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封建论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封建论》《封建论》
唐文篇名。柳宗元作。宋廖偁从肯定“封建”的立场出发,以为“子厚之论,是盖知其末而不知其本”,“圣贤之立封建者,道也,非势也”,柳宗元“曲为之言”(《宋文鉴》卷九十四)。苏轼《东坡志林》同意柳宗元“封建非圣人意也,势也”之说,云:“昔之论封建者,曹元首、陆机、刘颂及唐太宗时魏征、李百药、颜师古,其后有刘秩、杜佑、柳宗元。宗元之论出,而诸子之论废矣,虽圣人复起不能易也。……吾以李斯、始皇之言,柳宗元之论,当为万世法也”。(又见《东坡续集》)胡寅认为:“封建之法,天道之公也’;“郡县之制,人欲之私也”。柳宗元以尧、舜、禹“众建诸侯”与秦郡县之制“归之势”,皆误(《荆川稗海》)。朱熹说:“柳子厚《封建论》则全以封建为非,胡明仲辈破其说,则专以封建为是。要之天下制度,无全利而无害底道理,但看利害分数如何。封建则根本较固,国家可恃;郡县则截然易制,然来来去去,无长久之意,不可恃以为固也”。又云:“因言封建,只是历代循袭,势不容己。柳子厚亦说得是。贾生谓树国必相疑之势,甚然。封建后来自然有尾大不掉之势。……虽是圣人法,岂有无弊者?”(《朱子语类》)清何焯说:“论事但据其一偏,则孰不有利害之数可陈,有成败之轨可指,如孟坚所云,中外殚微,本末俱弱,权奸不出庙堂而运天下者,又何如枝叶相持之为得也。至言圣人不废封建,私其力于己,私其卫于子孙,柳子之言何其悖乎!”(《义门读书记》)袁枚云:“柳子厚论封建辨矣,惜其未知道也”,“夫封建非势也,圣人意也;郡县非圣人意也,势也”(《小仓山房文集》)。近人林纾说:“《封建》一论,为古今之文,直与《过秦》抗席。东坡《志林》谓(略),范太史《唐鉴》亦以公之论为然。然程敦夫、黄唐均有攻驳之辞,实皆泥古不化,不足深辩。今就文论文,识见之伟特,文阵之前后提紧,彼此照应,不惟识高,文亦高也。”(《柳文研究法》)今人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解题云:“虽多论古事,而实借以针砭中唐时代藩镇割据,跋扈害民,统治集团腐朽专权,排斥贤俊的现实,有着巨大的战斗意义。但把国家的形成,推源于统治者的‘智明德大’,‘能断曲直’;把社会发展的动力,归根于人民的物质要求和有限物资的矛盾;又从维护君权出发,以郡县制为‘公天下’的最好政制,则显见作者思想上的局限。”高海夫认为从文章的论述来看,“势”的“核心内容仍是‘生人之意’,是利于人,备于事而产生的人心所向,大势所趋。这当然还远没有接触到国家行政的起源,人类社会发展的真正本质,还远不是对它的科学说明,但是,作为天命论或神学目的论的对立命题看,它的进步意义却是显而易见和值得肯定的”。(《柳宗元散论》)本文既有对自己观点的充分论述,又有对反面论点的有力辩驳,正反结合,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量。铺陈排比,繁征博引,层层深入,论证严密。开合宏肆,极富变化,笔墨酣畅,淋漓尽致。 封建论散文。唐柳宗元作。“封建”指春秋以前“封国土,建诸侯”的分封制。文章以周、秦、汉、唐四代史实作依据,论证封建制的缺失,借以针砭中唐时代藩镇割据,跋扈害民,统治集团腐朽专权、排斥贤俊的现实。观点集中,开阖宏肆,笔力雄俊深切,富有说服力,是作者政论散文的典范之作。 封建论 《封建论》唐柳宗元撰。贞元年间,柳宗元因参加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改革集团而被贬在荒僻的永州(今湖南零陵县),但他仍十分关心政局,尤其牵挂唐王朝是统一还是分裂这一重大问题。当时藩镇割据,主张“分封制”的论调甚嚣尘上。柳宗元针对现状,研究了大量史料,论证了“郡县制”比“分封制”优越,说明了一切政治制度都由时势造成,不以圣人的意志为转移,“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趋势,从而对中国历史上关于“分封制”与“郡县制”问题的争论在理论上作了极其出色的总结。文章战斗性很强,观点鲜明,说理透辟,通篇以史实作依据,从分析批驳中阐明自己的论点。同时内容丰富,逻辑严密,宏论雄辩,是一篇不可多得的优秀政论文。 ☚ 柳子厚墓志铭 种树郭橐驼传 ☛ 封建论 封建论政治、哲学论文。柳宗元撰。唐朝自安史之乱后,藩镇势力膨胀。对于这些跋扈或叛乱的藩镇,宪宗重申纲纪,即位两年,就平定了夏州杨惠林、西川刘闢、浙西李锜的叛乱。柳宗元在文中,以古代的分封制比喻当时的藩镇割据,通过对郡县制与分封制两种政治制度优劣的比较,反对分封制,赞扬郡县制,为宪宗平定藩镇叛乱、加强中央集权的政策作理论论证。在历史上,关于分封制与郡县制的争论,自秦至唐,已经持续了一千年之久。在主张分封制的人中,三国时的曹冏和西晋的陆机二人最具代表性。他们认为,分封制是古代圣王建立起来的,尽善尽善,具有最高的权威性。文中,柳宗元通过对分封制形成的过程的历史考察,明确提出 “封建非圣人意也,势也”。即分封制不是按照古代圣王的意志从上而下地建立的,而是根据广大人民群众的情势自下而上地建立起来的。说明曹冏、陆机的观点根本不符合历史事实,在理论上是完全错误的。他还指出,秦王朝寿命之短,并不在于改封建为郡县,而在于“亟役万人,暴其威刑,竭其货贿”,因此是“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当然,秦王朝改制的出发点是为私,即 “私其一己之威”,但郡县制的结果都是有利于天下之公的,所以柳氏认为 “公天下之端自秦始。” 收入《柳宗元集》第3卷。 ☚ 鵩鸟赋 贞符 ☛ 《封建论》feng jian lunOn the Feudalism→柳宗元 (Liu Zongyuan)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