拾而成,非古小学遗书也”。《小尔雅》的注本主要有:李轨《小尔雅解》、王熙《小尔雅疏》、胡承珙《小尔雅义证》、宋翔风《小尔雅训纂》、葛其仁《小尔雅疏证》。参阅杨琳《小尔雅今注》(上海辞书出版社)。

☚ 尔雅义疏   广雅 ☛

小尔雅

训诂书。著者不详。原书早亡佚。今存的是后人从《孔丛子》中抽出的第十一篇。分为《广诂》、《广言》、《广训》等十三章。除度、量、衡三章外,都是补充《尔雅》的。体例也仿照《尔雅》。其书虽出伪托,但大概也是汉代人所著,并且保存了不少古训,因此也受到训诂家的重视。主要的注本有清代胡承珙的《小尔雅义证》,宋翔凤的《小尔雅训纂》,葛其仁的《小尔雅疏证》、朱骏声的《小尔雅约注》等。

小尔雅

小尔雅

训诂学著作。一卷。《汉书·艺文志》记有《小尔雅》一卷,列于《尔雅》之后,无撰人名氏。《隋书·经籍志》称《小尔雅》一卷,李轨略解,亦无撰人姓名。新、旧《唐书》两志同此。宋人所编《崇文总目》始载《小尔雅》一卷,孔鲋撰,《宋史·艺文志》亦载孔鲋《小尔雅》一卷,陈振孙《直斋书录题解》云:“今馆阁书目云孔鲋撰,盖即《孔丛子》第十一篇也……当时好事者抄出别行。”《郡斋读书志》及《玉海》等也称《小尔雅》一卷,孔鲋撰。由于史籍记载语焉不详,故后世学者对此书作者及成书时代持论各异。一说今之《小尔雅》非汉志之《小尔雅》,乃后人“皮傅掇拾”而成,戴震、段玉裁等人主此说。一说《小尔雅》系出自王肃之手,持此说者为臧庸等人。另有一说以为《孔丛子》虽为伪书,然《小尔雅》则以古小学遗书之面目,完整地保存于《孔丛子》之中,虽因循习已久,有淆乱混杂之处,但绝非“皮傅”之作,此一说的代表人物有胡承珙、朱骏声等。看来,《小尔雅》与《尔雅》有相似之处,系汇编前人古训而成,约成书于汉末,魏晋年间已很流行了。今本《小尔雅》盖不同于《艺文志》所录。书名何以称《小尔雅》,宋代宋咸云:“经传字义,有所未畅,绎而言之,于《尔雅》为小焉。”
今本《小尔雅》共收词语三百七十四条,分为十三章:广诂、广言、广训、广义、广名、广服、广器、广物、广鸟、广兽、度、量、衡。同《尔雅》相较,有依其类别的,有合或分的,亦有新增的。《尔雅》十九类均用“释”,而《小尔雅》前十章均用“广”,盖取补充推广之意。“广诂”、“广言”、“广训”三章系对《尔雅》“释诂”、“释言”、“释训”的补充,解释一般词语。“广义”解释一些专指的、较特殊的词语,如无配偶的称谓、男女越礼交往的称谓等,“广名”解释有关丧葬、丘墓等名物,这两章增广了《尔雅》“释亲”。“广服”解释衣帽鞋袜及其制作的原料——丝麻布帛等,此外还有释床、扇、杖、印等用物,这一章分自《尔雅》“释器”,但“释器”仅解释服饰各部分之名称,广博远不如《小尔雅》。“广器”解释弓矢、干戈、舟船、车舆以及城池、水泽之名,这一章是广《尔雅》“释器”之未备,同时也广了《尔雅》“释地”。“广物”之“物”,是指田禾的茎、果实之名称,收割田禾工具之名称,计算田禾数量之名称以及木本植物果实之名称等,这一章是对《尔雅》“释草”及“释木”的补充、扩大。“广鸟”从习性及外形上详述了鸣雁、慈乌、鸦乌、燕鸟的特点,这章是对《尔雅》“释鸟”的补充。“广兽”主要释豕之名,还释了鸟、鸡、鱼之所生、所息,这章是对《尔雅》“释兽”和“释畜”之补充。度、量、衡三章均不见于《尔雅》,系将散见于经典、沿袭于方俗的有关内容汇集于一处,如“五尺谓之墨,倍墨谓之丈”,“一手之盛谓之溢,两手谓之掬”,“二十四铢曰两”等。此书体例与《尔雅》大致相同。
《小尔雅》广《尔雅》之未备,补《尔雅》之不足。《尔雅》已有者,《小尔雅》一般不收;《尔雅》所无者,《小尔雅》广之;《尔雅》详者,《小尔雅》以广博补之;《尔雅》简者,《小尔雅》详释之。《小尔雅》虽篇幅不大,但内容极为丰富,系“雅学”一重要著作,于训诂学上有相当价值。
有《丛书集成本》,宋宋咸注。另有清宋翔凤《小尔雅训纂》,《清经解本》。清葛其仁《小尔雅疏证》,《咫进斋丛书本》。清胡承珙《小尔雅义证》、《墨庄遗书本》、《聚学轩丛书本》等。现以《小尔雅义证》最为通行。

