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寒食诗帖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寒食诗帖 寒食诗帖行书。宋代苏轼所书自作之诗。七行六十字。后有清乾隆皇帝题识。评家认为此帖诗、书皆佳。结体遒劲、挥洒自如、姿态万千,兼有颜(真卿)、柳(公权)、杨(凝式)、李(建中)之笔意。明代董其昌称其为苏书第一。曾刻入《戏鸿堂帖》、《三希堂法帖》。真迹原藏清内府,后流入日本,有影印本。 ☚ 桤木诗帖 淳化阁帖 ☛ 寒食诗帖 287 寒食诗帖行书法帖。宋苏轼撰并书。纸本墨迹卷。17行,字前小后大。笔势奔放不羁,跌宕恣肆,为传世苏书中之代表作。帖后有黄庭坚跋:“此书兼颜鲁公、杨少师、李西台笔意。试使东坡复为之,未必及此。”又有明董其昌跋: “余生平见东坡先生真迹不下三十余卷,必以此为甲观。”后流入日本,有影印本行世。 ☚ 韭花帖 赤壁赋帖 ☛ 寒食诗帖 寒食诗帖宋苏轼书,行书墨迹。曾为清宫收藏,并刻入《三希堂法帖》。今存台湾私人藏处。苏轼《寒食诗帖》与《赤壁》两赋同作于1082年 (宋神宗元丰五年)。苏轼因 “乌台诗案”被人诬告以诗谤讪朝廷,含冤入狱,后贬谪为黄州团练副使。《寒食诗帖》 即为苏轼谪居黄州三年时所作。其时作者虽纵情山水,羡长江之无穷,抱明月而长叹,返而登舟,放乎中流,终难以平复心头的创伤。故诗帖十七行,与苏轼平时行书风格略有不同,用笔更为酣畅跌宕,字形方圆长短相间,字势也欹侧有度。起笔处尚迂缓,至 “今年又苦雨,两月秋箫瑟,卧问海裳花, 泥汙燕支雪”, 则笔法婉劲, 表现了作者谪处黄芦苦竹之地的复杂心境。至 “那知是寒食,但见鸟衔纸”,笔法则较前激越奔放,字势与行式往往偃仰倾仄,体现了诗人“也擬哭涂穷,死灰吹不起” 的悲愤情怀和胸中磊落不平之气。帖后有苏轼挚友黄庭坚的跋: “东坡以诗似李太白,犹恐太白有未到处。此书兼颜鲁公、杨少师、李西台笔意,试使东坡复为之,未必及此。它日东坡或见此书,应笑我于无佛处称尊也。” 确为知人善论。《寒食诗帖》奇逸而峭,为苏字之冠。 ☚ 治平帖 新岁展庆人来得书二帖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