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将军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将军

将军

短篇小说集。余一(巴金)著。1934年8月上海生活书店初版。收《一个女人》、《玫瑰花的香》、《将军》等短篇小说11篇。

☚ 幽默大观   女人 ☛

将军

将军

短篇小说集。老舍等著。1940年9月上海新流书店初版。收老舍《上任》、巴金《将军》、靳以《离群者》等短篇小说8篇。

☚ 新生   团聚 ☛
将军

将军

官名。春秋时晋国以卿为将统率军队,故有将军之称。战国时始为武官之名。汉代皇帝左右有大将军、骠骑将军,位次丞相;车骑将军、卫将军、左右前后四将军,位次上卿。临时出征的统帅也往往加将军称号,如楼船将军、材官将军等。魏晋南北朝时,将军有各种不同的职权和地位,如中军将军晋武帝时置以统宿卫军,尤骧将军亦为晋武帝临时设置而有实权。但如骁骑将军、游击将军等则仅为称号。隋代左右卫等禁军十二卫,於大将军之下也置将军,为高级武官。

☚ 大将军   卫将军 ☛

将军

官名。战国以后为武官之称。唐代于十六卫大将军之下,置将军各二人,左右羽林、龙武、神武、神策诸军也各置将军二至三人,均为从三品,协助大将军掌禁军宿卫。此外,唐武散官中也有云麾、忠武、壮武、宣威、明威、定远、宁远、游骑、游击等将军称号。此类则均非实职。

将军4425衙门隶卒。古吴语。宋洪迈《容斋随笔・将军官称》:「吴语称小苍头为~。」应急。西南官话。湖北武汉〖〗。我等那笔钱~。

将军

❶〈隐〉明清江湖诸行指锁。见《新刻江湖切要·器用类》。俗谓锁为“守门将军”、“铁将军”,故称。
❷〈隐〉旧时洪门和东北地区江湖诸行指骰子。

将军jiāngjūn

❶将(jiàng)级军官;泛指高级将(jiàng)领。
❷下象棋时攻击对方的“将(jiàng)”或“帅”;比喻故意给人出难题。

将军;将军

◉ 将军jiānɡ // jūn 
❶下象棋时攻击对方的“将”或“帅”。〈例〉他被~后,要求悔棋/ 小王下棋时一不留神,被对方将了军。
❷比喻给人出难题,使人为难。〈例〉他这样做是在将我的军/ 他当着大家的面将了我一军,让我很难堪。 将,这里不读jiànɡ。
◉ 将军jiānɡjūn 
❶将(jiànɡ)级军官。〈例〉元帅以下是~/ ~衣锦还乡。
❷泛指高级将领。〈例〉常胜~/ 白发~/ ~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近〉将领/ 将帅。〈反〉士卒/ 士兵。
❸中药大黄的旧称。 将,这里不读jiànɡ。

将军jiang∥jun

❶下象棋时攻击对方的“将”(jiang)或“帅”:对手吃掉了我的“相”,看样子马上就要~了|我的棋下得很被动,随时都有被他~的可能。
❷比喻给人出难题,使人为难:他将了我一军,把这件事的责任推到我头上。


将军jiangjun

指将(jiang)级军官,也泛指高级将领:老~身经百战,战功赫赫|父亲从一个普通士兵成长为~|这个老革命根据地出了一百多位~。

将军jiāng jūn

武职头衔。职分高低和职能范围历代不同。 清代亦可作宗室爵号,不一定带领军队。也用来尊称一般军官:(林如海道)“大内兄现袭一等~,名赦,字恩侯。”(三·50)众清客都称“妙极,神极,竟以‘姽婳’下加~二字,反更觉妩媚风流,真是绝世奇文也。”(七八·1943)

小卒拱老帅

将了军;将军

古代名物 > 醫藥類(下) > 金石部 > 石 > 石流黄 > 將軍
將軍  jiāngjūn

即石流黄。以其猛毒,爲七十二石之將,故名。

将军jiāng jūn

❶明清以来江湖社会谓锁。《新刻江湖切要·器用类》:“锁: 将军; 红尹。”又《切口·收旧货》:“将军:锁。”
❷一作“叫子”或“跟斗子”。清末民初江湖社会谓骰子。《海底·各地通行隐语》:“骰子: 将军; 叫子; 跟斗子。”又《切口·赌博》:“将军: 骰子也。”又《清门考源·各项切口·赌博类》:“将军: 骰子也。”