☚ 释名   广雅 ☛
小尔雅

小尔雅

也称《小雅》。《汉书·艺文志》有《小雅》一篇,后代有人以为即《小尔雅》。今存为《孔丛子》中的第11篇,内分《广诂》、《广言》、《广训》等13章。其中除度、量、衡3章外,都是补充《尔雅》的。体例亦仿《尔雅》。据清戴震等考证,是后人纂辑而成,非《汉书·艺文志》所称之旧本。清胡承珙有《小尔雅义证》,宋翔凤有《小尔雅训纂》,葛其仁有《小尔雅疏证》。此书有卢抱经校刊本。埤雅 (宋)陆佃著。20卷。初名《物性门类》 后改今名,取辅佐《尔雅》之意。分释鱼、释兽、释鸟等8类。解释名物,略于形状而详于名义。征引古书,探求其得名之由来,但引书不注出处。有《丛书集成初编》本通行。

☚ 广雅疏证   骈雅 ☛

小尔雅xiǎo ěr yǎ

《本草纲目》序例第1卷引据古今经史百家书目(3)。训诂书名。也叫《小雅》。《汉书·艺文志》有《小雅》一篇。或以为即《小尔雅》。今存的是《孔丛子》中的第十一篇,内分《广诂》、《广言》、《广训》等十三章。其中除度、量、衡三章外,都是补充《尔雅》的。体例也仿《尔雅》。据清·戴震等考证,是后人撰辑而成,非《汉书·艺文志》所称之旧本。

