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杂病
小儿杂病包括:眼病、耳病、口腔病、肉核病、命脉病、蘑菇状泻病、虫病、臀车轮状疮。
❶小儿眼病:分恶声眼病和突发沙眼两种。恶声眼病指小儿出生之后立即所患的一种眼病。突发者称突发性沙眼,这两种眼病,症状均为目赤烧灼流泪。治疗,服《后续部》中的能明药油丸,小檗膏配母乳涂眼或白石花配母乳涂眼。红沙眼引起疼痛,用盐水冲洗,并用小檗膏、藏红花、麝香微量、冰片、熊胆等药汁的澄清液滴眼。
❷小儿耳病:耳病分母隆传子引起的耳病和伤热扩散耳病两种。母隆传子引起的耳病是一种先天性耳病,症见流脓耳聋;伤热扩散耳病是一种突发性耳病,症见发热、耳根肿大,颈项转动困难等。治疗,流脓者滋补母子二人,内服三果药油丸,用油香燃烟熏耳,灸第十三椎。脓水外流者,将光明盐、硇砂、紫硇砂各等量于酥油中煎熬,凉温后滴耳。耳中疼痛者用密生波萝花油滴耳。耳伤热扩散病,将黑矾、藏木香于麝香水中浸泡汁滴耳,内服紫草茸、藏木香汁。
❸小儿口腔病:口腔病分胎疹和不明原因的出疹(藏医称鬼疹)两种。胎疹为先天性疾病,无疼痛、口出疱疹;不明原因的出疹的症状为口腔出现白色疱疹、发烧。治疗,胎生疱疹,用肉、脂肪焦烟外熏,内服麝香,用茜草茎叶灸百会穴。不明原因所生的疱疹,将麝香、藏菖蒲、藏木香、诃子研末,以蜂蜜调和内服,口含黄矾浸泡液。
❹小儿肉核病(淋巴结核):此为一种脉管疾病,症见手足抽搐,右半侧身不能睡卧,身体不舒,精神萎靡不振。治疗,根据病情随症选用神奇汤、九味西藏猫乳散、“贝琼”丸、“格日琼”丸。外治,火灸剑突下右侧蛇眼穴,内服熊胆。
❺小儿命脉病:黄水侵入命脉而生的一种病,症见眼睛淡白,小儿肤色变黄,肌肉逐渐消瘦,体力衰弱。治疗,公认内服“贝琼”平息方有效,灸大椎穴、第九椎穴、第七椎穴对消除黄水侵入命脉症有佳效。
❻小儿蘑菇状泻症:吮舌头,吸吮指头,常泻黄蘑菇状大便。治疗,多食血肉之品,即可消除疾病。
❼小儿虫病:病情阵发性发作,手足弯曲,听到人声和狗声则病痛发作、哭泣。此病若落于肺脏则多痰,落入胆囊则面色变黄。治疗,服用四味麝香散加奶乳,用中尼大戟、干姜、酸藤果三药研末泻下,仍无效果者是虫与血液伴行之故,可于六合穴和胃“拉扎”穴放血。
❽小儿臀车轮状疮:肛门及臀部脉络红肿出脓水、脱屑,状如车轮辐条之一类疮疡。治疗,哺乳期母亲服用有关能消除培隆的药物十分重要,白檀香、小檗膏以蜂蜜调和外涂,白檀香与糖水调制内服,仍无效时,将鸽粪炒黄后用母乳调和外涂。化脓者用骨刺挑破排脓效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