将军

将军

泛指高级将领,或对军官的尊称。《史记·项羽本纪》:“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 高级将领或军官   武职人员 ☛

将军

☚ 天将   将军 ☛

将军jiāng jūn

〖名词〗
官名。春秋时诸侯以卿统军,故卿通称将军。战国时始为武官名,而卿仍有将军之称。汉置大将军,骠骑将军,位次丞相;车骑将军,卫将军,左、右、前、后将军,位次上卿;征伐时所加名号不一,亦不常设。唐以后,上将军、大将军、将军,并为环卫之官及武散官。宋元明时,多以将军为武散官,而殿廷武士也称为将军。明清时,如临时出征,置大将军、将军,事毕即罢(20)。《鲁仲连义不帝秦》:魏安釐王使将军晋鄙救赵。——魏安釐王派将军晋鄙带兵去援救赵国。《乐毅报燕王书》:将军为燕破齐,报先王之仇,天下莫不振动。——将军替燕国攻破了齐国,报了先王的仇恨,天下没有人不感到震动。《光武帝临淄劳耿弇》:今将军攻祝阿以发迹。——现在将军攻下祝阿,因而立功扬名。

将军

武官名。多用以尊称对方。《廉颇蔺相如列传》:“鄙贱之人,不知~宽之至此也!”《赤壁之战》:“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

下棋

下棋

杀(~一盘) 着棋 玩棋 走棋 行棋 抨棋 奕棋 弈棋 斗棋 心阵 烂柯 弈碁 斗棊 斗旗 角弈 戏弈 对弈 对枰 角艺 局戏 临局 对局 楸局 数棋 烂斧柯
下围棋:手谈 敲棋 坐隐
下象棋:象戏
相对下棋:对棋
不按棋谱对奕:野战
下棋落子:着(下着)
 下棋开始动第一子:起子
 下围棋开始动第一子:起手
下象棋时攻击对方的将帅:将(将军)
着棋下子犹豫不决:举棋不定 举措不定 举棋莫定
棋子下定后收起重下:悔棋 回棋
下棋的步子:着数
下棋一次:下一局
下棋的路数:着(高~;错~)
下棋时对阵的局势:枰(枰棋) 棋局 筹局
 棋盘,棋局:棋枰
 象棋的棋局:象局
 结束阶段的棋局:残局 残棋
 棋局中救不活的棋子:死棋
下棋终局:竞局
围棋、武术等区分等级的方式:段(段位;八~)

另见:棋具 棋艺

☚ 游水   武术 ☛

为难1

为难1

跟人为难:作对(作对头) 放对 犯对
 不合,作对:日月参辰
 互相作对、争斗:日月交食
 少数人与多数人作对:三不拗六
鬼神跟人为难:作祟
给人出难题:将军
打搅为难:杂嗽
故意为难:勒掯
 因不满意对方而故意为难:闹别扭
 故意闹别扭:别手别脚 扭手扭脚
故意为难,捉弄:刁蹬
无理阻止为难:停难
(作对或为难:为难)

另见:责难 吵闹1 赖 纠缠1

☚ 为难1   刁难 ☛
将军

048.将军(p875.1)

义项一,释文有云: “官名。春秋时诸侯以卿统军,故卿通称将军,……宋元明时,多以将军为武散官,而殿廷武士也称为将军。明清时,如临时出征,置大将军、将军,事毕即罢。清时,将军为宗室爵号之一,……参阅《通典·二八·职官十·武官(上)·将军总叙》。”
按:叙官制演变,自春秋至清代,却只参唐人杜佑《通典》,岂得全貌!必补参清人《续文献通考》等书而后可。

☚ 专阃   将功折罪 ☛

将军

春秋时各诸侯国以卿统军,故卿亦通称将军。战国时将军始为武官名,而卿仍有将军之称。汉置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左、右、前、后将军。唐以后,上将军、大将军、将军并为环卫之官和武散官。宋、元、明时,多以将军为武散官,而殿廷武士亦称将军。明、清时临时出征,置大将军、将军,事毕即罢。清时,将军为宗室爵号之一,也是驻防各地的军事长官之称。

