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导赤散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古代名物 > 醫藥類(下) > 成藥部 > 散 > 導赤散
導赤散  dǎochìsǎn

散藥。“赤”,紅色,此喻心火。此藥可導心經之熱,由小便排出,故名。由生地黄、甘草梢、木通、竹葉等四味藥物研末組成。主治口渴面赤,口舌生瘡,小便短赤,尿時刺痛。參閲宋·錢乙《小兒藥證直訣》。

导赤散

❶《小儿药证直诀》卷下方。生地黄、甘草、木通各等分(一方不用甘草,用黄芩)。为末,每服三钱,加竹叶,水煎,食后服。功能清心火,利小便。治心经热盛,症见口渴面赤,心胸烦热,渴欲冷饮;或心移热于小肠,口舌生疮,小便短赤,尿道刺痛等症;近代也用于急性肾盂肾炎,及口腔炎属心经热盛者。方中生地清热凉血养阴;木通、竹叶清心降火利水,能引热下行,使从小便而出;甘草清热泻火,又能调和诸药。合用而有清心养阴,利水导热之效。
❷《银海精微》卷上方。木通、甘草、栀子、黄柏、生地黄、知母。为细末,每服四至五钱,加竹叶、灯心、水煎,食后服。治心经实热,目大眦赤脉传睛,视物不准。
❸《伤寒六书·杀车搥法》方。茯苓、猪苓、泽泻、桂枝、白术、甘草、滑石、栀子。水二盅,生姜一片,灯心二十茎,入盐少许调服。治小水不利,小腹满,或下焦蓄热,或引饮过多,或小水短赤而渴,脉沉数者。

导赤散 《小儿药证直诀》卷下

【组方药物】 生地黄 甘草(生) 木通各等分
【制剂用法】 上药3味,同为末。每服9克,用水150毫升,入竹叶,同煎至80毫升,食后温服。
【主要功效】 清心凉血,利水通淋。
【适应病证】 心经热盛,心胸烦热,口渴面赤,口舌生疮;心移热于小肠,小便短涩不畅,尿时刺痛,舌红脉数。现用于急性泌尿系感染、肥大型前列腺炎等属湿热内蕴者。
【方义分析】 此为临床常用方。方中生地黄清热凉血,兼能养阴;木通、竹叶清心降火,利水通淋;生甘草和胃清热,调和诸药。4药相合,既能清热凉血,而又利水通淋。由于利水与益阴并重,所以可收利水而不伤阴之效。
【编者按语】 本方又名“导赤汤”(《外科证治全书》卷五)。

导赤散

《小儿药证直诀》方。由生地黄、木通、生甘草梢三味研末,加竹叶同煎。功用清心火,利小便。主治心经热盛,症见心胸烦热,面赤口渴,口舌生疮;及心火下移小肠,症见小便赤涩刺痛。

导赤散

导赤散

出自《小儿药证直诀》,由生地黄木通生甘草各等分组成,研细,每用10克,入竹叶适量,水煎服。现代用法,按原方用量比例,酌情增减,作汤剂水煎服。有清心火,养心阴,利水通淋的作用。主治心经火盛,心烦,口渴,面赤,欲饮冷水,或口舌生疮,或心经之火移于小肠,小便赤、涩、热、痛。按照五行、五色之说,心属赤。导赤者,导心火下行从小便而出。所以本方主治心与小肠之火。现代对泌尿系统感染而出现尿频、尿急、尿痛,其轻症,亦可选本方治疗。