小尔雅

亦称《小雅》。十三篇,即《广诂》、《广言》、《广》、《广义》、《广名》、《广服》、《广器》、《广物》、《广鸟 》、《广兽》、《度》、《量》、《衡》。十三篇中《度》、《量》、《衡》三篇《尔雅》所无,为《小尔雅》新增者。另十篇皆为增广补充《尔雅》者,故称“广”也。《小尔雅》所释词语名物计三百七十四事(胡朴安统计),大多数为《尔雅》所未备,少数见于《尔雅》者,释义与《尔雅》亦有别,唯《广言》之“印,我也”;“登,升”也等条与《尔雅·释诂》无别,这些词条可能为后人所窜入。《汉书·艺文志》于“孝经类”载《小尔雅》一篇,无撰人名氏;《隋书·经籍志》“论语类”有《小尔雅》一卷,注:李轨略解;《旧唐书·经籍志》“小学类”有《小尔雅》一卷,注:李轨解;《新唐书·艺文志》载《李轨解小尔雅》一卷,可证宋以前无道撰人名氏者。宋人所编《崇文总目》及晁公武《郡斋读书志》、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王应麟《玉海》所引《中兴馆阁书目》,皆云孔鲋所著。《宋史·艺文志》载孔鲋撰《小尔雅》一卷。宋人无道李轨解者,是晋人李轨注,宋时已亡佚不传矣。《汉志》所载之古本《小尔雅》亡佚甚早,今本《小尔雅》为后人从《孔丛子》中抽出别行的。《孔丛子》旧题孔鲋传。孔鲋是孔子八世孙,为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博士,事迹见于《史记·孔子世家》。孔鲋无著《孔丛子》的记载,宋濂《诸子辨》、胡应麟《四部正讹》、姚际恒《古今伪书考》等并云《孔丛子》乃伪书。今本《小尔雅》为《孔丛子》之第十一篇,其书非孔鲋所撰无疑。今本《小尔雅》作者问题,清儒争论纷纭,可归纳为三说:甲、谓今本《小尔雅》是后人掇拾而成书,非古小学遗书。此说戴震主之,段玉裁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并同戴说;乙、谓三国魏人王肃所伪造。此说臧镛主之;丙、谓是古小学之遗书,而采入《孔丛子》者。此说胡承珙主之,宋翔凤、葛其仁、王煦、朱骏声、任兆麟等并同胡说。《小尔雅》一书非孔鲋所撰无疑;谓王肃著,证据不足;其书体例尚较严整,亦非后人掇拾王肃、杜预等人之说而成者;胡氏等人谓乃古小学遗书而采入《孔丛子》之说为是。《小尔雅》成书甚早,书成于《尔雅》之后不久,汉世此书已见征引,魏晋以后征引尤多。晋人李轨为之注解。李氏注解之本至宋已佚。宋人遂从《孔丛子》第十一篇中将《小尔雅》钞出,而成别行之本。此本与《汉志》所载者不当大异,乃魏晋人伪造《孔丛子》时,摭取流行于其时的《小尔雅》纳入书中。故《小尔雅》并非伪书,确为古小学之遗书也。《小尔雅》书名,宋宋咸注释曰:“经传字义有所未畅,绎而言之,于《尔雅》为小焉。”此篇乃羽翼《尔雅》之作,故于《尔雅》称“小”也。《小尔雅》训诂体例全仿《尔雅》。《广诂》、《广言》、《广训》三篇,大体用“某者某也”方式,多集比若干同义近义之词,然后用训释词概训释其意义,如《广诂》之“逼尼、附、切、局、邻、傅、戚,近也。”是为“通训”之法。《广义》以下十篇,则多用“某某谓之某某”或“某某曰某某”之例,多数为一词一训,训释词既训释其意义,往往又辨析相类相关语词名物间的区别。《小尔雅》收词甚少,连训释语在内尚不足万言,且因《孔丛子》为伪书,遂多以为《小尔雅》亦为伪书,故清代学者,对此书殊少征引,不甚重视。然此书成书甚早,且能增广补充《尔雅》所未备,故与《尔雅》有并存之价值;是书保存的古代词语名物,是汉语词汇史研究有价值的材料,也是经籍训诂的重要工具。胡朴安《中国训诂学史》将是书训诂与毛传、郑笺相较,证明相合处甚多,说明《小尔雅》确足以广《尔雅》之所未备,亦为训诂之资粮也。故魏晋以降,传注多所征引,李善《文选注》引之尤多,可证是书在训诂学上有相当高的价值。黄季刚曰:“清人则以其在伪书中,多不肯引用,不知《小尔雅》与经传相应,宋翔凤《训纂》可取证。”(《文字声韵笔记》)阳山顾氏《文房五雅全书》、《说郛》、《古今逸史》、《汉魏丛书》、《龙威秘书》等皆收有《小尔雅》。顾氏本据夷白斋宋本重雕;尚有明胡文焕校刊本、徐北溟据唐石经校乾隆刊本、卢抱经堂校刊本;《丛书集成》初编据顾氏本排印,最易得。

小尔雅

小尔雅

亦称《小雅》。训诂书。《汉书·艺文志》载“《小尔雅》一篇”。清钱大昕说:“李善《文选》注引《小尔雅》皆作《小雅》。此书依附《尔雅》而作,本名《小雅》,后人伪造《孔丛》,以此编窜入,因有《小尔雅》之名。”(《潜研堂集》)班固《汉志》未著《孔丛》而录《小尔雅》,可知其当在《孔丛》之前。或系孔壁中文。今存《小尔雅》,即《孔丛》之第十一篇,计分《广诂》、《广言》、《广训》、《广义》、《广名》、《广服》、《广器》、《广物》、《广鸟》、《广兽》、《广度》、《广量》、《广衡》13篇。清宋翔凤有《小尔雅训纂》,万其仁有《小尔雅疏证》,胡承珙有《小尔雅义证》。现《义证》最通行。

