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年代:唐代诗人 作者:刘长卿 ←上一篇:新年作 下一篇:自夏口至鹦鹉洲望岳阳寄元中丞 → 诗词简介: 这是一首写寻访常道士不遇的诗。此诗富有禅意和老庄思想。前三联紧 扣一“寻”字,写所见之景,尾联写诗人的感悟。首联写清幽山径之景。此山径正是常 道士来往必经之地,没有喧嚣,只有满路青苔,并留下屐齿之痕。次联写其居住之境。 远处,白云依依,缭绕小洲;近处芳草,遮掩岩扉。“依”字下的好,极有意趣。一个“静” 字,见出“渚”“白云”“春草”“闲门”都是静静的。而门“闲”,则言虽访而不遇,但心境亦 “闲”也。可见常道士居住环境之清幽、宁静。颈联写看松寻源。诗人见雨涤青松,更 加苍翠,便无下山之意,顺着山溪小路一边转悠,一边观看,不知不觉见到了溪流的水 源。这个“过”字,暗示忽然遇雨而短暂,催新松色且清新宜人。这个“随”字,有随意、 任凭的意思。观松也好,看山也好,听水也好,探源也好,都是随意而为,安闲处之,静 心待之,颇有“禅意”。 以上六句,诗人将青苔、白云、静渚、芳草、岩扉、青松、流水等意 象,组合成一幅宁静、清幽、安闲、恬适的画面。这里没有喧嚣,没有纷扰,一切物象都 显得那样谐和、恬淡、自然。至此,结联发感。诗人由默默观赏溪花,领略到禅意,还需 要什么语言呢! 这是说诗人从清幽、宁静的物象中得到感悟,从盛开的溪花静默的观 照中,领略到闲适恬静的情趣,可见诗人的恬然惬意之心境,与静谧清幽之环境已完全 交融、合二为一了。也就是说,诗人将禅宗的妙悟与道家的得意忘言结合,在内心得到 统一,从而达到了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此诗可谓情致自然、意境深远之作。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题解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①。 白云依静渚,芳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②。 注释 ①莓苔:青苔的一种。 ②禅意:犹禅心,即清静寂定的心境。忘言:找不到恰当的语言来表达。 赏读 路上满布青苔,且已发霉,可见少见日光。屐痕清晰,足可以显出此处为人迹罕至之处,可见其“幽”;白云悠悠拥绕沙洲,是远观;隐士居所静闭,门外满布芳草,是近瞧。远观近瞧便得一“静”;诗人转看雨后松山,松山究竟如何,诗人没有明言,而留给读者去品味,诗人随山万转,顺着溪水之源才找到隐者居所,进一步表明道士所居之地的“幽”;似乎溪上花草也悟禅意,溪花无言,惮意喜静,诗人自然不必言,亦不敢言来打破这居所之“静”。面对如此“幽静”之地,山林安闲,道士安闲,诗人也安闲。这里真是一个景清境幽的安静闲适隐居之地。 诗以寻道作线索,观景为内容。集所见之景以写赏幽之情。“白云依静渚,芳草闭闲门”如同欣赏一幅清淡明澈的水彩风景画,读来清新,赏来回味无穷,显出刘长卿写景的高超本领。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