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封建阶级的利己主义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封建阶级的利己主义利己主义的一种表现形式。在封建社会,封建主占有生产资料,不完全占有农奴或农民,通过劳役、实物、货币地租等形式,对农奴或农民进行残酷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以满足自己的私欲。封建地主阶级的一些思想家虽然表面上不多讲利己,但实际上,他们道德的最终目的就是为本阶级的利益服务的。在中国伦理思想史上,地主阶级的思想家荀子、韩非等人曾公开倡导利己主义的原则,荀子认为“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 (《荀子·性恶》)韩非子认为:“人皆挟自私心”,人与人之间的一切关系包括父母子女、君臣兄弟、夫妻关系等都是“计数”(《韩非子·难一》)关系,即利己主义的关系。封建阶级的利己主义有两个特点:(一)其利己主义同等级森严的专制社会制度相联系。在封建社会,人与人是自上而下的逐级统治和自下而上的绝对服从,因此,封建地主阶级的利己主义是借助于超经济的强制手段来实现的。(二)其利己主义同爵位、领地以及与其相应的在一定范围内统治权的世袭制相联系,带有极大的地方狭隘性和封闭性,这决定了封建阶级利己主义必然极大地压抑个性的自由和发展,导致对社会生产力的严重阻碍。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