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学的目的任务Xiaoxue tiyu jiaoxuede mudi renwu
根据国家教育方针和小学教学计划有关规定,对小学体育教学提出的要求和规定。通过体育教学,向学生进行体育、卫生保健教育,增进学生健康,增强体质,促进德、智、体全面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奠定基础。这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体育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的。体育教学目的任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实践不断变化与完善, 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先后六次颁发小学体育教学大纲, 每一部教学大纲对小学体育教学的目的、任务,都根据当时社会和教育的需要提出了明确要求。1950年8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了第一部《小学体育课程暂行标准》,提出三条小学体育教学的目标:
❶培养儿童健康知能、健美体格,以打好为人民、为国家的建设战斗而服务的体力基础;
❷培养儿童游戏、舞蹈、体操等运动兴趣和习惯,以发展身心, 并充实康乐生活:
❸培养儿童国民公德和活泼,敏捷、勇敢、遵守纪律,团结、友爱等品质,以加强爱国主义思想和集体主义精神。这一目标的确定,是针对当时国民经济恢复的需要,清除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教育思想,改善学生健康不良状况,保证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而提出的。1956年3月,教育部颁布了第一部小学体育教学大纲,规定小学体育教学的目的是:促进少年儿童成为全面发展的新人, 为将来参加建设社会主义社会和保卫祖国做好准备。基本任务是:促使儿童正在成长的身体获得正常的发育,锻炼他们的体格,增进他们的健康; 教给儿童教学大纲中所规定的基本体操和游戏的技能, 使他们能把这些技能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发展他们身体的素质(灵敏、迅速和有力量);培养儿童勇敢、活泼、积极、主动、互助友爱和坚韧的精神;培养他们的组织性和纪律性;培养儿童个人卫生和公共卫生的习惯; 培养儿童对体操和游戏的爱好和经常自觉地参加的习惯。这一目的任务的提出,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小学体育教学的改革,使教学工作走向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轨道。1961年,教育部颁布了第二部小学体育教学大纲,规定小学体育的目的是:增强学生的体质,向学生进行共产主义教育,使他们更好地学习、参加生产劳动和准备保卫祖国。基本任务是:
❶促进学生身体的正常生长发育和机能的发展, 增强身体对寒冷、炎热等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增进健康;
❷促进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劳动中所需要的身体基本活动能力和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
❸使学生了解体育的重要意义, 教给他们一些最基本的体育知识和锻炼身体的技能,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
❹通过体育教育学生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劳动,培养他们勇敢、坚毅、朝气蓬勃、服从组织、遵守纪律和集体主义等共产主义道德品质。这一部大纲从增强学生体质出发,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教学目的, 对指导我国小学体育教学起了重要的作用。1978年3月, 教育部颁布了第三部小学体育教学大纲,规定的小学体育教学目的是: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的重要方面。基本任务是:
❶根据少年儿童的年龄特点,有计划地组织锻炼学生的身体,促进他们的生长发育和身体机能的发展,培养身体正确姿势, 全面地发展身体素质和人体基本活动能力,提高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以收到增强体质的实效;
❷使学生学习一些浅易的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简单的技术,初步懂得用科学的方法锻炼身体;
❸结合体育教学特点,教育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不断地提高他们为革命锻炼身体的自觉性,逐渐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培养他们服从组织,遵守纪律,热爱集体,生动活泼,勇敢顽强,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这一目的任务力求清除 “文化大革命” 时期造成的危害, 对小学体育教学起了拨乱反正的作用。1987年1月,国家教育委员会(原教育部)颁布了第四部小学体育教学大纲,规定小学体育教学的目的是:增进学生健康,增强体质,促进学生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方面都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 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奠定基础。三项基本任务是:
❶全面锻炼学生的身体,促进学生身体的正常生长发育, 培养学生正确的身体姿态;促进学生身体机能、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的全面发展;增强学生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
❷初步掌握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要求小学生逐步地明了小学体育的目的任务; 学习日常生活和锻炼身体的简单的运动技术及基本技能; 学习日常生活和锻炼身体的方法和体育的娱乐方法。
❸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教育学生热爱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和主动性。提高学生关心自身健康的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组织纪律性和生动活泼、勇敢顽强、富于创造的精神,陶冶美的情操和培养文明行为。这一教学目的任务充分体现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需要,对推动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建立起完整的社会主义小学体育教学体系起了重要作用。1988年11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国家教育委员会制定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体育教学大纲。进一步明确了小学体育教学的目的。在教学任务中将体育教学的三项任务进一步充实完善,强调了发展学生的身体基本活动能力,培养锻炼身体的能力,掌握体育、卫生保健知识,逐步建立讲究体育卫生保健和注意安全的观念,发展学生个性,注重能力,培养和关心自身健康的社会责任感。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历次小学体育教学大纲的目的任务可以看出,体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体育的最终目的是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奠定基础。锻炼学生身体,增强体质是小学体育教学的鲜明特点。只有通过身体锻炼才能使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得到提高,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全面发展。身体的锻炼要通过学生掌握知识、技能来完成。只有在掌握体育知识、技能过程中,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培养优良思想品德。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培养良好的道德习惯,学生才能更加自觉地参加体育锻炼,学习和掌握体育知识、技能。因此,小学体育教学的目的和三项基本任务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教学中要全面贯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