☚ 黄连解毒汤   龙胆泻肝汤 ☛

导赤散dǎo chì sǎn

方剂名。《本草纲目》草部第20卷通草。
【方源】钱氏方。
【组成、用法】木通、生地黄、炙甘草等分,为末。每服三钱,入竹叶七片,水煎服。
【功用主治】心热尿赤。
【方解】《成方切用》:生地黄凉心血,竹叶清心气(叶生竹上,故清上焦),木通降心火,入小肠(君火宜木通,相火宜泽泻)。行水虽同,所用各别。君心火也,相肾火也。草梢达茎中而止痛便赤淋痛。以共导丙丁之火,由小水而出也(小肠为丙火,心为丁火。心热泄小肠,釜底抽薪之义也。易老用导赤散合五苓散,治口糜,神效。经曰:膀胱移热于小肠,膈肠不便,上为口糜,亦有用附子理中汤者,因脾胃虚衰之火,被逼上炎,故用参、术、甘草补其土,姜、附散其寒,则火得所助,接引退舍矣。《本草纲目》曰:心气热则上窜,宜导赤散;肾气虚则下窜,宜地黄丸)。

导赤散

导赤散

方剂名,钱乙《小儿药证直诀》卷下方。生地黄、木通、生甘草各等份为末,每服3钱,加竹叶,水煎,食后服。功用清心养阴,利水通淋。主治心经热盛、心胸烦热、口喝面赤、意欲饮冷、口舌生疮,或心热移于小肠,症见小溲赤涩刺痛等症。近代也用于急性肾盂肾炎以及口腔炎中医辨证属心经热盛者。

☚ 异功散   防返流手术疗法 ☛

导赤散dǎochìsǎn

❶《小儿药证直诀》方。生地黄、甘草、木通各等分(一方不用甘草, 用黄芩)。为粗末, 每服三钱, 加竹叶, 水煎服。功能清心火, 利小便。治心经热盛, 症见口渴面赤、心胸烦热、渴欲冷饮, 或心移热于小肠, 口舌生疮、小便短赤、尿道刺痛等。
❷ 《银海精微》方。木通、甘草、栀子、黄柏、生地黄、知母。为末, 或加竹叶、灯心草, 水煎服。治心经实热, 目大眦赤脉传睛, 视物不准。

导赤散

导赤散

本方出自《小儿药证直诀》卷下。原治小儿心热之证。《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六载有本方,主治范围有所扩大,用于小便赤涩淋痛等。方由生地黄、生甘草、木通各等分(一方不用甘草,用黄芩)。上为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入竹叶同煎至五分,食后温服。现用法多作为汤剂,水煎服,用量酌定。功能清心凉血,利水通淋。主治心经有热引起的心胸烦热,口渴面赤,口舌生疮,以及膀胱有热导致的小便短赤不畅,尿时刺痛,舌红脉数。
本方所治证属心经和膀胱有热所致,故治宜清热利水之法。方中生地黄能入心清热凉血,兼能养阴,木通、竹叶清心降火,利水通淋,生甘草和胃清热,通淋止痛。合和成方,既能清心热凉血,而又利水通淋,由于利水与养阴并重,因此无伤阴之弊,使心经之火从小便而解,故有“导赤”之名。一方无甘草有黄芩,则清热之功较显著。本方上清心火,下利小便,临床以口舌生疮,或小便短赤涩痛,舌红脉数为辨证要点。若心火较盛,可加黄连以清心泻火;甚者可加大黄;小便涩痛明显者,合八正散同用;血淋涩痛,加小蓟、旱莲草、白茅根、蒲黄以凉血止血。对临床上口腔溃疡、尿路感染、尿血等属于心经和膀胱有热引起者,皆可以本方加减运用。
火府丹(《普济本事方》) 生干地黄二两,木通(削去粗皮,锉,研细末秤入)、黄芩(去皮)各一两。上为细末,炼蜜杵丸,梧子大,每服三十粒,木通煎汤下。功能清心利水。主治心经热,小便涩,及治五淋。方用导赤散去竹叶、甘草,加黄芩清热,立方之意和导赤散基本相同。
火府散(《证治准绳·幼科》集之五) 生地黄、木通各一两,黄芩、甘草(炙)各半两。上㕮咀,每服二钱,水煎,温服不拘时。功能清心火,利小便。主治面赤咬牙,发热,唇口干燥,小便赤涩等。

☚ 四妙勇安汤   清心莲子饮 ☛
00003977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2:3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