☚ 小毛公   小夏侯 ☛

小尔雅

亦称《小雅》。训诂专书,是《尔雅》之后第一部《尔雅》派训诂著作,也是我国出现较早的一部小型词典。始载于《汉书·艺文志》,一篇,无撰者姓名。北宋以后诸多书目题为汉孔鲋撰,已知此属伪托。而究竟撰者何人,亦不可考,故至今仍沿旧题署名未改。但清以来许多学者以《小尔雅》出自《孔丛子》,《孔丛子》又被定为伪书,连带《小尔雅》也多被认为伪书,“大致后人皮傅掇拾而成,非古小学遗书也”,或是“后人采王肃、杜预之说为之也”(清戴震《东原文集》卷三“书《小尔雅》后”),总之不是《汉书·艺文志》所载《小尔雅》。据清胡承珙考证,西汉毛亨为《诗经》作传,东汉郑众、马融为《礼经》作注时,所引资料就已往往与《小尔雅》内容相合之处。大概由于未标书名,才引起了后人的怀疑。 又《说文》所引《尔雅》之“”,明属《小尔雅》中字。《小尔雅》原即单独流行的,将它编入《孔丛子》,作为其中第11篇,系唐以后人所为。《孔丛子》虽是伪书,但也是古人多取古书而成的。《小尔雅》由此被编入其中,基本上是完整的,“未必多所窜乱也”(胡承珙《小尔雅义证·自序》)。胡氏的说法,均有所据,较之诸说,最为可信。事实上,《小尔雅》也不可能是后人采集三国魏王肃、西晋杜预之说所为。因为其一,胡承珙的考证表明了远在王、杜之前,人们已经多引该书;其二,杜预在集注《左传》时所引资料更有标明出自《小尔雅》者。此外,杜预是明言征引《小尔雅》的第一人。自他以后,标明征引《小尔雅》者明显增多,如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唐李善《文选注》、陆德明《经典释文》、孔颖达与贾公彦的经传义疏、司马贞的《史记索引》、释玄应所译佛经等,都曾如此。而且考其内容,俱在今传《小尔雅》中。《小尔雅》大概也因此才在后来又单行开来。综合以上,可以肯定今传《小尔雅》应即《汉书·艺文志》中所载的《小尔雅》,成书时间当在《尔雅》之后、《说文》之前,自魏晋之际始得流传。真正作者乃是其时的一位无名氏。《小尔雅》是在《尔雅》的影响下成书的。比之《尔雅》,内容既少,价值亦小,因以为名。今传诸本均分13篇,内容是对《尔雅》的增益和补充。依次为: 广诂、广言、广训、广义、广名、广服、广器、广物、广鸟、度、量、衡。解释的名物,凡374个,连释文计算在内,不足万字。其广诂一广兽共10类,基本为《尔雅》所有,是对《尔雅》的增益,故称为“广”;度、量、衡3类为《尔雅》所无,是对《尔雅》的补充,故不称“广”。有的传本亦称为“广”,当是误加。具体而言,广诂、广言、广训3篇,是对《尔雅》前3篇即释诂、释言、释训的增益。所增释内容绝大部分为《尔雅》所无;其所有者,《小尔雅》的解释则异。广诂、广言多实词,广训多虚词。分如,“颁、赋、铺,布也”(广诂);“叟、艾,老也”(广言);“诸,之乎也”,“不肖,不似也”(广训);广名、广义两篇是对《尔雅》释亲篇的再分类与增益解释。《尔雅》释亲篇只解释亲属的名分名称,《小尔雅》嫌其不足,于是用广义篇从人的特殊称谓和特殊关系的角度,用广名篇从有关疾病、丧葬、丘墓这些人的特殊问题的角度予以增释。各如,“凡无夫无妻,通谓之寡”,“男女不以礼交谓之淫: 上淫曰丞,下淫曰报,旁淫曰通”(广义);“讳死谓之大行,死而复生谓之大苏”,“宰,冢也;垄,茔也”(广名);广服、广器两篇则主要是对《尔雅》释器篇的再分类性增益解释。广服篇主要增释衣饰及与之有关的名物,凡26件,《尔雅》释器篇中这类名物才十几件。