将军

❶出魏·李当之《药录》。为大黄之别名。
❷见《本草纲目拾遗》。为蟋蟀之别名。各详该条。

将军

医籍中多用以比喻肝的多烈暴躁的生理特点。

将军

官名。自春秋始置至今。晋献公初作二军, 自将上军, 将军之名起于此。战国置大将军始为武官名。西汉置大将军、骠骑将军, 位次丞相。车骑将军、卫将军、左右前后将军, 位次上卿。又有伏波、楼船将军等。魏晋南北朝时,将军名号极多。唐置上将军、大将军、将军。宋、元、明亦置将军。清代,宗室封爵十一至十四为将军,即镇国、辅国、奉国、奉恩将军。武职官阶正从一、二品为将军。各地置驻防将军, 作为旗兵的最高长官。专由满人充任,掌镇守险要,缓和军民,均齐政刑,修举武备。与尚书衔总督同。因驻防各地,亦称“封疆大员”。与总督同驻一省区者,如会同奏事,要以将军领衔。其实权不如总督, 地位却高于总督。全国共设将军十三人, 分别驻守盛京、吉林、黑龙江、绥远城、江宁、福州、杭州、荆州、西安、宁夏、伊犁、成都、广州。驻防各地将军的职衔, 都冠以所驻地名,如盛京将军、吉林将军等。各以所辖地区大小,分别规定所属官兵额数。

将军

将军

官名。官阶名。后为武官高级官员的通称。始置于春秋时期的晋国。初以卿为将军,战国时始为武官的官名。此后历代皆置。或为官名或为官阶名,各代不尽一致。胡三省注 《资治通鉴·周纪》 曰: “立军之法,1人曰独,2人曰比,3人曰参; 比参曰伍,5人为列,列有头; 2列为火,10人有长,立火子; 5火为队,队50人,有头; 2队为官,官100人,立长; 2官为曲,曲200人,立候; 2曲为部,部400人,立司马; 2部为校,校800人,立尉; 2校为裨将,1600人,立将军; 二裨将军3200人,有将军、副将军。” 初将军统兵有数,后有加大字,或加车骑、骠骑将军,其统兵数额就无所限制了。《史记·秦始皇本纪》: “始皇乃使将军蒙恬发兵30万人击胡。”

☚ 舰长   江西总督 ☛

将军

官名。始于春秋,常为统军军将的称谓。战国及秦为高级武官。汉代将军名号很多。魏晋南北朝更甚,但常置并司专职的为数很少。唐于十六卫、羽林、龙武、神武、神策等军各大将军下均置有将军。又唐、宋、元均以将军为武散官。宋、元、明的殿廷武士亦称将军。明代总兵官也有挂印带将军号的。清代有只授给皇族作为爵号的镇国、辅国将军;有专由满人充任的作为驻防各地八旗军长官的江宁、成都等将军;有临时统兵出征的扬威、荡寇等将军。还作为正一品到从二品武官的封赠官阶。

将军

❶中国古代统兵将领。春秋时晋以卿为军将,故有将军之称。战国时各国国君之下设将军,统兵征战,开始成为专职武官。中国历代虽都设将军,但职权和地位不尽相同。汉代所置将军,多寇以称号,如位次于丞相的大将军、骠骑将军,位次于上卿的车骑将军、卫将军和前、后、左、右将军等。临时委派出征的统帅常别加名号,如楼船将军、材官将军、度辽将军等,均不常设。魏、晋、南北朝时,将军名号极繁,职掌亦各异,但常置并有专职的仅属少数。如魏有掌禁兵的领军将军,还有四征(征东、征南、征西、征北)、四镇(镇东、镇南、镇西、镇北)、四安(安东、安南、安西、安北)和四平(平东、平南、平西、平北)将军等。随承北周之制,于大将军之下置将军掌管禁兵。唐制与隋略同,十六卫和羽林、龙武、神武、神策等禁兵,均于大将军之下置将军,权位较重。从唐至明,以将军为武散官一阶,各有名号,但非为实职。清朝将军分为四类:一为宗室封爵称号,如镇国将军、辅国将军等。二为驻防各地八旗的最高长官,如江宁将军、成都将军、黑龙江将军、伊犁将军等。三为临时出征的军事统帅,如杨威将军、靖逆将军等。四为正一品至从二品武官封赠之阶,如建威将军、武显将军等。民国初年,置大将军、左将军、右将军三级,为军官之荣称。
❷军衔名。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定将军为上等官军衔称号。分大、左、右三级,即后来的上、中、少将。中国人民解放军于1955年实行军衔制时,将军衔设有大将、上将、中将、少将四级。1988年实行新的军衔制时,将军衔设一级上将、上将、中将、少将四级。

