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三饷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三饷 辽饷、剿饷和练饷的合称。 亦称“额外提编”。是中国明代末期为筹集抵御后金入侵和镇压农民起义军费在田赋上的加派。 三饷最早始于嘉靖三十年(1551),叫额外提编。正式加派则起于万历四十六年(1618)的辽饷加派。规定全国田地每亩加征辽饷3.5厘,前后三次,每亩计加征9厘。崇祯时又有助饷(每亩田赋银1两加征1钱)、均输(每亩田加征1分4厘)、剿饷(每亩田加6分,专为镇压农民起义用)、练饷(每亩田加征银1分,全国要加足734万两)。 其中以辽饷、剿饷、练饷三项为主要附加。清代初期曾明令废除一切加派,但对明末加派的9厘地亩银(即辽饷加派),仍然并入田赋正项征收。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