如,“治丝曰织,麻纻葛曰布。布,通名也。”广器篇主要增释武器、车船、绳索方面的名物,还增释了几个地理名称。这样,它又兼有对《尔雅》释地篇的增释内容。分如,“干、瞂,盾也”,“小船谓之艇”,“车辕上者谓之”,“縚,索也: 大者谓之索,小者谓之绳”,“高平谓之太原”,“泽之广谓之衍”;广物篇是对《尔雅》释草、释木两篇的兼类增释,凡为部分禾谷、蔬菜及与之有关的行为、计算和个别树木果实的名称。如,“生曰谷,谓之粒;菜谓之蔬,禾穗谓之颖”,“拔心曰揠”,“棘实谓之枣”;广鸟篇仅是对《尔雅》释鸟篇的增释。但只有4件。如,“去阴就阳者,谓之阳鸟,鸿雁是也;纯黑而反哺者,谓之乌”;广兽篇则是对《尔雅》释鱼、释鸟、释兽、释畜诸篇的兼类增释。主要增释了猪的种类,另为鸟巢、鸡窠、鱼橬。如,“豕,彘也;彘,猪也。其子曰豚”,“鸟之所乳谓之巢,鸡雉所乳谓之窠,鱼之所息谓之橬”;度、量、衡3篇所释内容均为《尔雅》所无,是纯粹的补充。如,“跬,一举足也。倍跬谓之步”,“四尺谓之仞,倍仞谓之寻”(度);“一手之盛谓之溢,两手谓之掬,掬四谓之豆,豆四谓之区,区四谓之釜”(量);“二十四铢曰两”(衡)。《小尔雅》编排解释的体例,与其撰写目的的原则和方式一样,都是模仿《尔雅》的。表现在,首先,将各种词语和名物依类归并一起,集中解释,这与《尔雅》完全相同;其次,解释方法也是以义训为主。例略;第三,训诂术语全部沿用《尔雅》中者。凡有“某(某某),某也”、“某,某某也”、“语”、“言”、“曰”、“谓之”等;第四,训诂格式除广训篇“绳之,誉之言”一例以外,俱同于《尔雅》者。“誉之言”的“言”,依《尔雅》正例应放在“誉之”之前,这里放在后边,是仅存的一个变例。《小尔雅》的不足同样与《尔雅》几乎一样。比如对许多同义词,只有概括性解释,而无具体辨析。这就使得有些词语名物的确切含义,难以让人透彻了解,给使用造成了一定的难度。《小尔雅》具有较为重要的价值、作用和较为深远的影响。它是模仿《尔雅》而成书的,并对《尔雅》有不少的增益和补充,因此有附于《尔雅》而并存的价值,尤其是其中为《尔雅》所无的度、量、衡的内容,别有独特价值。西汉毛亨、东汉郑众、马融等训诂大家的儒经传注既已与之往往相合,西晋杜预标明书名引以注书之后,晋唐的许多训诂大家如郦道元、李善、陆德明、孔颖达、贾公彦、司马贞、释玄应等又都大量征引,表明它在历史上已经发挥了重要而积极的作用。在后代尤其是清及近现代的训诂史研究中,它也发挥了并将继续发挥应有的作用。它作为《尔雅》之后第一部《尔雅》派训诂专著,对后来此类著作及学术流派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后人对《小尔雅》的研究,始于东晋李轨的《略解》。不过,此后长期却无人留意。李轨《略解》也仅传至宋就因此亡佚。清代以后,《小尔雅》受到了真正的重视。清代对它的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多而且大,至今未能超过。其较为重要的著作,有王煦的《小尔雅疏》8卷,胡承珙《小尔雅义证》13卷,“补遗”1卷,宋翔凤《小尔雅训纂》6卷,葛其仁《小尔雅疏证》5卷。均可作为学习研究《小尔雅》的精注名著来用。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0:1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