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仁
《文子》篇名,取自《老子》第38章。 篇中以老子和文子问答的形式,说明仁义礼薄于道德:“为仁者必以哀乐论之,为义者必以取与明之。四海之内,哀乐不能遍。 竭府库之财货,不足以赡万民,故知不如修道而行德。 ”仁义的功能是有限的,道德因天地之性,它们的效应是无限的。 至于礼,不过是外在形式,因此也无法和道德相比。从尊生的思想出发,文中提出了一系列属于仁政的主张:事不可以繁,法不可以苛;上因天时,下尽地理,中用人力,使生无乏用,安居乐业;务于道德,不诉诸武力。本文把治国分为三个层次,“深行之谓之道德,浅行者谓之仁义,薄行之谓之礼智。”六者都被视为国家之纲维,只是有高下之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