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小儿阴病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小儿阴病

小儿阴病

阴病,指前阴局部病证。足少阴肾经之脉,其气通于阴,而肝脉又络于阴器;且前阴者,为宗筋之所聚,足太阴、阳明之所合。故小儿阴病常与肝、肾、宗筋等有关。阴病包括阴肿、偏坠、阴缩、囊痈、肾囊风和独肾。
阴肿: 指龟头、阴茎及阴囊肿大。单纯阴囊肿大,称脱囊。《小儿卫生总微论方》谓“肾经虚而邪气乘之,肾气通于阴,邪搏冲于下,则阴为肿”。然阴器乃诸筋的总会,若风寒湿热之邪与气搏结,气不得通,则结聚而成阴囊肿大或前阴瘙痒。风盛则多痒,湿盛则多坠,热盛则多肿,寒盛则多痛。外阴肤肿,痛痒下坠,为风湿下袭所致,治宜疏风利湿。用四苓散加独活,防风; 外用蝉蜕煎水温洗,或用紫苏叶为末,香油调匀涂之。如阴囊肿痛光亮者,此因心火移热于小肠,治宜清热泄火,用导赤散加山栀、橘核、猪苓、车前子、葱、茴香、槟榔以利气消肿。
偏坠: 又名差㿉。 即左或右侧睾丸作肿, 多因啼哭躽气不止,或食积不消,食气下行与阴气相搏,结聚不散所成。治宜消积软坚,用金铃子散加昆布、海藻、香附、木通。
阴缩: 指前阴收缩。《张氏医通》:“阴缩谓前阴受寒入腹内也。”包括男婴阴茎、阴囊及女婴阴唇内缩。一般多因邪入宗筋及厥阴所致。见“小儿舌病”条舌卷卵缩。
囊痈: 又名肾囊痈。为肝肾湿热之邪郁结不散下注肾囊而成。其症初起阴囊红肿,焮热疼痛,身发寒热,治宜解表透邪,用荆防败毒散加减;外用葱、盐熬汤烫之;寒热已退,用龙胆泻肝汤,以清肝泻热。若寒热不退或发热增高,局部肿痛益甚,焮红数日不止,为欲化脓,用托里消毒之剂,如五味消毒饮加青皮、当归、赤芍; 外用金黄散,或芙蓉花根叶捣烂敷于局部。脓成者,切开排脓,但应注意勿损害睾丸。
肾囊风,又名绣球风。系肾囊作痒的病证。因肝经湿热,外袭皮里而成。其症初起干燥痒极,喜浴热水,甚则局部出现疙瘩,形如赤粟,麻痒,搔破则脂水浸淫。皮肤热痛如灼者,属内热炽盛; 脂水甚多者,为湿浊偏盛。见于肾囊湿疹,神经性皮炎,核黄素缺乏症等病。治宜清肝化湿,用龙胆泻肝汤加减。外用蛇床子、威灵仙、当归、缩砂仁壳、土大黄、苦参、老葱头煎水熏洗。
独肾: 见载于《小儿卫生总微论方》。是指单侧睾丸。小儿生下一侧睾丸未降入阴囊,为单侧隐睾。绝大多数可在周岁以内自然下降;如至两周岁以上仍未下降,则下降的机会很少,一般不致影响日后生育功能。

☚ 小儿肠痈   小儿疝气 ☛
00019204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21: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