将军jiāng jūn

《本草纲目》草部第17卷大黄(30)。药名。大黄的别名,参见“大黄”条。

将军

将军

官名。春秋时诸侯以卿统军,故卿统称将军。齐国最早以将军为武官名,战国沿置,而卿仍有将军之称。《史记·司马穰苴列传》:“景公召穰苴,与语兵事,大说之,以为将军,将兵扦燕、晋之师。”《索隐》:“谓命之为将,以将军也。遂以将军为官名。”《史记·田单列传》:“城中相与推田单,曰:‘安平之战,田单宗人以铁笼得全,习兵。’立以为将军,以即墨距燕。”

☚ 客卿   祝 ☛

将军jiānɡjūn

蟋蟀、大黄之别名。详各条。

将军

general


将军

check

将军

❶general;high-ranking military officer
❷(in chess game)checkmate;check
❸put on the spot;embarrass;discomfit;challenge sb
记者的问题真是将了他一军。The reporter’s question really put him on the spot./把他将了一军pose a challenge to him/将起军来find oneself checkmated/~肚 pot-belly;big belly;beer belly

将军

古代官爵。清代沿袭之。分四种:❶奉差挂帅出征的命官。顺治十二年(1655),铸大将军、将军印。皆分别于其前加铸表示方位、作用等差别的字号,如镇海、扬威、奉命、征东、征南、征西、征北、镇东、靖南、安东、抚远、定南、平西等。康雍以后,再添靖寇、安远、平逆、平寇、建武、讨逆、宁远、靖边、定边、绥远、振武等等。凡国有征伐则置之,凯旋则省之。皆以王、贝勒、贝子、公及都统、亲信大臣充之。品级各依原职爵。顺治元年(1644),摄政王、和硕睿亲王多尔衮为“奉命大将军”,统师收明山海关外地并经略中原。
❷驻防各地的八旗最高长官。在黑龙江、吉林、伊犁等边疆地区,为全区的最高军事和行政长官,如盛京将军、伊犁将军等。
❸清宗室爵号之一,如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奉恩将军,为清宗室十四等封爵中之第十一、十二、十三、十四等。
❹正一品(公、侯、伯与正一品同)至从二品武官封赠之阶:一曰建威将军,二曰振威将军,三曰武显将军、四曰武功将军。此外尚有炮位称,如无敌大将军炮。等等。

将军jiāng jūn

1、官名。春秋时以卿统军,故称卿为将军;一军之帅称将军。见《国语·晋语四》、《左传·昭公二十八年》。此皆非正式官名。到战国时始为正式官名,而卿仍称将军。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又置前后左右将军。秦因之。汉置大将军、骠骑将军,位次丞相;车骑将军、卫将军、前后左右将军,位次上卿。见《汉书·百官公卿表上》。西汉还有"中将军",见《汉书·卫青霍去病传》、《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晋朝有骠骑、车骑、卫将军,有伏波、抚军、都护、镇军、中军、四征、四镇、龙骧、典军、上军、辅国等大将军,开府者位从公,不开府者秩二品。三品将军秩二千石。见《晋书·职官志》。晋诸州刺史多以将军开府,都督军事。南北朝时将军名号极多,权位不一。自唐以后,上将军、大将军、将军,或为环卫官,或为武散官。宋、元、明三朝,多以将军为武散官;殿廷武士也称将军。明清两代,有战事出征,置大将军和将军,战争结束则免。清朝,将军为宗室爵号之一;驻防各地的军事长官也称将军。见《通典·职官十·武官上·将军总叙》。 2、指衙门隶卒。宋代吴地衙门隶卒小苍头为将军。见宋洪迈《容斋随笔七·将军官称》。

将军

春秋末至战国时各诸侯国统兵作战的高级指挥官。春秋中叶以前,各国将相不分,执政诸卿出则为将入则为相。自春秋末至战国时,战争频繁,规模扩大,作战方式亦发生重大变化,因战事需要产生了专门指挥军队作战的高级指挥官,称之为将军。将军之官,始置于春秋时的晋国,后来各国随之仿置。战国时,楚国亦设置将军官职,根据其地位与指挥权力不同,又分大将军、裨将等不同名称。或认为楚国只有柱国与上柱国等军职而无将军之官。

