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证与热证syndromes of cold andheat八纲辨证中辨别疾病性质的两类证型。病证的寒热反映着机体阴阳的偏盛与偏衰, 在临证辨别时不是孤立地根据个别症状去判断,多从口渴与否、四肢耳鼻凉热以及粪尿、舌质、舌苔、脉象等方面的变化进行综合分析。寒证指一组具有寒象的症状与体征,如畏寒喜暖, 口不渴, 肢冷踡卧, 尿液清长, 粪便稀薄,舌淡苔薄,脉象沉迟等; 而热证则指一组具有热象的症状与体征,如发热喜冷,口渴喜饮,粪便干燥,尿液短赤, 舌红苔黄, 脉数等。 寒证 因感受阴寒之邪, 或因机体阳气不足, 阴气偏盛而致病,临证上出现以寒性证候为主的病证。由于引起寒证的病因、病机和临证表现的不同, 寒证又有实寒和虚寒之分。❶实寒证。因感受阴寒之邪, 使体内阴寒过盛,阳气被遏的病证。证候: 形寒怕冷,四肢耳鼻俱冷, 口流清涎, 腹痛泄泻, 尿液清长, 口色淡白或青白, 舌苔白滑, 脉象沉迟等。证候分析: 阴寒之邪侵袭体内, 阳气被遏, 故见形寒怕冷, 四肢耳鼻俱冷; 寒不化津则口流清涎,尿液清长, 舌苔白滑;寒伤肠胃, 清浊不分则腹痛泄泻; 寒性凝滞, 以致体内气血运行不畅,故脉沉迟。治则: 温散寒邪。方例:桂心散。 ❷虚寒证。畜体久病体虚, 阳气不足, 脏腑机能活动减退的病证。证候:形寒肢冷, 精神不振,食欲减退, 卧多立少, 泄泻便溏, 完谷不化, 或久泻不止,尿液清长,舌色淡白, 脉象沉细等。证候分析: 阳气虚衰, 气化功能不足则精神不振, 卧多立少; 机体失于阳气之温煦则形寒肢冷;脾阳不足则运化失常,故食欲减退, 泄泻, 完谷不化; 若肾阳不足, 不能温煦脾阳则脾肾两虚, 故久泻不止; 舌淡白, 脉沉细均为虚寒之象。治则: 温补阳气。方例: 脾阳不足, 用理中汤; 若肾阳不足, 久泻不止, 用四神丸。 热证 因感受阳热之邪, 或因机体阴虚阳盛而致病, 临证上出现以热性证候为主的病证。由于引起热证的病因、病机和临床表现的不同, 热证又有实热和虚热之分。❶实热证。因感受暑热、燥热、疫疠之气,或外感阴寒之邪入里化热,以致体内阳热过盛的病证。证候: 壮热不退, 四肢耳鼻俱热, 躁动不安, 口渴贪饮, 呼吸迫促, 粪便干燥, 尿液短赤, 口色红燥, 舌苔黄干, 脉象洪数等。证候分析: 热邪入里, 里热炽盛, 故壮热不退, 四肢耳鼻俱热; 热扰心神则躁动不安; 热灼肺金则呼吸迫促; 热耗津液则口渴,粪干,尿液短赤; 口色红赤,舌苔黄干, 脉洪数均为实热之象。治则: 清热泻火。方例: 白虎汤加味。 ❷虚热证。因久病体虚,或热病后期,邪热耗阴, 致使阴液不足, 阴虚不能制阳,以致虚热内生的病证。证候: 午后发热,低热不退, 形体消瘦, 精神不振, 耳耷头低, 粪干尿少, 舌红少苔, 脉象细数等。证候分析: 体内阴液不足, 阴虚不能制阳, 虚热内生, 故低热不退, 午后较甚; 阴血不足则机体失养, 故形体消瘦, 血不养神则精神不振; 阴液亏虚则粪干尿少; 舌红少苔、脉象细数均为阴虚内热之象。治则: 养阴清热。方例: 青蒿鳖甲汤。 寒热转化 疾病过程中,病性发生转化, 出现由寒转热, 或由热转寒的病理现象。❶由寒转热。病本寒证, 后出现热证,热证出现而寒证消失的病理现象。多因失治或误治,寒邪未能及时温散而从阳化热所致。如病初出现恶寒发热, 遇寒则抖, 被毛逆立, 舌苔薄白, 脉象浮紧之表寒证。由于误治、失治, 继而出现发热较重, 不恶寒反恶热, 口渴贪饮, 舌红苔黄, 脉数之里热证, 即为由寒转热。此时,应以清热法治之,不能再用辛温散寒法。 ❷由热转寒。病本热证, 后出现寒证, 寒证出现而热证消失的病理现象。多因疾病过程中失治或误治损伤体内阳气, 或因邪气过盛, 耗伤正气, 正不胜邪所致。如肠黄本为热证, 若泻下过度,阳随津耗; 或高热之患畜, 伤津耗液, 阳从津泄,均可引起正气虚弱, 脏腑机能活动减退, 出现形寒怕冷,四肢耳鼻俱凉, 口色淡白, 脉象沉微之里寒证,即为由热转寒。这种寒证多属虚寒, 病情较重, 治宜温阳散寒。由此可见, 寒热证的相互转化反映着体内邪正之盛衰。 寒热错杂 同一病畜身上既见寒证,又有热证,寒热证同时并见的复杂病理现象。多表现为不同部位的寒热错杂, 如表寒里热、表热里寒等。但在兽医临证上, 这类错杂现象比较少见。在治疗上, 不能单用清热药或散寒药, 宜寒热并用, 以寒清热,以热散寒,达到热清寒散之目的。 寒热真假 疾病过程中出现的某些症状与疾病本质的寒热相反的复杂病理现象。单纯的寒证或热证是较易辨别的, 但当病情严重时常会出现与疾病的本质相反的假象。如真寒假热,即疾病的本质属寒而外部反见一些热象的病证;或真热假寒,即疾病的本质属热而外部反见一些寒象的病证。因此,临证时宜透过现象,抓住寒热辨证要点,查明本质,不可为假象所迷惑,并要针对疾病的本质进行治疗。 寒证与热证 寒证与热证分辨疾病性质的纲领。寒与热是阴阳盛衰变化的反映,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言:“阳盛则热,阴盛则寒”,《素问·调经论》也指出:“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阳盛则外热,阴盛则内寒。” 寒证寒证是感受寒邪,或阳气不足,阴寒内盛,机体机能活动障碍所表现的证候。临床表现一般为形寒肢冷,恶寒喜暖,面色苍白,口淡不渴,四肢不温,小便清长,大便稀溏,舌淡苔白而润,脉迟或紧。 热证热证是感受热邪,或阳气偏盛,或阴虚阳气偏亢,机体机能活动亢进所表现的证候。临床表现一般为发热恶热,口渴喜冷饮,面红目赤,烦躁不安,大便干燥,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而干,脉数。 ☚ 表证与里证 虚证与实证 ☛ 00006393 |