将军

高级武官的泛称。春秋战国时即有此号,西汉时渐成为正式官称,如大将军、骠骑将军、卫将军等。无固定职掌,不常置,如加中朝官号,可参预朝政,典禁军,或奉命出征,这些为重号将军;还有杂号将军,如楼船、材官、伏波等,因时而设,统兵出战,事讫则罢。魏、晋、南北朝时名号渐繁,权位各异。有些为职事官,如领军将军、护军等。有些则为重号、杂号将军,多为加官,凡加将军名号者,可开军府,置僚属、监领军事。西魏、北周时行府兵制,其长官亦称将军。隋沿之,十二卫皆有大将军和将军。此外还置散号将军,炀帝时废。唐朝以将军为统兵官,散官中亦有以将军名号者,如骠骑将军、车骑将军、云麾将军等。五代沿之。

将军

❶官名。春秋时晋、齐等诸侯国统兵作战之帅始称将军,非固定官职。战国时则为常置武官。汉代设大将军、骠骑将军,位次丞相;车骑将军,卫将军、前、后、左、右将军,位次上卿。另如楼船将军、材官将军、度辽将军等,名号不一,系征伐时临时所加,不常设。晋诸州刺史多以将军开府,都督军事。南北朝时将军名号尤多,权位各异。唐十六卫、羽林、龙武、神武、神策等军,大将军下皆设将军之官。唐、宋、元、明又以将军为武散官,非实职。而宋元明殿廷武士也称将军。明清时临时出征,置大将军、将军,事毕即罢。明代的总兵官有挂印带将军号的。清代将军又为宗室爵号之一,如镇国将军、辅国将军等;也是驻防各地的八旗最高长官之称,专由满族人担任;正一品到从二品武官封赠之阶亦称将军。
❷清代太平天国初在指挥之下为将军,共一百人。以炎(因避上帝爷火华名,讳火字,改火用炎)、水、木、金、土系衔并分正副。定都天京后,在正副前又名以一至十数字编排,如炎一正将军,至炎十副将军。初设一百人,后越封越多。另有“职同将军”、 “恩赏将军”。

将军

武官名。战国时燕、赵、韩、魏、齐、秦等国置,简称为将,为武官之长。又有大将军(赵置)、上将军(齐、魏、燕置),地位均在将军之上;又有客将军(魏置), 地位次于将军的称裨将(赵置)。秦有前、后、左、右将军,掌征伐,位上卿;又有大将军、上将军、裨将军。汉代在大将军之下有骠骑、车骑、卫、前、后、左、右将军,掌征伐。其地位低于上述将军者,称为列将军或杂号将军,掌征伐或其他特定任务。三国魏将军品秩自二品至五品不等,属于二品的有卫将军,四征(征东、征西、征南、征北)将军,四镇(镇东、镇西、镇南、镇北)将军;属于三品的有四安(安东、安西、安南、安北)将军,四平(平东、平西、平南、平北将军),前、后、左、右将军,征蜀、征虏、镇军、铺国、都护、虎牙、冠军、轻车、渡辽等将军;四品、五品将军各有名号。两晋南北朝时期,除禁卫军中的各种将军有实职之外,其余将军名号均属虚号。在两晋与南朝,一些重要的虚号将军,凡开府者均为位从公、仪同三司或加同三公,作为优礼大臣的名号;北朝诸代的虚号将军则自一品至从九品,均用以褒赏勋庸,逐渐向武散官或勋官演变。唐代南衙十六卫及羽林、龙武、神武、神策等北衙诸军均设将军,地位低于大将军,明代的总兵有挂印带将军称号的。清代的将军,一为驻防各地的八旗兵的最高将官,专由满人充任;一为临时派遣出征的统帅,如扬威将军、靖逆将军等。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的高级武官,分为大将军、左将军、右将军三级;北洋政府于将军府设上将军与将军,均由陆海军高级军官充任;又民国初年沿用清代驻防官名,绥远城将军和宁夏将军仍旧,后改为绥远都统和宁夏护军使。参见“将”。(2)武散官名。宋金元明多以将军为武散官之名,宋制将军为自从三品上至从五品武散官;金制将军为自正五品上至从六品下武散官;元制将军为正二品至从五品武散官。明制将军为自五品初授之阶至正二品加授之阶。清代则以镇国将军、辅国将军等为宗室爵号之一。(3)殿廷武士名。明代有以殿廷武士称之为将军的,如大汉将军、红盔将军。(4)军政长官名。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六月三十日,袁世凯宣布裁撤各省都督,分遣设在京师的将军府将军至各省,设置将军行署,掌办各省军政,五年(公元1916年)改称督军。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4:1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